渔菜共生养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676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养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包括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虹吸集成系统,所述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沉淀消化回水集槽、矿化分解共生转换系统槽区和反滤分享。该渔菜共生养植系统,通过通用性标准化升级改造现有渔菜共生系统、家庭办公水族、别墅庭院鱼池景观,解决原有户的死鱼、换水痛点,解决原有系统给社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其规划性闭环与开环闭环兼容性实现共生模式、分享模式自由切换,轻松协调排放零污染和生态循环,充分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灵活实现拓展可再生与可复制传统农业的环境,解决农业有效养殖种植资源匮乏和不可移动性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其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渔菜共生养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养植
,具体为渔菜共生养植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家庭别墅、办公庭院鱼池景观产品多数应采用鱼缸、鱼池连通循环活动流水和沉淀过滤装置,外加营养液、药物、定期更换水和养殖物,或有些再通过增加价格高昂的反滤电机装置延长换水时间,多数供应商从外观设计或配套整装设计融入装修等方面进行优化来增强客户购买欲望。但是仅采用养殖容器和过滤循环流动水来实现景观养殖,无法解决死鱼频繁和换水问题,只能耗大量人力物力定期清理和更换养殖物来实现持续,就算加装价格高昂的反滤电机装置也仅仅只能稍微延长些换水时间,无法解决存活周期与污染的环境生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渔菜共生养植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包括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虹吸集成系统,所述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沉淀消化回水集槽、矿化分解共生转换系统槽区和反滤分享、共生种植生态种植区、集成箱、仿自然江河沙床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槽区,所述虹吸集成系统连接有虹吸集成装置箱。优选的,所述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微生物转化集成槽、有益菌温室环境层区、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区,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共生模式,所述集成箱的内部包括虹吸集成箱和智能电控洗涤集成箱,其共生模式为独立虹吸集成箱连通养殖槽实现高强度排污系统,可人为调节破坏虹吸后可利用电机装置切换为定时定量电控潮汐模式,在潮汐要求不严的生态养种模式时也可人为调节破坏虹吸后切换为溢流加电控潮汐等模式,输送到矿化分解消化槽进行第一级矿化分解消化处理后,渗透到颗粒沉淀净化区进行第二级净化处理,再推送到浮萍、茭白等水面植物区实现第三级的生态消化净化,再推送至种植床供菜等植物吸收营养并通过根系达到第四级生态深度净化实现闭环共生模式,最后回流到第六级的沉淀消化、净化、微量钙元素集成等三层净化回水槽组。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分享模式和升级拓展系统,其分享模式由反滤分享电机装置定时定量分享给种植槽实现营养元素分享供应并进行第七级的生态净化消化同时实现循环种养的生态分享模式,利用同时消化排放物实现生态,该分享模式下可根据需要外添加有机肥料等营养补充而不影响养殖生态物,也可根据各种口感等市场消费需求添加生长元素美化味道,其升级拓展系统利用中央控制数据中心可根据需要升级添加比如音乐空间等物联网消费需求、渔菜共生生态学习空间需求、私域专属或共享互联网任意切换的桃源生活情怀空间需求。优选的,所述仿自然江河沙床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槽区包括集成槽区一级净化区,所述集成槽区一级净化区的毗邻区固定安装有水生植物种养槽区二级净化区,并安装有分享和共生模式的可自由切换的连通装置,集成电控箱预留物联网、互联网供消费升级拓展空间,电控箱设置集中电器控制系统箱循环共生系统物联网智能化控制,并在集成电控箱顶部预留桃源生活洗涤装置。优选的,所述水生植物种养槽区二级净化区的毗邻区固定安装有反滤分享、共生生态种植槽三级生态转化净化区,所述反滤分享、共生种植生态种植区安装有分享和共生模式的可自由切换的连通装置,所述虹吸集成装置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自动投喂电源,所述虹吸集成装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放置区,虹吸集成箱顶部自动投喂电源与放置区,可根据需要增装自动投喂装置,实现定时定量自动投喂功能完成合理科学的养植作息,和桃源生活音乐空间装置。优选的,所述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水面漂浮油污清理排泄消化装置和养殖排泄物分解消化中央系统,其养殖排泄物分解消化中央系统可实现排泄物分解消化并产生益生菌增强氧肥等元素并实现第一级生态平衡功能。优选的,所述虹吸集成装置箱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沉淀消化回水集槽,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环境参数采集模块、物联网数据连接模块和互联网平台连接模块。优选的,所述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沉淀、微量元素增强槽,所述集成回水槽组设置有防洪应急排泄系统,所述集成回水槽组设置有储备电源和生态发电系统接口系统,集成回水槽矿化分解后靠自然重力沉淀至第二级颗粒净化营造益生菌第三蜗居环境,并靠贯通设置溢流至水生植物区。优选的,所述栽培植床内设置有废污游离区和消化、净化、微量元素循环回水区,沉淀、微量元素增强槽独立装有仿雨露供应装置,该装置可根据不同水质不同植物需求实现定时定量人工降雨露补给供应功能,同时达到破坏虫蚊等栖憩环境而驱赶蚊虫作用,在分享模式下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有机药物等喷射作用也可喷射辣椒水等生态液体,起到作物根系吸收还补给蒸发、植物消耗的水分,进一步保持水循环生态消化平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渔菜共生养植系统,通过通用性标准化升级改造现有渔菜共生系统、家庭办公水族、别墅庭院鱼池景观,解决原有户的死鱼、换水痛点,解决原有系统给社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其规划性闭环与开环闭环兼容性实现共生模式、分享模式自由切换,轻松协调排放零污染和生态循环,充分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系统兼容通用性,灵活实现拓展可再生与可复制传统农业的环境,解决农业有效养殖种植资源匮乏和不可移动性问题,达到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浇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其环保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央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淀消化回水集槽;2矿化分解共生转换系统槽区;3反滤分享、共生种植生态种植区;4集成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包括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虹吸集成系统,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沉淀消化回水集槽、矿化分解共生转换系统槽区和反滤分享、共生种植生态种植区、集成箱、仿自然江河沙床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槽区,虹吸集成系统连接有虹吸集成装置箱。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仿自然江河沙滩式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槽区、益菌温室层区、仿江河水生植物湾区、反滤分享共生生态转化种植区、沉淀净化回水集成槽区、反滤系统连通装置、仿朝露雨喷淋连通装置,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有电器联动控制装置箱和云端物联网控制集成装置箱,虹吸集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包括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虹吸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沉淀消化回水集槽(1)、矿化分解共生转换系统槽区(2)和反滤分享、共生种植生态种植区(3)、集成箱(4)、仿自然江河沙床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槽区,所述虹吸集成系统连接有虹吸集成装置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包括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虹吸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沉淀消化回水集槽(1)、矿化分解共生转换系统槽区(2)和反滤分享、共生种植生态种植区(3)、集成箱(4)、仿自然江河沙床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槽区,所述虹吸集成系统连接有虹吸集成装置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系统包括微生物转化集成槽、有益菌温室环境层区、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区,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共生模式,所述集成箱(4)的内部包括虹吸集成箱和智能电控洗涤集成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分享模式和升级拓展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菜共生养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自然江河沙床养植微生物分解转化槽区包括集成槽区一级净化区,所述集成槽区一级净化区的毗邻区固定安装有水生植物种养槽区二级净化区,并安装有分享和共生模式的可自由切换的连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渔菜共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