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91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外框和内框;外框由后侧板、前侧板和底板组成,其中后侧板和前侧板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底板上;后侧板通过弹簧和前侧板连接,弹簧位于后侧板的四角处,另设有与弹簧一一对应的导向柱,弹簧套设在导向柱的外围,导向柱的一端固定于后侧板,另一端贯穿前侧板并与前侧板滑动连接;内框卡设在后侧板和前侧板所形成的夹层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内外框的设计,使得医生能够方便的对患者前后期的CT片进行比对观察;外框采用弹性连接的分体式结构,能够方便的对内框进行夹持固定,无需另配紧固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一体式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体装置具备很高的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工具,具体是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
技术介绍
脑外科患者在进行治疗、手术和康复时经常需要拍摄CT片,以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为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进行掌握,医生需要将前后期的CT片进行比对,这通常是依靠医生双手各持一个CT片进行对比观察,这种比对方式给医生的诊断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外框和内框;所述外框由后侧板、前侧板和底板组成,其中后侧板和前侧板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后侧板通过弹簧和前侧板连接,弹簧位于后侧板的四角处,另设有与弹簧一一对应的导向柱,弹簧套设在导向柱的外围,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固定于后侧板,另一端贯穿前侧板并与前侧板滑动连接;所述内框卡设在后侧板和前侧板所形成的夹层中,内框的框体右侧呈倒锥形,后侧板和前侧板的对立面上对应内框的位置均开设有通长的矩形槽和卡槽,其中矩形槽的厚度小于内框厚度的一半,卡槽的厚度等于内框厚度的一半,内框的右侧中心位置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手柄,手柄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后侧板的后侧面四角处设置有吸盘,吸盘与后侧板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起为波浪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侧所述卡槽的对立面上均设置有第二磁条,内框的左端前后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磁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均由永磁体制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盘为强力吸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内外框的设计,使用时可将内框从外框中抽出,使得医生能够方便的对患者前后期的CT片进行比对观察,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便利;外框采用弹性连接的分体式结构,能够方便的对内框进行夹持固定,无需另配紧固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一体式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体装置具备很高的便携性。附图说明图1为内外框结构的CT片放置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外框结构的CT片放置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外框结构的CT片放置架的展开示意图。图中:1-外框、2-后侧板、3-前侧板、4-底板、5-矩形槽、6-弹簧、7-导向柱、8-内框、9-吸盘、10-卡槽、11-第一磁条、12-第二磁条、13-连接杆、14-手柄、15-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外框1和内框8;所述外框1由后侧板2、前侧板3和底板4组成,其中后侧板2和前侧板3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底板4上;所述后侧板2通过弹簧6和前侧板3连接,弹簧6位于后侧板2的四角处,另设有与弹簧6一一对应的导向柱7,弹簧6套设在导向柱7的外围,所述导向柱7的一端固定于后侧板2,另一端贯穿前侧板3并与前侧板3滑动连接;所述内框8卡设在后侧板2和前侧板3所形成的夹层中,内框8的框体右侧呈倒锥形,后侧板2和前侧板3的对立面上对应内框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长的矩形槽5和卡槽10,其中矩形槽5的厚度小于内框8厚度的一半,卡槽10的厚度等于内框8厚度的一半,即当内框8卡设在后侧板2和前侧板3中时,后侧板2和前侧板3之间会存有间隙,同时由于内框8的框体右侧呈倒锥形,故可以方便的将内框8抽出,而将内框8抽出并使其一端卡设在两侧的卡槽10中时,后侧板2和前侧板3会相互贴合,从而使得两侧的矩形槽5和底板4形成一个上部开口的放置槽,进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同时盛装两张CT片,便于医生对前后期的CT片进行比对观察,内框8的右侧中心位置固定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另一端安装有手柄14,用于抽拉内腔8,手柄14上设置有凸起15,进一步的,凸起15为波浪状,两侧所述卡槽10的对立面上均设置有第二磁条12,内框8的左端前后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磁条11,通过第一磁条11和第二磁条12的相互配合,加强卡槽10对内框8的固定,进一步的,第一磁条11和第二磁条12均由永磁体制成;所述后侧板2的后侧面四角处设置有吸盘9,使用时,可利用吸盘9将整体装置固定于光滑的墙面上,吸盘9与后侧板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的,吸盘9为强力吸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采用内外框的设计,使用时可将内框从外框中抽出,使得医生能够方便的对患者前后期的CT片进行比对观察;外框采用弹性连接的分体式结构,能够方便的对内框进行夹持固定,无需另配紧固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一体式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体装置具备很高的便携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外框(1)和内框(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由后侧板(2)、前侧板(3)和底板(4)组成,其中后侧板(2)和前侧板(3)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底板(4)上;所述后侧板(2)通过弹簧(6)和前侧板(3)连接,弹簧(6)位于后侧板(2)的四角处,另设有与弹簧(6)一一对应的导向柱(7),弹簧(6)套设在导向柱(7)的外围,所述导向柱(7)的一端固定于后侧板(2),另一端贯穿前侧板(3)并与前侧板(3)滑动连接;所述内框(8)卡设在后侧板(2)和前侧板(3)所形成的夹层中,内框(8)的框体右侧呈倒锥形,后侧板(2)和前侧板(3)的对立面上对应内框(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长的矩形槽(5)和卡槽(10),其中矩形槽(5)的厚度小于内框(8)厚度的一半,卡槽(10)的厚度等于内框(8)厚度的一半,内框(8)的右侧中心位置固定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另一端安装有手柄(14),手柄(14)上设置有凸起(15);所述后侧板(2)的后侧面四角处设置有吸盘(9),吸盘(9)与后侧板(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外科用CT片放置架,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外框(1)和内框(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由后侧板(2)、前侧板(3)和底板(4)组成,其中后侧板(2)和前侧板(3)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底板(4)上;所述后侧板(2)通过弹簧(6)和前侧板(3)连接,弹簧(6)位于后侧板(2)的四角处,另设有与弹簧(6)一一对应的导向柱(7),弹簧(6)套设在导向柱(7)的外围,所述导向柱(7)的一端固定于后侧板(2),另一端贯穿前侧板(3)并与前侧板(3)滑动连接;所述内框(8)卡设在后侧板(2)和前侧板(3)所形成的夹层中,内框(8)的框体右侧呈倒锥形,后侧板(2)和前侧板(3)的对立面上对应内框(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长的矩形槽(5)和卡槽(10),其中矩形槽(5)的厚度小于内框(8)厚度的一半,卡槽(10)的厚度等于内框(8)厚度的一半,内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岚周林玲嵇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