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56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框、导风装置和换热器组件,出风框上形成有出风口,出风口的底壁上形成有第一接水结构,第一接水结构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导风装置可运动地设在出风口处,第一接水结构位于导风装置的下方以承接导风板上的冷凝水,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第二接水结构和排水管,第二接水结构设在换热器的下方以承接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排水管连通在第二接水结构的下侧以用于排放第二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出水管与排水管连通以将第一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排水管。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可以实现导风板产生的凝露水的收集、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例如柜机出风口处的导风装置通常设在出风口内部,且导风装置在转动过程中均不会超出至出风口外部,然而由于出风口结构空间有限,导致导风装置的宽度较窄、导风角度较小、导风效果较差,且如果导风装置上设有散风孔以实现无风感效果时,存在无风感风量小的问题;而如果导风装置在转动过程中超出至出风口外部,则存在易产生凝露水(或称冷凝水)的问题,导致凝露水易滴落到地面或其他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可以实现导风板产生的凝露水的收集、排放,便于实现较大的导风角度范围,提升导风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底壁上形成有第一接水结构,所述第一接水结构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可运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且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板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接水结构位于所述导风装置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导风板上的冷凝水;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第二接水结构和排水管,所述第二接水结构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以承接所述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所述排水管连通在所述第二接水结构的下侧以用于排放所述第二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其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连通以将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排水管。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通过在设置第一接水结构以承接导风板上的冷凝水、设置出水管以将第一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引导至第二接水结构下侧的排水管,方便了导风板上产生的冷凝水的收集、排放,有利于避免导风板上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地面或其他位置,便于提升使用体验效果,且结构简单、可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水结构下侧设有分叉连接结构,所述分叉连接结构具有多个支管,所述第二接水结构、所述排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对应所述支管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水结构,所述第三接水结构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以承接所述第二板体上的冷凝水,所述第三接水结构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连通以将所述第三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和/或,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以将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以将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三接水结构的底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还包括下端盖,所述下端盖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所述第三接水结构和/或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下端盖为一体成型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设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接水结构连接的拐角处,且形成为导流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散风孔,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迎风侧,且所述第二板体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散风孔,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散风组件,所述散风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板体上;至少一个百叶,所述百叶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迎风侧,且所述百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散风组件上或所述导风板上,其中,所述百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导风板的长度一端且包括连杆和驱动件,所述连杆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百叶转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百叶转动,所述驱动件适于设在所述出风框上且用于驱动所述连杆移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杆之间设有蜗轮蜗杆机构或齿轮齿条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或所述齿轮齿条机构的齿条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且与所述连杆通过滑块可拆卸相连,所述滑块与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滑移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的上端设有滑扣,所述滑扣与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滑移配合,以使所述滑扣适于与驱动所述导风装置运动的驱动装置插配或分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设有上端盖,在所述滑扣与所述驱动装置插配时,所述滑扣穿设于所述上端盖。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风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图3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第二板体和散风组件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所示的第二板体的剖视图;图9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装置的爆炸图;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导风装置的另一个爆炸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图12是沿图11中E-E线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11中F-F线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11中G-G线的剖视图;图15是图12中H部的放大图;图16是图1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局部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再一个局部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第三接水结构、排水管和出水管的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第三接水结构、排水管和出水管的爆炸图。附图标记:空调器200、出风框101、出风口101a、第一接水结构101b、换热器组件102、换热器1021、换热器本体1021a、换热器支架1021b、第二接水结构1022、排水管1023、冷媒管1024、驱动装置103、分叉连接结构104、支管1041、面板105、开关门106、风轮组件107、风轮1071、蜗壳1072、蜗舌1073、电控盒108、底盘109、导风装置100、导风组件1、导风板11、第一部分11a、第二部分11b、板体111、下端盖112、上端盖113、第一板体1111、第一散风孔1111a、第二板体1112、第二散风孔1112a、格栅条1112b、滑扣1113、第三接水结构12、排水口12a、止挡凸起12b、接水空间120、导流结构13、导流曲面130、出水管14、散风组件2、静旋叶21、动旋叶22、百叶3、驱动机构4、连杆41、驱动件42、蜗轮蜗杆机构43、蜗杆431、蜗轮432、滑块44、滑块本体441、滑块盖4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底壁上形成有第一接水结构,所述第一接水结构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n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可运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且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板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接水结构位于所述导风装置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导风板上的冷凝水;/n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第二接水结构和排水管,所述第二接水结构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以承接所述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所述排水管连通在所述第二接水结构的下侧以用于排放所述第二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n其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连通以将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排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底壁上形成有第一接水结构,所述第一接水结构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
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可运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且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板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接水结构位于所述导风装置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导风板上的冷凝水;
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第二接水结构和排水管,所述第二接水结构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以承接所述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所述排水管连通在所述第二接水结构的下侧以用于排放所述第二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
其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连通以将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结构下侧设有分叉连接结构,所述分叉连接结构具有多个支管,所述第二接水结构、所述排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对应所述支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水结构,所述第三接水结构设在所述板体的下端以承接所述板体上的冷凝水,所述第三接水结构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连通以将所述第三接水结构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和/或,
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在所述板体的下端以将所述板体上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水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以将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三接水结构的底壁上。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强毛先友陈良锐彭代杰张滔丁鹏垒周何杰康铁生梁树莉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