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和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66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和制冷设备。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和管道组件,管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换热器内,管道组件包括换热管,换热管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管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与管道组件相接触,实现换热;换热管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使得换热管的外壁面不是光滑圆柱面的,也就是对换热管的外壁面的结构进行了强化,使得换热管强度提升,有利于管道组件与换热器的安装,避免换热器组件易损坏失效的问题,管道组件结构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组件和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和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铸铝换热器组件是把制冷剂流经的管道的横截面一半嵌进去换热器的开槽里,然而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常常会对这样普通光管管道造成压扁、损伤和破坏的问题,从而导致一致性的成品率不高和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和管道组件,管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换热器内,管道组件包括换热管,换热管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组件,管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与管道组件相接触,实现换热;换热管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使得换热管的外壁面不是光滑圆柱面的,也就是对换热管的外壁面的结构进行了强化,使得换热管强度提升,有利于管道组件与换热器的安装,避免换热器组件易损坏失效的问题,管道组件结构可靠。具体地,现有相关技术中,当管道组件与换热器进行安装时,换热器上预留有槽,作为管道组件的安装部分,再将管道组件嵌入到换热器的开槽中,形成半镶嵌结构,嵌入过程中需要对换热管施加压力,容易造成普通光管管道的损坏,而在换热管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凹部,使得换热管的外壁面强度得到提升,避免了换热管的损坏,耐压能力比光管管道高,提高一致性的成品率,降低成本。第一凹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当设置多个第一凹部时,换热管的外侧壁上设置多条第一凹部,多个第一凹部沿这换热管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管的强度。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换热器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管道组件与换热器一体成型。在该设计中,管道组件和换热器为一体结构,提升管道组件换热器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分体设置的分离的问题,使得管道组件和换热器结构稳定,延长换热器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加工步骤简单,成品率高,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损耗;成型圆润,利于安装。通过一体成型减少加工次数,提升效率,换热器与管道组件之间无缝隙,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另外,管道组件和换热器一体成型,使得换热器的内侧和管道组件外侧形成紧密接触,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而且换热器包裹住管道组件,减少了管道组件外露的部分,避免了被换热器包裹的管道组件部分的腐蚀和损坏问题。具体地,一体成型可以是一体压铸成型工艺,并非现有的管道横截面半镶嵌加工方式,将管道组件放到换热器的模具中,压铸模具,进行高温压铸成型,进而形成换热器,由于管道组件的强度得到了提升,压铸过程不会对管道组件造成损坏,也就是管道组件不会因为温度高、热量大产生变形、扁管或者穿孔的问题,保证管道组件的完整,还能够与换热器紧密接触,解决了现有换热器与管路镶嵌过程中的压扁和损伤问题,起到防腐蚀的作用。另外,管道组件和换热器一体成型,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腐蚀或碰撞引起管道组件和换热器之间接触不良甚至分离的问题,导致起不到设计时要求具有相对应的能力,使换热器组件的寿命急速下降,影响用户体验,而采用一体成型方法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提管道组件和换热器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换热器组件的稳定性,还能够提高换热器组件的装配效率。一体成型还可以便于加工生产,进而可以降低制备换热器组件的成本。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凹部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在该设计中,将第一凹部设置成螺旋形,使得在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螺旋延伸,能够保证换热管的外壁周向沿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第一凹部,对换热管的外壁面包裹,在换热管收到压力时,承担部分压力,使得换热管受力更均匀,避免换热管受压损坏,提高了换热管的强度,也提升了整个换热器组件的使用寿命,还能够减少加工次数,减少耗材的损耗,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具体地,第一凹部沿着换热管的外侧壁上延伸,且形成螺旋形,使得第一凹部类似于缠绕在换热管的外壁面上,在换热管受到外界压力时,第一凹部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提升了换热管的强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换热管的内壁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部。在该设计中,换热管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第二凹部使得换热管的内壁面在受到压力时起到支撑换热管的作用,也就是对换热管的内壁面的结构进行了强化,使得换热管强度得到提升,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而且,换热管的内壁面上由于第二凹部形成非光滑的内壁面,在制冷剂通过换热管内时,使得制冷剂在换热管内流动混乱,加速制冷剂的紊流,提升换热效果,使得换热管内的制冷剂充分换热,提升换热管与换热器之间的换热效率。具体地,当管道组件与换热器进行安装时,换热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部,与在换热管的外侧壁上设置的第一凹部配合,进一步提升了换热管的强度,在换热管受到压力时,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都能够对换热管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换热管的强度,也避免了换热管在受压时易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第二凹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当换热管的内侧壁上设置多条第二凹部,多个第二凹部沿换热管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使得制冷剂在换热管内形成紊流,换热管内的制冷剂与换热管的管壁充分接触,实现充分换热,提升换热效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凹部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在该设计中,第二凹部在换热管内形成螺旋结构,使得换热管受力均匀,提升强度,而且,第二凹部沿长度方向上螺旋延伸,引导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部流动的同时,做螺旋流动,增强对流体的扰动,使制冷剂增大紊流,使得制冷剂充分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具体地,呈螺旋延伸的第二凹部还能够使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沿着螺旋结构流动,延长换热管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时间,增大制冷剂流动过程的混乱程度,使得换热管内的制冷剂与换热器充分换热,提高换热率,而且在换热管内侧壁上螺旋延伸,使得在换热管内侧壁上形成均匀的螺旋结构,在换热管受到外界压力时,第二凹部还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提升了换热管的强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换热管包括扭曲管。在该设计中,换热管可以采用现有的扭曲管的结构,扭曲管结构强度高,且生产简单。具体地,扭曲管是直接对圆管进行压扁和扭曲加工而成,压降小,提高了管内的制冷液紊流程度,使得传热效率高,也不容易结垢。可以理解的是,扭曲管在制备过程中,自然能够形成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也就是说,扭曲管在加工过程中,使得圆柱形的管件变为扭曲状,其横截面为非圆形,使得同时在换热管的外壁面形成第一凹部,在换热管的内壁面上形成第二凹部,简化加工工艺,易于成产,且由于同时形成了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降低加工成本,结构强度高,制冷剂在扭曲管中流动是产生纵向旋转和二次旋流,增大了流体的扰动程度,增强了流体的混乱程度,提高了换热管的传热效率,而且由于流体混乱程度大,不容易结垢,不污堵。在一种可能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器;和/n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器内,所述管道组件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和
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器内,所述管道组件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组件与所述换热器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的内壁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包括扭曲管;或
所述换热管包括波纹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换热器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还包括弯折管段,所述弯折管段位于所述换热器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