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23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包括板体、蓄水池、滑槽、导流管、泄压组件和水泵,板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池,蓄水池内壁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在地下室内安装抗浮板,并在板体内部设置蓄水池,通过蓄水池内部的导流管配合泄压组件进行使用,可以在地下水浮力较大时进行泄压,从而将将地下水通过排水孔收集到蓄水池内部,不讲降低了浮力,而且可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杜绝了地下室移位的现象,通过滤网过滤后的水还可以通过水泵进行统一回收,不仅避免了水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泄压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属于泄压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很多建设物底部都设有地下室,但是在建设地下室时需要对地基进行深挖,有些水位较高的地区在进行地基开挖时会有大量的地下水溢出,当地下室的自重无法克服地下水的浮力时就容易导致地基发生移位或倾斜,从而使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现在克服地下水浮力的方法通常是对地下室内部进行土方回填,增加地下室的自重,或者通过打桩对地下室进行二次固定,但是回填土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耗资巨大,打桩又会影响整个建筑的强度,实际使用效果不佳,而且无法对地下水进行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包括板体、蓄水池、滑槽、导流管、泄压组件和水泵,所述板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壁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蓄水池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底部延伸至蓄水池的底部,所述导流管顶部贯穿滤网延伸至蓄水池外部,所述导流管内部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板体顶部且位于蓄水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水池底部且位于导流管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渗透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泄压组件包括弹簧、密封板和排水孔,所述导流管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导流管内部且位于弹簧的正下方滑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弹簧底部与密封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外部且位于滤网的正上方等距开设有排水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水池内壁的一侧位于滤网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板体顶部且远离水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报警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滤网延伸至蓄水池的底部,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位传感器、报警器和水泵均与外部电控箱电性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在地下室内安装抗浮板,并在板体内部设置蓄水池,通过蓄水池内部的导流管配合泄压组件进行使用,可以在地下水浮力较大时进行泄压,从而将将地下水通过排水孔收集到蓄水池内部,不讲降低了浮力,而且可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杜绝了地下室移位的现象,通过滤网过滤后的水还可以通过水泵进行统一回收,不仅避免了水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剖视图。图中:1、板体;2、蓄水池;3、渗透网;4、滑槽;5、滑块;6、滤网;7、导流管;8、泄压组件;81、弹簧;82、密封板;83、排水孔;9、液位传感器;10、报警器;11、水泵;12、进水管;13、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包括板体1、蓄水池2、滑槽4、导流管7、泄压组件8和水泵11,板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池2,蓄水池2内壁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4,滑槽4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滑块5远离滑槽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网6,方便对滤网6进行清理和更换,蓄水池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7,导流管7底部延伸至蓄水池2的底部,导流管7顶部贯穿滤网6延伸至蓄水池2外部,导流管7内部设置有泄压组件8,板体1顶部且位于蓄水池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11。进一步的,蓄水池2底部且位于导流管7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渗透网3,可以对地下水内部较大体积的杂质进行过滤。进一步的,泄压组件8包括弹簧81、密封板82和排水孔83,导流管7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1,导流管7内部且位于弹簧81的正下方滑动连接有密封板82,弹簧81底部与密封板82顶部固定连接,导流管7外部且位于滤网6的正上方等距开设有排水孔83,可以根据地下水的压力大小进行自动调节,不仅可以降低地下水浮力,而且结构简单,不易损坏。进一步的,蓄水池2内壁的一侧位于滤网6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9,板体1顶部且远离水泵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报警器10,可以及时的提示工作人员,从而避免了蓄水池2内部水回流。进一步的,水泵11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远离水泵11的一端贯穿滤网6延伸至蓄水池2的底部,水泵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3,且排水管13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方便对蓄水池2内部的水进行集中回收,有利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的,液位传感器9、报警器10和水泵11均与外部电控箱电性连接,方便对设备进行集中控制,有利于提高设备使用的准确度。具体的,在使用该设备时,将板体1固定在地下室内部,然后将蓄水池2置于地面底部,当地下水浮力过大时,水位通过渗透网3进入导流管7内部并挤压密封板82,密封板82受到水的压力向上移动并挤压弹簧81,当密封板82上移到排水孔83上方时,水从排水孔83处流出,流出的水经过滤网6过滤进入蓄水池2内部进行统一收集,当蓄水池2内部的水位与液位传感器9接触后,报警器10发出警报,该液位传感器9的型号为ELE-802,提示工作人员对蓄水池2内部的水进行处理,此时启动水泵11,并通过进水管12与排水管13配合使用将蓄水池2内部的水进行集中收集,可以在后续的建筑中进行使用,不仅可以降低建筑成本,而且有利于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蓄水池(2)、滑槽(4)、导流管(7)、泄压组件(8)和水泵(11),所述板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池(2),所述蓄水池(2)内壁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远离滑槽(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网(6),所述蓄水池(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7),所述导流管(7)底部延伸至蓄水池(2)的底部,所述导流管(7)顶部贯穿滤网(6)延伸至蓄水池(2)外部,所述导流管(7)内部设置有泄压组件(8),所述板体(1)顶部且位于蓄水池(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蓄水池(2)、滑槽(4)、导流管(7)、泄压组件(8)和水泵(11),所述板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池(2),所述蓄水池(2)内壁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远离滑槽(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网(6),所述蓄水池(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7),所述导流管(7)底部延伸至蓄水池(2)的底部,所述导流管(7)顶部贯穿滤网(6)延伸至蓄水池(2)外部,所述导流管(7)内部设置有泄压组件(8),所述板体(1)顶部且位于蓄水池(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底部且位于导流管(7)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渗透网(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组件(8)包括弹簧(81)、密封板(82)和排水孔(83),所述导流管(7)内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静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科峰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