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209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壳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后方所述第一转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板、第一转轴、活动板、移动板、夹板和传动机构,进而可以在旋转过程中完成导体的松脱工作,并且还可以达到导体夹持定位的工作,使得本装置可以循环交替在松脱的过程中完成夹持,又可在夹持过程中完成松脱,从而通过交替可以达到快速定位和拆除固定的目的,可以实现连续化加工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
本技术涉及内导体加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
技术介绍
射频同轴连接器是装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连接器供通信和电子设备及类似电子设备中,在射频同轴电缆、同轴线、微带、波导之间起连接作用。而内导体是射频连接器的关键零件,它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连接器的性能,在对内导体进行折弯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内导体弯型工装对内导体进行折弯处理,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折弯工装(申请号:CN201922024964.0),其虽然可以对内导体两端进行夹紧固定,但是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先使用固定夹具将半导体进行固定,再进行折弯之后手动将其取下,不仅固定较为麻烦,而且由于折弯结构与内导体加工位置较近,取放过程中不小心误触开关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其具有便于取放且便于固定而且使用安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壳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后方所述第一转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外表面卡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和活动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夹板,上方四个所述夹板内设置有同一个导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本装置通过旋转可以循环交替对导体进行松脱和夹持定位的工作,节省了时间,且操作简单,从而可以带来良好的使用前景,并且通过输送机构可以将导体输送出壳体,从而方便取料的工作,且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手部伸入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开设有放置孔,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存放壳,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弯折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电动推杆推动弯折板向下移动,进而可以实现导体弯折的工作,使得导体的弯折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杆,所述齿杆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的背面,所述齿杆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左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齿杆的作用下,进而可以达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联动效果,可以驱动螺纹筒控制两个夹板对导体进行夹持固定的工作,保障了导体顺利弯折的工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内卡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套接在第三转轴外,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固定连接在第三轴承的右侧面,所述第三轴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活动板的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扭簧的扭力可以驱动螺杆反转,进而达到松脱导体固定的工作,同时又可控制另外两个夹板完成夹持的工作,进而可以达到操作的简捷性。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卡接在移动板的左侧面,所述滑套的外表面套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固定连接在通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套可以在滑杆表面平稳滑动,进而可以保障本装置操作更加顺利,保障对导体进行正常夹持定位的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背面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触点开关,上方所述触点开关的背面与插销的正面搭接,所述插销的表面通过弹簧与活动套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和活动套均套接在插销外,所述活动套卡接在连接板的背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销插入凹槽,使得插销不仅可以达到对本装置进行旋转角度限位的工作,保障了整体放置的牢固性,还可以达到触动触点开关控制电动推杆运行的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板、第一转轴、活动板、移动板、夹板和传动机构,则连接板通过第一转轴带动活动板转动,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上方夹板松脱导体,同时下方夹板可转动至放置孔位置,并投放导体继续进行夹持的工作,进而可以在旋转过程中完成导体的松脱工作,并且还可以达到导体夹持定位的工作,使得本装置可以循环交替在松脱的过程中完成夹持,又可在夹持过程中完成松脱,从而通过交替可以达到快速定位和拆除固定的目的,可以实现连续化加工的需求;2、通过设置输送机构,且掉落的导体可以落在输送机构的表面,使得输送机构运行,可将导体顺利输送出壳体,从而可以达到出料的目的,使得本装置的取料工作更加方便,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手部伸入造成伤害的问题;3、通过设置触点开关、插销和弹簧,则弹簧的弹性复位可以推动插杆插入凹槽内,进而可以触动触点开关控制电动推杆进行运作,使得本装置在通过插销达到活动板限位的同时,还可以控制电动推杆的工作,无需在固定过程后进行此操作,保证了操作的简捷性,同时保障了安全操作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滑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左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输送机构、3海绵层、4第一轴承、5第一转轴、6活动板、7夹板、8连接杆、9移动板、10导体、11通孔、12滑动组件、121滑杆、122滑套、13传动机构、131齿杆、132第二转轴、133第二轴承、134扭簧、135第三轴承、136第三转轴、137第二齿轮、138固定块、139连接块、1310螺杆、1311螺纹筒、1312第一齿轮、14弯折板、15放置孔、16存放壳、17触点开关、18凹槽、19活动套、20弹簧、21插销、22连接板、23电动推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输送机构2,输送机构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3,壳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4内套接有第一转轴5,后方第一转轴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2,两个第一转轴5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两个活动板6之间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活动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13,活动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内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12,滑动组件12的外表面卡接有移动板9,移动板9和活动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夹板7,上方四个夹板7内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输送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3),所述壳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内套接有第一转轴(5),后方所述第一转轴(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2),两个所述第一转轴(5)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两个所述活动板(6)之间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13),所述活动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12),所述滑动组件(12)的外表面卡接有移动板(9),所述移动板(9)和活动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夹板(7),上方四个所述夹板(7)内设置有同一个导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输送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3),所述壳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内套接有第一转轴(5),后方所述第一转轴(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2),两个所述第一转轴(5)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两个所述活动板(6)之间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13),所述活动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12),所述滑动组件(12)的外表面卡接有移动板(9),所述移动板(9)和活动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夹板(7),上方四个所述夹板(7)内设置有同一个导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开设有放置孔(15),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存放壳(16),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3),所述电动推杆(2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弯折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导体弯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3)包括齿杆(131),所述齿杆(131)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背面,所述齿杆(131)与第一齿轮(1312)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312)与第二齿轮(137)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37)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三转轴(136),所述第三转轴(13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艳华袁修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川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