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569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所述室内机本体具有内机出风口;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置成用于对从所述内机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引导,并且所述导风结构相对所述室内机本体可移动以改变所述导风结构与所述内机出风口的距离。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内设置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可移动以改变导风结构与内机出风口之前的距离以改变出风角度和出风范围,调节方便灵活科技感强,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的出风范围一般是通过改变风轮的转速或是通过改变导风格栅的朝向以对室内机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调节方式单一且不能满足新型空调器的调节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内设置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可移动以改变导风结构与内机出风口之前的距离以改变出风角度和出风范围,调节方便灵活科技感强,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所述室内机本体具有内机出风口;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置成用于对从所述内机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引导,并且所述导风结构相对所述室内机本体可移动以改变所述导风结构与所述内机出风口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由于空调室内机中设置有导风结构,该导风结构能够相对内机出风口移动,并通过改变导风结构与内机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对空调室内机出风角度的调节,导风结构的移动幅度小,所调节的出风角度的范围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的调节更加灵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末端出风部,所述末端出风部的开口端形成所述内机出风口,所述末端出风部的内壁面构造为第一导风面,所述导风结构的朝向所述末端出风部的面构造为第二导风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面构造为向着靠近所述导风结构方向弯曲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导风面构造为向着远离所述末端出风部方向弯曲的第二弧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聚风结构,所述聚风结构与所述内机出风口对应设置且用于将来自所述室内机本体的风汇聚后引导至所述内机出风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末端出风部,所述末端出风部的开口端形成所述内机出风口;其中所述末端出风部构造为环形且环绕所述聚风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风结构包括:聚风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聚风本体的聚风罩,所述聚风罩构造为具有缺口的圆台形罩,所述聚风罩的小径端相比大径端靠近所述内机出风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风罩的内表面构造为内凹的第三弧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风结构还包括:环形的格栅条,所述格栅条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聚风罩且另一部分跨越所述缺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风结构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所述聚风结构相连以适于驱动所述聚风结构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结构设置于所述聚风结构且相对所述聚风结构可在靠近和远离所述聚风结构的方向上运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风结构包括:聚风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聚风本体的聚风罩,所述聚风本体内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结构移动的第二驱动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结构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部,所述聚风本体内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部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部构造为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聚风本体内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传动部构造为伸入所述聚风本体内且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风本体的上端敞开以形成敞开口,敞开口上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驱动部的支撑板;所述导风结构朝向聚风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聚风本体延伸的配合支架,所述配合支架上设置有所述齿条,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适于所述配合支架穿过的配合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齿轮轴上,所述配合支架上设置有避让所述齿轮轴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结构的移动方向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风本体的周壁上设置有线束过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机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室内机本体的顶部,所述导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内机出风口的上方且相对所述内机出风口可上下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结构可向下运动并收纳在所述内机出风口下方。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中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因此该空调器的出风范围调节方便,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调节灵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上部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结构与聚风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导风结构与聚风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导风结构与聚风结构配合的俯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导风结构与聚风结构配合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导风结构与聚风结构配合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模块的导风原理图。附图标记:空调室内机1,室内机本体11,主体部111,末端出风部112,内机出风口113,第一导风面114,导风结构12,第二导风面121,齿条122,配合支架123,避让槽1231,聚风结构13,聚风本体131,齿轮1311,齿轮轴1312,支撑板1313,配合孔13131,线束过孔1314,聚风罩132,缺口1321,环形格栅条133,下部格栅14,风机15,第一驱动部1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室内机本体11和导风结构12,室内机本体11具有内机出风口113,导风结构12设置成用于对室内机出风口113吹出的风进行引导,并且导风结构12相对室内机本体11可移动以改变导风结构12与内机出风口113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包括:/n室内机本体(11),所述室内机本体(11)具有内机出风口(113);/n导风结构(12),所述导风结构(12)设置成用于对从所述内机出风口(113)吹出的风进行引导,并且所述导风结构(12)相对所述室内机本体(11)可移动以改变所述导风结构(12)与所述内机出风口(113)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本体(11),所述室内机本体(11)具有内机出风口(113);
导风结构(12),所述导风结构(12)设置成用于对从所述内机出风口(113)吹出的风进行引导,并且所述导风结构(12)相对所述室内机本体(11)可移动以改变所述导风结构(12)与所述内机出风口(113)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本体(11)包括:主体部(111)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1)的末端出风部(112),所述末端出风部(112)的开口端形成所述内机出风口(113),所述末端出风部(112)的内壁面构造为第一导风面(114),所述导风结构(12)的朝向所述末端出风部(112)的面构造为第二导风面(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114)构造为向着靠近所述导风结构(12)方向弯曲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导风面(121)构造为向着远离所述末端出风部(112)方向弯曲的第二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风结构(13),所述聚风结构(13)与所述内机出风口(113)对应设置且用于将来自所述室内机本体(11)的风汇聚后引导至所述内机出风口(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本体(11)包括:主体部(111)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1)的末端出风部(112),所述末端出风部(112)的开口端形成所述内机出风口(113);其中所述末端出风部(112)构造为环形且环绕所述聚风结构(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结构(13)包括:聚风本体(131)和设置于所述聚风本体(131)的聚风罩(132),所述聚风罩(132)构造为具有缺口(1321)的圆台形罩,所述聚风罩(132)的小径端相比大径端靠近所述内机出风口(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罩(132)的内表面构造为内凹的第三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结构(13)还包括:环形的格栅条(133),所述格栅条(133)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聚风罩(132)且另一部分跨越所述缺口(132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结构(13)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1)内设置有第一驱动部(101),所述第一驱动部(101)的驱动端与所述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雍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