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28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发生器,包括本体和叶片;所述叶片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端。第二圆台的左侧端部处于三通底座内部,第一圆台的右侧端部处于三通底座内部,第一圆台的右侧端部与第二圆台的左侧端部左右对应设置,第一圆台的右侧端部为第一连接座的输出端,第二圆台的左侧端部为第二连接座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圆台的端部直径大于第一圆台的端部直径,使得高速流动的气体与蒸汽混合后可快速的导入第二连接座,再往外排出,加快形成负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精简,操作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负压的形成效率,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乳化液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乳化液处理的真空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金属切削行业,常常需要使用乳化液对工具件进行润滑和冷却。随着乳化液的循环使用会从系统中定期或持续排放部分乳化液,排放的乳化液将无法继续使用,变为废乳化液,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要相应的废乳化液处理装置对其进行处理。现有的中国专利CN2020210388758公开了一种废乳化液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是,该废乳化液处理装置依然存在如下问题:工作时需要先进行长时间预加热使负压加热装置内侧形成负压,这种处理方式造成大量的电能让费。鉴于此,极有必要研发一款结构精细可以缩短加热时间便可使负压加热装置达到负压的真空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的用于乳化液处理的真空发生器,以解决现有上述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发生器,包括本体和叶片;所述叶片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端。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中空的三通底座、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三通底座上;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特别地,所述第一连接座为中空回转体;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柱状叶片容纳腔体;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有径向收缩的第一圆台;所述第一圆台插设于所述三通底座内侧;所述第一连接座另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特别地,所述第二连接座为中空回转体;所述第二连接座一端设有径向收缩的第二圆台;另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优选地,所述叶片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周侧上阵列至少一片螺旋叶片。特别地,所述螺旋叶片数量为四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叶片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连接座内,蒸汽流动至叶片上时,在叶片作用下,带动蒸汽产生旋转上升转,进而加快气体流动,提高气体的流动效率,使得原有需要一小时产生负压的时间压缩时30min即可,有效提高效率,减少对电能浪费;2)第二圆台的左侧端部处于三通底座内部,第一圆台的右侧端部处于三通底座内部,第一圆台的右侧端部与第二圆台的左侧端部左右对应设置,第一圆台的右侧端部为第一连接座的输出端,第二圆台的左侧端部为第二连接座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圆台的端部直径大于第一圆台的端部直径,使得高速流动的气体与蒸汽混合后可快速的导入第二连接座,再往外排出,加快形成负压;3)本技术的结构精简,操作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负压的形成效率,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叶片剖视图。标注说明:本体1;叶片2;三通底座11;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第三连接座14;第一圆台121;第二圆台131;螺旋叶片21;支撑柱22。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真空发生器,包括本体1和叶片2;所述叶片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一端。所述本体1包括中空的三通底座11、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和第三连接座14;所述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和第三连接座14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三通底座11上;所述叶片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2上;高速流动的气体与第一连接座12相连接,蒸汽通过第三连接座14导入三通底座11内,气体与蒸汽在三通底座11内混合,混合后的高速流动的带有蒸汽的气体从第二连接座13排出,输送到对应的加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座12为中空回转体;所述第一连接座12上设有柱状叶片2容纳腔体;所述第一连接座12的一端设有径向收缩的第一圆台121;所述第一圆台121插设于所述三通底座11内侧;所述第一连接座12另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叶片2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连接座12内,高速流动的气体作用在叶片2上,带动叶片2转动,转动的叶片2提供气体流动的额外动力,进而加快气体流动,提高气体的流动效率。所述第二连接座13为中空回转体;所述第二连接座一端设有径向收缩的第二圆台131;另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圆台131的左侧端部处于三通底座11内部,第一圆台121的右侧端部处于三通底座11内部,第一圆台121的右侧端部与第二圆台131的左侧端部左右对应设置,第一圆台121的右侧端部为第一连接座12的输出端,第二圆台131的左侧端部为第二连接座1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圆台131的端部直径大于第一圆台121的端部直径,使得高速流动的气体与蒸汽混合后可快速的导入第二连接座13,再往外排出,加快形成负压。所述叶片2包括支撑柱22;所述支撑柱22周侧上阵列至少一片螺旋叶片21;所述螺旋叶片21数量为四片。本技术的使用原理:将高速流动的气体输送到第一连接座12,气体在叶片2作用下变成高速气流,开始螺旋移动将气体导向第一圆台121,高速流动的气体穿过第一圆台121进入第二圆台131,蒸汽通过第三连接座14导入三通底座11内,蒸汽随同高速流动的气体一同进入第二圆台131内,高速流动的气体与蒸汽混合后快速的导入第二连接座13,再往外排出,加快形成负压。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叶片(2);所述叶片(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叶片(2);所述叶片(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中空的三通底座(11)、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和第三连接座(14);所述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和第三连接座(14)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三通底座(11)上;所述叶片(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2)为中空回转体;所述第一连接座(12)上设有柱状叶片(2)容纳腔体;所述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威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