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9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包括原土层、地基层、导流管、顶管、轻触开关、密封板和排水组件,原土层顶部固定连接有地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在底基内部预留多个导流管配合蓄水箱进行使用,可以实时的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收集,当地下水位上涨,导流管内部的密封塞带动顶杆上移,从而触发轻触开关,此时通过排水组件可以将地下水排出,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和监督,可以将地下水与建筑物之间的浮力控制在一个平衡程度,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而且通过集水箱内部的滤筒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有效的避免了排水组件堵塞,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涂层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属于玻璃涂层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地下室结构的投资造价,目前,地下室设计抗浮措施主要是靠地下室顶板上覆土,以及桩基设置抗拨桩或抗拨锚杆两者结合的做法较为普遍,当出建筑结束后出现大雨天气导致水位上涨,传统做法中采取地下室灌水以及顶板临时性堆载做为应急手段,但在紧急情况下,该措施显然时间上难以保证,时常出现灌水或堆载工作还未完成,地下室就开始出现上浮,造成地下室严重破坏,此时就需要通过水泵进行排水,但是无法对上浮力进行实时监测,导致应急处理时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包括原土层、地基层、导流管、顶管、轻触开关、密封板和排水组件,所述原土层顶部固定连接有地基层,所述地基层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导流管,所述导流管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管,所述顶管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轻触开关,所述顶管内壁的顶部且位于轻触开关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导流管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弹簧底端与密封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与轻触开关配合使用的顶杆,所述地基层内部且位于导流管一侧设置有排水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顶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螺纹连接在螺纹槽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管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开设有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水泵、连接管和排水管,所述地基层顶部且位于顶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轻触开关配合使用的水泵,所述水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延伸至地基层内部且与导流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水平位置改与位于密封板的水平位置,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与顶管的内径一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底端延伸至地基层的底部且固定连接有集水箱,所述导流管内部且位于密封板的正下方滑动连接有滤筒,且滤筒的底端延伸至集水箱内壁的底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在底基内部预留多个导流管配合蓄水箱进行使用,可以实时的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收集,当地下水位上涨,导流管内部的密封塞带动顶杆上移,从而触发轻触开关,此时通过排水组件可以将地下水排出,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和监督,可以将地下水与建筑物之间的浮力控制在一个平衡程度,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而且通过集水箱内部的滤筒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有效的避免了排水组件堵塞,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顶管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流管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集水箱示意图。图中:1、原土层;2、地基层;3、导流管;4、螺纹槽;5、顶管;6、螺纹管;7、固定板;8、通孔;9、轻触开关;10、弹簧;11、密封板;12、顶杆;13、排水组件;131、水泵;132、连接管;133、排水管;14、集水箱;15、滤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包括原土层1、地基层2、导流管3、顶管5、轻触开关9、密封板11和排水组件13,原土层1顶部固定连接有地基层2,地基层2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导流管3,导流管3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管5,顶管5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轻触开关9,顶管5内壁的顶部且位于轻触开关9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0,导流管3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板11,弹簧10底端与密封板11顶部固定连接,密封板11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与轻触开关9配合使用的顶杆12,可以实时的对地下水与地下室之间的浮力进行检测,地基层2内部且位于导流管3一侧设置有排水组件13。进一步的,导流管3顶部开设有螺纹槽4,顶管5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6,螺纹管6螺纹连接在螺纹槽4内部,可以对导流管3和顶管5之间进行快速的连接。进一步的,顶管5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内部开设有通孔8,方便后续的拆卸,从而对设备进行维护。进一步的,排水组件13包括水泵131、连接管132和排水管133,地基层2顶部且位于顶管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轻触开关9配合使用的水泵131,水泵131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32,连接管132远离水泵131的一端延伸至地基层2内部且与导流管3固定连接,连接管132的水平位置改与位于密封板11的水平位置,水泵13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33,方便将地下水排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与地下室之间的浮力。进一步的,导流管3的内径与顶管5的内径一致,可以确保密封板11在导流管3和顶管5内部滑动,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的,导流管3底端延伸至地基层2的底部且固定连接有集水箱14,导流管3内部且位于密封板11的正下方滑动连接有滤筒15,且滤筒15的底端延伸至集水箱14内壁的底部,不仅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过滤,而且方便后续的更换。具体的,在使用该设备时,对设备中的电子元件实行持续供电,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地下水与地下室之间的浮力增大,地下水进入集水箱14内部并通过滤筒15进行过滤,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导流管3内部,导流管3内部的密封板11带动顶杆12上移,在上移的过程中挤压弹簧10,当密封板11移动到连接管132上方时,顶杆12刚好与轻触开关9接触,此时水泵131启动,通过连接管132配合排水管133将地下水排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浮力,有利于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当浮力回到平衡状态后弹簧10推动密封板11下移,从而将顶杆12与轻触开关9分离,水泵131停止工作,当需要对设备内部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将设备断电,然后向固定板7内部的通孔8中插入钢管,将顶管5从导流管3上拧下,从而方便对设备的内部进行清洁以及对滤筒15进行更换。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原土层(1)、地基层(2)、导流管(3)、顶管(5)、轻触开关(9)、密封板(11)和排水组件(13),所述原土层(1)顶部固定连接有地基层(2),所述地基层(2)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管(5),所述顶管(5)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轻触开关(9),所述顶管(5)内壁的顶部且位于轻触开关(9)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导流管(3)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板(11),所述弹簧(10)底端与密封板(1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11)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与轻触开关(9)配合使用的顶杆(12),所述地基层(2)内部且位于导流管(3)一侧设置有排水组件(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原土层(1)、地基层(2)、导流管(3)、顶管(5)、轻触开关(9)、密封板(11)和排水组件(13),所述原土层(1)顶部固定连接有地基层(2),所述地基层(2)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管(5),所述顶管(5)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轻触开关(9),所述顶管(5)内壁的顶部且位于轻触开关(9)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导流管(3)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板(11),所述弹簧(10)底端与密封板(1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11)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与轻触开关(9)配合使用的顶杆(12),所述地基层(2)内部且位于导流管(3)一侧设置有排水组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3)顶部开设有螺纹槽(4),所述顶管(5)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6),所述螺纹管(6)螺纹连接在螺纹槽(4)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5)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何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科峰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