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58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进风管,室内排风管,室外排风管,室内出风管,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可支撑除湿机结构,静电除尘网,活性炭吸附层,输送管,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和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尘箱,海绵垫,倒T型固定盖,不锈钢网,活性炭吸附网和进风管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不锈钢网和活性炭吸附网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工作,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粘接在静电除尘网和活性炭吸附层的外壁影响空气净化工作;清理固定盖,观察片,净化箱,静电除尘网,活性炭吸附层和输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观察片观察内部设备的工作情况,方便在工作中增加观察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中央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央空调被大量使用,中央空调一般都带有新风系统,现有的新风系统大都为独立结构,新风系统只是起到为室内输送新风的目的,为了满足需要人们设计了净化装置。但是现有的净化装置还存在着长时间工作时外界空气中的灰尘容易粘在内部设备的表面不方便进行清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方便进行观察工作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支撑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净化装置存在着长时间工作时外界空气中的灰尘容易粘在内部设备的表面不方便进行清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方便进行观察工作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支撑的问题。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进风管,室内排风管,室外排风管,室内出风管,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可支撑除湿机结构,静电除尘网,活性炭吸附层,输送管,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和连接管,所述的进风管安装在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的左侧上部;所述的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安装在净化箱的左侧上部;所述的室内排风管螺栓连接在净化箱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安装在净化箱的上端;所述的可支撑除湿机结构安装在连接管的右侧;所述的静电除尘网和活性炭吸附层分别螺钉连接在净化箱的内部右上角位置;所述的输送管螺栓连接在净化箱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抽风机螺栓连接在净化箱的内部左下角位置;所述的第二抽风机螺栓连接在净化箱的内部右下角位置;所述的连接管的左侧螺纹连接在净化箱的右侧下部;所述的室内出风管安装在可支撑除湿机结构的右侧;所述的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包括除尘箱,海绵垫,倒T型固定盖,不锈钢网和活性炭吸附网,所述的海绵垫胶接在除尘箱的内部顶端;所述的倒T型固定盖螺纹连接在除尘箱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不锈钢网和活性炭吸附网分别螺钉连接在倒T型固定盖的上端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包括清理固定盖,观察片,密封圈,吊装环和方头螺栓,所述的观察片镶嵌在清理固定盖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圈胶接在清理固定盖的下端;所述的吊装环分别焊接在清理固定盖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方头螺栓分别贯穿清理固定盖的四角位置。优选的,所述的可支撑除湿机结构包括除湿机,进气螺纹孔,出风螺纹孔,支撑杆和倒T型支撑管,所述的进气螺纹孔开设在除湿机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出风螺纹孔开设在除湿机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除湿机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倒T型支撑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室内排风管和输送管连通设置;所述的输送管和第一抽风机连通设置。优选的,所述的不锈钢网和活性炭吸附网插接在除尘箱的内部中间位置且顶端与海绵垫的下端接触设置。优选的,所述的除尘箱螺栓连接在净化箱的左侧上部且连通设置;所述的进风管的右侧螺纹连接在除尘箱的左侧上部。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片采用透明的钢化玻璃片;所述的密封圈采用硅胶圈;所述的吊装环采用不锈钢环。优选的,所述的清理固定盖通过方头螺栓安装在净化箱的上端;所述的方头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净化箱的上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密封圈设置在清理固定盖和净化箱之间。优选的,所述的倒T型支撑管采用倒T型的不锈钢螺纹管;所述的支撑杆采用不锈钢螺纹杆。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的右侧螺纹连接在进气螺纹孔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室内出风管的左侧螺纹连接在出风螺纹孔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管和室内出风管分别与除湿机连通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所述的除尘箱,海绵垫,倒T型固定盖,不锈钢网,活性炭吸附网和进风管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不锈钢网和活性炭吸附网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工作,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粘接在静电除尘网和活性炭吸附层的外壁影响空气净化工作。本技术中,所述的清理固定盖,观察片,净化箱,静电除尘网,活性炭吸附层和输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观察片观察内部设备的工作情况,方便在工作中增加观察功能。本技术中,所述的除湿机,进气螺纹孔,出风螺纹孔,支撑杆和倒T型支撑管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支撑除湿机,防止除湿机带动室内出风管和连接管倾斜影响工作。本技术中,所述的除尘箱,海绵垫,倒T型固定盖,不锈钢网和活性炭吸附网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转动倒T型固定盖,方便对不锈钢网和活性炭吸附网进行清理和更换工作。本技术中,所述的清理固定盖,观察片,密封圈,吊装环和方头螺栓以及净化箱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拆卸清理固定盖,方便对净化箱的内部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本技术中,所述的除湿机,进气螺纹孔,出风螺纹孔,支撑杆,倒T型支撑管,室内出风管和连接管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旋转倒T型支撑管,调节支撑杆和倒T型支撑管的长度,方便在支撑的过程中增加调节功能。本技术中,所述的清理固定盖,观察片,密封圈和净化箱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密封圈对清理固定盖和净化箱进行密封工作,防止在工作中漏气影响空气净化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可支撑除湿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净化箱;2、进风管;3、室内排风管;4、室外排风管;5、室内出风管;6、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1、除尘箱;62、海绵垫;63、倒T型固定盖;64、不锈钢网;65、活性炭吸附网;7、可吊装观察盖结构;71、清理固定盖;72、观察片;73、密封圈;74、吊装环;75、方头螺栓;8、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1、除湿机;82、进气螺纹孔;83、出风螺纹孔;84、支撑杆;85、倒T型支撑管;9、静电除尘网;10、活性炭吸附层;11、输送管;12、第一抽风机;13、第二抽风机;14、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1,进风管2,室内排风管3,室外排风管4,室内出风管5,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可吊装观察盖结构7,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静电除尘网9,活性炭吸附层10,输送管11,第一抽风机12,第二抽风机13和连接管14,所述的进风管2安装在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的左侧上部;所述的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安装在净化箱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室内排风管3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7安装在净化箱1的上端;所述的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安装在连接管14的右侧;所述的静电除尘网9和活性炭吸附层10分别螺钉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右上角位置;所述的输送管11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抽风机12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左下角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1),进风管(2),室内排风管(3),室外排风管(4),室内出风管(5),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可吊装观察盖结构(7),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静电除尘网(9),活性炭吸附层(10),输送管(11),第一抽风机(12),第二抽风机(13)和连接管(14),所述的进风管(2)安装在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的左侧上部;所述的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安装在净化箱(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室内排风管(3)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7)安装在净化箱(1)的上端;所述的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安装在连接管(14)的右侧;所述的静电除尘网(9)和活性炭吸附层(10)分别螺钉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右上角位置;所述的输送管(11)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抽风机(12)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左下角位置;所述的第二抽风机(13)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右下角位置;所述的连接管(14)的左侧螺纹连接在净化箱(1)的右侧下部;所述的室内出风管(5)安装在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的右侧;所述的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包括除尘箱(61),海绵垫(62),倒T型固定盖(63),不锈钢网(64)和活性炭吸附网(65),所述的海绵垫(62)胶接在除尘箱(61)的内部顶端;所述的倒T型固定盖(63)螺纹连接在除尘箱(61)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不锈钢网(64)和活性炭吸附网(65)分别螺钉连接在倒T型固定盖(63)的上端左右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1),进风管(2),室内排风管(3),室外排风管(4),室内出风管(5),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可吊装观察盖结构(7),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静电除尘网(9),活性炭吸附层(10),输送管(11),第一抽风机(12),第二抽风机(13)和连接管(14),所述的进风管(2)安装在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的左侧上部;所述的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安装在净化箱(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室内排风管(3)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7)安装在净化箱(1)的上端;所述的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安装在连接管(14)的右侧;所述的静电除尘网(9)和活性炭吸附层(10)分别螺钉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右上角位置;所述的输送管(11)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抽风机(12)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左下角位置;所述的第二抽风机(13)螺栓连接在净化箱(1)的内部右下角位置;所述的连接管(14)的左侧螺纹连接在净化箱(1)的右侧下部;所述的室内出风管(5)安装在可支撑除湿机结构(8)的右侧;所述的可排放初步除尘箱结构(6)包括除尘箱(61),海绵垫(62),倒T型固定盖(63),不锈钢网(64)和活性炭吸附网(65),所述的海绵垫(62)胶接在除尘箱(61)的内部顶端;所述的倒T型固定盖(63)螺纹连接在除尘箱(61)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不锈钢网(64)和活性炭吸附网(65)分别螺钉连接在倒T型固定盖(63)的上端左右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吊装观察盖结构(7)包括清理固定盖(71),观察片(72),密封圈(73),吊装环(74)和方头螺栓(75),所述的观察片(72)镶嵌在清理固定盖(7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圈(73)胶接在清理固定盖(71)的下端;所述的吊装环(74)分别焊接在清理固定盖(7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方头螺栓(75)分别贯穿清理固定盖(71)的四角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风系统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支撑除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泰互通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