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49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地下室顶板和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低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下表面,所述地下室顶板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挑出,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从顶面伸出并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固定连接。本结构通过将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与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固定连接,使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形成整体,达到整体受力、利用地下连续墙参与抗浮的效果,降低了抗浮成本,确保了地下室整体抗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室抗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
技术介绍
当地下室顶板上部建筑层数少、覆土薄、压重轻时,地下室受地下水浮力作用会存在上浮的可能,因此需设置抗浮措施以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现有技术中一般情况会设置大量的抗浮桩或锚杆,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同时,地下室基坑施工通常设置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开挖施工,对于较深的基坑,地下连续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支护结构形式。地下连续墙一般仅作为施工期间临时结构,基坑施工完毕已无使用功能。但考虑地下连续墙竖向抗拔承载力大,可利用其参与地下室抗浮,节约抗浮成本。当地下连续墙顶部高于地下室顶板时,一般采用压顶梁方式利用地下连续墙参与抗浮,如专利CN201621032229.4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但当地下连续墙顶部低于地下室顶板时,利用地下连续墙较难实现,因此在地下连续墙顶部低于地下室顶板时,如何利用地下连续墙参与地下室的抗浮结构,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地下连续墙顶部低于地下室顶板时能够利用地下连续墙的地下室抗浮结构。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地下室顶板和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低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下表面,所述地下室顶板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挑出,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从顶面伸出并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室抗浮结构的所述钢筋为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纵向主筋。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室抗浮结构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锚入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室抗浮结构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钢筋锚固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室抗浮结构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上端连接有接驳器,所述接驳器上连接有续接钢筋,所述续接钢筋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室抗浮结构的所述接驳器的上端距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100mm~150mm。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室抗浮结构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设置有冠梁。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室抗浮结构的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下表面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贴合。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与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固定连接,使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形成整体,达到整体受力、利用地下连续墙参与抗浮的效果,节约了抗浮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竖向剖面示意图;其中:1-地下连续墙;2-钢筋;3-冠梁;4-接驳器;5-续接钢筋;6-地下室顶板挑出端;7-地下室顶板;8-地下室外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地下室顶板7和地下连续墙1,地下连续墙1设置于地下室的外周侧且地下连续墙1的顶面低于地下室顶板7的下表面,地下室顶板7向地下连续墙1的顶面挑出,地下连续墙1的钢筋2从顶面伸出并与地下室顶板挑出端6固定连接。施工时,可以先将钢筋2的伸出部分弯折,待施工地下室顶板7时将钢筋2伸直,使其插入地下室顶板挑出端6的钢筋之间,再浇筑混凝土,使得钢筋2锚入地下室顶板7,地下连续墙1与地下室顶板7形成整体,从而确保了地下室整体抗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另一种连接方式为锚固连接,即将钢筋2的伸出端与地下室顶板挑出端6内的钢筋焊接后再浇筑混凝土,这种连接方式更为牢固,抗拉能力更强。钢筋2优选采用地下连续墙1的纵向主筋,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地下连续墙1的整体抗拉性能。为了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钢筋2的锚入长度,方便施工,可以在钢筋2的上端连接接驳器4,再通过接驳器4连接续接钢筋5,续接钢筋5锚固到地下室顶板7内。续接钢筋5的长度可根据需要选取,从而无需预先计算钢筋2的预留长度,但是通常需确保钢筋2的上端有足够长度连接接驳器4,使得接驳器4的上端到地下连续墙1顶面的距离为100mm~150mm。接驳器4的间距则可根据地下连续墙1的钢筋间距模数及抗浮受力计算确定。此外,地下连续墙1的顶部可设置冠梁3,以将各个地下连续墙1连接成整体。地下室顶板挑出端6的厚度可以设计为使其下表面与地下连续墙1的顶面贴合,以包覆保护住连接部位的钢筋。还可在接触部位设置防水件,以减小地下室外墙8的防水压力。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将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与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固定连接,使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形成整体,达到整体受力、利用地下连续墙参与抗浮的效果,降低了抗浮成本,确保了地下室整体抗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顶板和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低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下表面,所述地下室顶板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挑出,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从顶面伸出并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顶板和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低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下表面,所述地下室顶板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面挑出,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从顶面伸出并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为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纵向主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锚入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挑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钢筋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刚尤小斌白冰谢安
申请(专利权)人: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