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26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通过主动拆分移动相位产生谐振振荡,包括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和微控制器M1,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一路通过电阻R7接零线端N,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另一路依次通过电阻R7、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接火线端L。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其利用主动开关器件(控制开关,可控硅),主动拆分移动相位,从而产生谐振振荡,使流过电路的电流比被动模式增强较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
本技术属于振荡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上,LC振荡电路在接入50Hz的交流电网时,并不会产生谐振,电路的阻抗是Z=jωL+(1/ωC),其中ω=2πf=2*3.14*50=314。由于交流电频率低,容抗相对比较大,流过该电路的电流也不大,电流频率就是交流电网的频率。公开号为:CN1160863C,主题名称为数字本振信号产生方法及其数字控制振荡器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该方法包括:用频率控制字单元产生一个对应输出频率的累加步长,并由累加器对累加步长进行累加的步骤;由相位抖动单元产生抖动信号的步骤;将所述累加步长的累加结果和抖动信号输入到加法器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相加相位的步骤;用截尾模块单元将加法运算得到的相加相位位数截取一段后输入查表幅度输出单元的步骤;用查表幅度输出单元将截尾模块单元输出的相位进行运算后输出数字本振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查表幅度输出单元对截尾模块单元输出的相位进行运算中,进一步包括:将截尾模块单元输出的相位拆分为粗大相位和细小步进长度的步骤;以所述的粗大相位位数作为查表地址查找粗大相位存储表得到粗大相位正弦值和粗大相位余弦值的步骤;将得到的粗大相位正弦值、余弦值和细小步进长度按三角函数的泰勒展开公式运算后输出数字本振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步骤”。以上述专利技术专利为例,其虽然提及了相位拆分,但是其技术方案与本技术的不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及信息传输方法,其利用主动开关器件(控制开关,可控硅),主动拆分移动相位,从而产生谐振振荡,使流过电路的电流比被动模式增强较多。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通过主动拆分移动相位产生谐振振荡,包括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和微控制器M1((可以是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具有处理能力的电路单元)),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一路通过电阻R7接零线端N,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另一路依次通过电阻R7、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接火线端L;所述零线端N和所述火线端L之间串接有电阻R6、电阻R8和电阻R10,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阻R10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9和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容C2的共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M1的1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SC1与所述电阻R7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与所述微控制器M1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的共接端与所述控制开关SC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包括充电周期、保持周期、放电周期和往复振荡周期。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充电周期,从交流电网选取一个时间点T0,时间点T0所对应的相位角为Ф0,所述零线端N和所述火线端L之间的电压为U,在所述微控制器M1的14管脚(SW1)施加脉冲信号以此打开所述控制开关SC1,交流电压为U1:U1=U*sin(Ф0)。优选地,交流电压U1通过所述电感L1对所述电容C1充电,流过所述电感L1的电流逐步增大,然后逐步减小,所述电容C1上的电压逐步增大,当时间达到T1,流过所述电感L1的电流等于零,所述电容C1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Uc1m,控制开关SC1自动关断。由于电路的损耗和交流电压的相位角也在变化,所以电容C1上的电压最大值Uc1m无法达到2倍的U,通常会比2倍的U小一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持周期,电容C1上的电压保持在最大值Uc1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电周期,从交流电网选取一个时间点T2,电网电压为U2,在所述微控制器M1的14管脚(SW1)施加脉冲信号以此打开所述控制开关SC1,所述电容C1上的电压通过所述电感L1对交流电网放电。优选地,流过所述电感L1的电流逐步增大,然后逐步减小,当电流等于零的时候,控制开关SC1关闭,电容C1充入与充电周期相反方向的电荷。所述往复振荡周期,如果继续调制所述控制开关SC1处于打开状态,则持续产生M个振荡周期(M取决于电路的损耗、谐振频率以及交流电网的频率)。优选地,反复控制控制开关,即可产生谐振电流,在交流电网下,电路的谐振频率由LC决定,谐振电流也相比被动模式提高很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技术的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图。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注意,本技术所涉及的电阻、电容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通过主动拆分移动相位产生谐振振荡,包括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和微控制器M1((可以是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具有处理能力的电路单元)),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一路通过电阻R7接零线端N,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另一路依次通过电阻R7、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接火线端L;所述零线端N和所述火线端L之间串接有电阻R6、电阻R8和电阻R10,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阻R10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9和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容C2的共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M1的1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SC1与所述电阻R7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与所述微控制器M1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的共接端与所述控制开关SC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是,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包括充电周期、保持周期、放电周期和往复振荡周期。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充电周期,从交流电网选取一个时间点T0,时间点T0所对应的相位角为Ф0,所述零线端N和所述火线端L之间的电压为U,在所述微控制器M1的14管脚(SW1)施加脉冲信号以此打开所述控制开关SC1,交流电压为U1:U1=U*sin(Ф0)。优选地,交流电压U1通过所述电感L1对所述电容C1充电,流过所述电感L1的电流逐步增大,然后逐步减小,所述电容C1上的电压逐步增大,当时间达到T1,流过所述电感L1的电流等于零,所述电容C1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通过主动拆分移动相位产生谐振振荡,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和微控制器M1,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一路通过电阻R7接零线端N,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另一路依次通过电阻R7、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接火线端L;/n所述零线端N和所述火线端L之间串接有电阻R6、电阻R8和电阻R10,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阻R10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9和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容C2的共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M1的10管脚电性连接;/n述控制开关SC1与所述电阻R7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与所述微控制器M1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的共接端与所述控制开关SC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通过主动拆分移动相位产生谐振振荡,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和微控制器M1,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一路通过电阻R7接零线端N,所述微控制器M1的7管脚另一路依次通过电阻R7、控制开关SC1、电感L1和电容C1接火线端L;
所述零线端N和所述火线端L之间串接有电阻R6、电阻R8和电阻R10,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阻R10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9和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容C2的共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M1的10管脚电性连接;
述控制开关SC1与所述电阻R7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与所述微控制器M1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的共接端与所述控制开关SC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利用相位拆分移动产生谐振的LC振荡电路包括充电周期、保持周期、放电周期和往复振荡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钟政黄达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