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72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采用的方案是:包括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克氏针套筒,所述克氏针套筒通过连接体固定在套管本体的侧壁上,工作通道与克氏针通道均为独立通道;所述克氏针套筒的底部与套管本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d,d大于等于3毫米。在使用时可安装克氏针,用于进行定位,通过固定在椎弓根位置的克氏针套筒将套管本体的位置相对固定,防止手术中工作套管移位。克氏针的底部与套管本体的底部之间预留一定距离,形成台阶,过设定距离大小,可使克氏针套筒不进入人体,减小人体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
技术介绍
量化定位工作套管,用了骨科医生椎弓根置钉技术娴熟的特点,克氏针主要是固定颈胸腰椎的下位椎弓根,主要目的是高效安全的打开椎间孔,等结构明确后,克氏针就不在需要,去除克氏针。现有的工作套管中使用克氏针定位时,容易定位错误、发生偏移,又或是开孔过大,损伤神经,导致手术的精度降低。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研发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包括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克氏针套筒,所述克氏针套筒通过连接体固定在套管本体的侧壁上,所述克氏针套筒的底部与套管本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d,d大于等于3毫米。通过在套管本体的一侧设置克氏针套筒,在使用时可安装克氏针,用于进行侧定位,通过在克氏针套筒的底部与套管本体的底部之间预留一定距离,形成台阶,通过设定距离大小,一方面可通过该台阶搭在开孔后的骨质边缘保证克氏针定位准确不易偏移,另一方面可使克氏针套筒不进入人体,减小人体损伤。进一步的,3毫米≤d≤8毫米。适应椎体骨质边缘的结构,利于定位。进一步的,d为5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克氏针套筒的底部端面为水平端面。利于卡在椎体上,以便于克氏针插入。进一步的,d大于30毫米,使用时能够使克氏针套筒不进入人体。在克氏针套筒不进入人体的情况下即可利用克氏针进行定位,由于克氏针套筒也占用一定空间,这样能够避免人体开孔过大,减小对人体的损伤。进一步的,30毫米≤d≤80毫米。适应椎体在人体中的深度,在这个范围内能够在保证克氏针导向稳定不易偏移的情况下使得克氏针套筒部分不进入人体。进一步的,所述套管本体上具有工作通道,所述克氏针套筒上具有克氏针通道,工作通道与克氏针通道均为独立通道,所述工作通道与克氏针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体使得两者之间不连通。通过设置连接体,利于克氏针沿克氏针通道稳定插入,不易偏移。进一步的,所述工作通道的轴线与克氏针通道的轴线平行。进一步的,套管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手柄,所述连接手柄的一侧设置有卡槽。通过连接手柄便于操作,并且能够实现与固定臂的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克氏针套筒的轴线与内侧之间的间距为L,3毫米≤L≤8毫米。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一方面,通过在克氏针套筒的底部与套管本体的底部之间预留一定距离d,d大约为5毫米,形成台阶,插入时正好卡接到椎体骨质边缘处,适应椎体骨质边缘的结构,保证克氏针定位准确不易偏移。另一方面,过在克氏针套筒的底部与套管本体的底部之间预留一定距离d,50毫米≤d≤80毫米,适应椎体在人体中的深度,在这个范围内能够在保证克氏针导向稳定不易偏移的情况下使得克氏针套筒部分不进入人体,减小人体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1和2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1和2的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1和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1和3的正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套管本体和克氏针套筒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管本体,2、克氏针套筒,3、连接手柄,4、卡槽,5、工作通道,7、连接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包括套管本体1,套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克氏针套筒2,克氏针套筒2通过连接体7固定在套管本体1的侧壁上,套管本体1上具有工作通道5,克氏针套筒2上具有克氏针通道,工作通道5与克氏针通道均为独立的通道且两者被连接体7隔开,工作通道5的轴线与克氏针通道的轴线平行,由于连接体7的存在,利于克氏针插入椎弓根的投影位置,将工作套管与椎弓根的距离固定,不易偏移。套管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手柄3,连接手柄3的一侧设置有卡槽4,手术医生可以把持连接手柄3进行操作,并且能够利用卡槽4与固定臂连接固定。套管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斜切口,利于与人体手术位置的骨组织吻合、贴紧和卡牢。具体实施方式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改进点为:克氏针套筒2的底部与套管本体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d,3毫米≤d≤8毫米。具体的,在本方案中,d为5毫米。在克氏针套筒2的底部与套管本体1的底部之间预留一定距离,形成约为5毫米的台阶,通过该台阶搭在开孔后的骨质边缘保证克氏针定位准确不易偏移,达到利于定位的效果。另外,克氏针套筒2的轴线与内侧之间的间距为L,3毫米≤L≤8毫米。具体实施方式3如图3和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且不同于具体实施方式2,具体的,改进点为:克氏针套筒2的底部与套管本体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d,d的距离能够允许使用时克氏针套筒2不进入人体,在本方案中,30毫米≤d≤80毫米,适应椎体在人体中的深度,在这个范围内能够在保证克氏针导向稳定不易偏移的情况下使得克氏针套筒2部分不进入人体,由于克氏针套筒2也占用一定空间,这样能够避免人体开孔过大,减小对人体的损伤。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本体(1),所述套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克氏针套筒(2),所述克氏针套筒(2)固定在套管本体(1)的侧壁上,所述克氏针套筒(2)的底部与套管本体(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d,d大于等于3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本体(1),所述套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克氏针套筒(2),所述克氏针套筒(2)固定在套管本体(1)的侧壁上,所述克氏针套筒(2)的底部与套管本体(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d,d大于等于3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3毫米≤d≤8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d为5毫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套筒(2)的底部端面为水平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d大于30毫米,使用时能够使克氏针套筒(2)不进入人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定位式工作套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柱刘宗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