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72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一体成型有若干轴筒,所述轴筒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顶部设置有转接板,所述安装轴与转接板共同构成安装座,所述转接板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所述转接板的接线孔,所述安装杆、轴筒以及安装轴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安装方便,可避免连接线外漏,且防水效果好,有效减缓线路老化,提高该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监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展,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所带来的扬尘污染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噪声侵害与居民居住舒适度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与管控已经成为城市环保领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难题。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味追求速度和进度,不惜以污染大气环境为代价,对工地疏于管理,出现随意倾倒渣土、车辆遗撒等问题,无围挡、无硬化、无冲洗、无覆盖的“全裸工地”较为普遍。如果有效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工地扬尘污染情况、改善地区空气质量、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便对工程建设中环境状况监测的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及时准确地获取特定地点甚至特定时间的环境状态参数是评估工程对环境影响程度的重要前提。同时,现有城市工地不仅扬尘污染需要治理,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也需要进行监测和治理。现有技术中的扬尘噪声监测装置一般通过设置立杆和控制箱,将各种传感器与立杆或控制器进行固定,没有具体的安装和施工标准,时常产生接线不规范、连接线外漏以及防水效果差的情况,因此,尝尝导致安装后的扬尘噪声监测装置使用寿命不高或维护难度大、维护成本高,使其不能全面地发挥监管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所述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安装方便,可避免连接线外漏,且防水效果好,有效减缓线路老化,提高该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一体成型有若干轴筒,所述轴筒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顶部设置有转接板,所述安装轴与转接板共同构成安装座,所述转接板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所述转接板的接线孔,所述安装杆、轴筒以及安装轴均为中空结构,所述转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均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接线孔、安装轴、轴筒以及安装杆并伸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孔的周缘开设有若干螺栓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孔的周缘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底部与所述转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轴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体成型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的端缘超出所述安装轴的端缘。进一步地,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至少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以及PM2.5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立杆上还设置有电子显示屏,所述电子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立杆上还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结构简单,在安装时,可预先将环境监测传感器通过螺栓与安装座进行连接,在立杆固定后,只需要将连接线穿过轴筒、并将安装轴与轴筒进行螺纹连接,即可完成安装,极大地减少了安装难度。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通过设置中空的安装轴、轴筒以及安装杆,可有效地避免安装时连接线外漏,以减缓线路老化,同时,通过设置密封垫圈以及防水罩,有效避免连接处渗水,提高所述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0-底座,11-底板,11a-安装通孔,12-立杆,20-控制箱,30-电子显示屏,40-太阳能电池板,50-安装杆,51-轴筒,52-安装座,521-安装轴,521a-防水罩,522-转接板,522a-接线孔,522b-密封垫圈,522c-螺栓通孔,60-环境监测传感器,61-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为用电器件供电。所述底座10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通孔11a,所述安装通孔11a便于对所述底座10进行安装。所述底座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立杆12,所述立杆12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箱20,所述立杆12与控制箱20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20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50,所述控制箱20与安装杆50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以供连接线穿过。所述安装杆50可为十字形、“T”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采用“1”字形,所述安装杆50上一体成型有若干轴筒51,所述轴筒51、安装杆50均为中空结构,所述轴筒51远离所述安装杆50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轴筒51通过螺纹连接有安装轴521,所述安装轴521也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轴521的顶部设置有转接板522,所述转接板522与所述安装轴521焊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安装轴521与转接板522共同构成安装座52。所述安装轴521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防水罩521a,所述防水罩521a的端缘超出所述安装轴521的端缘,所述防水罩521a便于防止所述安装轴521与轴筒51的连接处渗水,以保持安装轴521和轴筒51内部干燥,避免漏电和线路老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522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所述转接板522的接线孔522a,所述接线孔522a的缘设置有密封垫圈522b,所述密封垫圈522b底部与所述转接板52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圈522b的周缘开设有若干螺栓通孔522c,在安装时,将需要的环境监测传感器60与转接板522通过螺栓61连接,所述螺栓61穿过所述螺栓通孔522c将环境数据传感器与转接板522进行固定,优选地,在安装时,应当使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60的底部与密封垫圈522b进行抵接,以保证防水效果,避免雨水渗漏。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60均设置有连接线,在安装时,需要将该连接线穿过所述接线孔522a并贯穿所述安装轴521、轴筒51以及安装杆50,然后将所述连接线伸入所述控制箱20的内部并将其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保证各个传感器的监测信号传输至该控制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60至少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以及PM2.5传感器,还可以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以及PM10传感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固定安装有立杆(12),所述立杆(12)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箱(20),所述控制箱(20)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箱(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50),所述安装杆(50)上一体成型有若干轴筒(51),所述轴筒(51)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安装轴(521),所述安装轴(521)的顶部设置有转接板(522),所述安装轴(521)与转接板(522)共同构成安装座(52),所述转接板(522)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所述转接板(522)的接线孔(522a),所述安装杆(50)、轴筒(51)以及安装轴(521)均为中空结构,所述转接板(5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环境监测传感器(60),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60)均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接线孔(522a)、安装轴(521)、轴筒(51)以及安装杆(50)并伸入所述控制箱(20)的内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固定安装有立杆(12),所述立杆(12)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箱(20),所述控制箱(20)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箱(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50),所述安装杆(50)上一体成型有若干轴筒(51),所述轴筒(51)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安装轴(521),所述安装轴(521)的顶部设置有转接板(522),所述安装轴(521)与转接板(522)共同构成安装座(52),所述转接板(522)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所述转接板(522)的接线孔(522a),所述安装杆(50)、轴筒(51)以及安装轴(521)均为中空结构,所述转接板(5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环境监测传感器(60),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60)均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接线孔(522a)、安装轴(521)、轴筒(51)以及安装杆(50)并伸入所述控制箱(20)的内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工地用扬尘噪声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孔(522a)的周缘开设有若干螺栓(61)通孔(522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君华黄梅吴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千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