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6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桩结构,涉及预制桩的领域,解决了预制桩在用土埋设固定时,出浆口容易被堵塞,影响预制桩注浆时的正常出浆,使预制桩注浆时出浆不均匀,导致预制桩的承载能力降低的缺陷,其包括桩体、预埋于桩体内的注浆管和若干预埋于桩体内且与注浆管互相连通的注浆支管,桩体的外侧壁具有供注浆支管穿设的出浆口,还包括遮挡板,遮挡板与出浆口一一对应,遮挡板包括预埋于桩体内且设于对应出浆口上侧的固定部、一体设于固定板远离桩体的一侧的遮挡部和固定于遮挡部两侧且与桩体抵接的加强部,遮挡部与桩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本申请具有出浆口不易堵塞,注浆时能够正常出浆,减少了预制桩因不能注浆而出现废品,更加节能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桩结构
本申请涉及预制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桩结构。
技术介绍
预垒水泥土桩简称预制桩,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处理。相关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730940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其包含由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钢筋骨架,在钢筋骨架的上、下端焊固钢板,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桩段,多节预制桩段逐节叠合焊接并逐节沉桩形成接长锚杆桩,所述的每节预制桩段的桩心预埋焊接后注浆的注浆管,并在预制桩段的上、下端部预留沉坑,该沉坑使上、下节预制桩段叠合后形成贯通全桩长注浆管的腔室;通过先固定预制桩本体,之后通过注浆的方式,提高后注浆的预制桩的承载能力。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预制桩在用土埋设固定时,出浆口容易被堵塞,影响预制桩注浆时的正常出浆,使预制桩注浆时出浆不均匀,导致预制桩的承载能力降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得预制桩后注浆时能够正常出浆,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桩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桩结构,包括桩体、预埋于桩体内的注浆管和若干预埋于桩体内且与注浆管互相连通的注浆支管,所述桩体的外侧壁具有供注浆支管穿设的出浆口,还包括预埋于桩体上遮挡出浆口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出浆口一一对应,所述遮挡板包括预埋于桩体内且设于对应出浆口上侧的固定部、一体设于固定板远离桩体的一侧且从上至下倾斜向远离桩体的方向设置的遮挡部和固定于遮挡部两侧且与桩体抵接的加强部,所述遮挡部与桩体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挡板对出浆口进行遮挡,使得预制桩在用泥土埋设固定时,出浆口不易被堵塞,使得预制桩注浆时泥浆能够顺利流出,提高了预制桩的承载能力。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桩体侧壁上且一一对应盖合出浆口的薄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膜的设置,对出浆口进行盖合,使预制桩在固定时,出浆口不易被堵塞,确保了预制桩在注浆时泥浆能够从出浆口顺畅流出。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桩体的外侧且沿注浆管的周向均匀设置的拉绳,所述拉绳上固定连接有与至少一个薄膜远离桩体一侧连接的支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预制桩在固定后,注浆前,能够通过拉动拉绳撕除薄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优选的,所述拉绳穿设于桩体同一侧的遮挡板上且与遮挡板滑移连接,所述拉绳与桩体同一侧的薄膜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预制桩在注浆前,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拉动一根拉绳而将预制桩同一侧的薄膜去掉,提高了薄膜的撕除效率。优选的,还包括盖合于注浆管上端的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对注浆管进行盖合,使预制桩在运输和固定时石块等杂物不易进入注浆管,进而使注浆管不易堵塞,确保了注浆管注浆时的通畅。优选的,所述盖板靠近桩体的一侧一体设有插接于注浆管内的插接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通过插接柱与注浆管的插接安装于注浆管上,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优选的,所述插接柱的外侧壁上一体设有至少一个挤压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环的设置,通过弹性形变使插接柱与注浆管连接得更加牢固,提高了盖板与注浆管连接的牢固性。优选的,所述盖板远离桩体的一体设有握持片,所述握持片上开设有穿设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片的设置,增加了盖板的握持面积,方便通过握持握持片对盖板进行拆装,提高了盖板的拆装效率。优选的,所述盖板远离桩体的一侧开设有供握持片嵌设的嵌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设槽的设置,使得握持片在不使用时能够嵌设收纳于嵌设槽内,减少了握持片不使用时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遮挡板对出浆口进行遮挡,使得预制桩用于泥土埋设固定时,出浆口不易被堵塞,使得预制桩注浆时泥浆能够顺利流出,提高了预制桩的承载能力;2.盖板对注浆管进行盖合,使预制桩在运输和固定时石块等杂物不易进入注浆管,进而使注浆管不易堵塞,确保了注浆管注浆时的通畅,减少了预制桩因不能注浆而出现废品,更加节能环。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预制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预制桩结构的全剖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桩体;2、注浆管;21、注浆支管;11、出浆口;3、遮挡板;31、固定部;32、遮挡部;33、加强部;4、薄膜;5、拉绳;51、支绳;6、盖板;61、插接柱;611、挤压环;62、握持片;621、穿设孔;63、嵌设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桩结构。参照图1、2,预制桩结构包括桩体1、注浆管2、注浆支管21和遮挡板3。桩体1呈方柱状设置,桩体1的下端呈四棱锥设置,桩体1的下端呈递减设置,注浆管2预埋于桩体1内,注浆管2沿桩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注浆支管21预埋于桩体1上,桩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出浆口11,出浆口11供注浆支管21穿设伸出,注浆支管21与注浆管2固定连接且沿注浆管2的周向均匀分布,注浆支管21均匀分布于桩体1的四周壁上,注浆支管21与注浆管2互相连通,以使泥浆能够依次经过注浆管2、注浆支管21浇筑;遮挡板3固定于桩体1的侧壁上,遮挡板3与出浆口11一一对应,遮挡板3包括固定部31、遮挡部32和加强部33,固定部31预埋于桩体1内,固定板位于对应的出浆口11的上侧,遮挡部32一体设于固定部31远离桩体1的一侧,遮挡部32从上至下倾斜向远离桩体1的方向设置,遮挡部32与桩体1之间留有间隙,固定部31固定于遮挡部32的两侧,固定部31与桩体1的侧壁抵接,以对出浆口11进行遮挡,使预制桩用泥土埋设固定时,出浆口11不易被泥土堵塞。桩体1的侧壁上还粘贴有薄膜4,薄膜4与出浆口11一一对应,薄膜4用于盖合桩体1的出浆口11,使预制桩用泥土埋设固定时,出浆口11不易被泥土堵塞;桩体1的外侧还设有拉绳5,拉绳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拉绳5沿注浆管2的周向均匀分布,四个拉绳5分别一一对应于桩体1的四侧壁,拉绳5上固定有支绳51,支绳51的数量与桩体1同一侧薄膜4的数量一一对应,支绳51与薄膜4远离桩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拉绳5穿设于遮挡板3上且与遮挡板3滑移连接,以使桩体1在注浆前,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拉动拉绳5撕除薄膜4。参照图2、3,注浆管2的上端还设有盖板6,盖板6可以由塑料制成,也可以由橡胶制成,盖板6靠近桩体1的一侧一体设有插接柱61,插接柱61插接于注浆管2的上端,以对注浆管2的入口进行盖合,使注浆管2在注浆前不易被其它物体堵塞。插接柱61的外侧壁上还一体设有挤压环611,挤压环611的径向截面呈半圆状设置,挤压环611通过形变时插接柱61与注浆管2连接得更加牢固;盖板6远离注浆管2的一侧一体设有握持片62,握持片62上开设有穿设孔621,穿设孔621供手指穿设,以方便握持握持片62;盖板6远离注浆管2的一侧还开设有嵌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桩结构,包括桩体(1)、预埋于桩体(1)内的注浆管(2)和若干预埋于桩体(1)内且与注浆管(2)互相连通的注浆支管(21),所述桩体(1)的外侧壁具有供注浆支管(21)穿设的出浆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于桩体(1)上遮挡出浆口(11)的遮挡板(3),所述遮挡板(3)与出浆口(11)一一对应,所述遮挡板(3)包括预埋于桩体(1)内且设于对应出浆口(11)上侧的固定部(31)、一体设于固定板远离桩体(1)的一侧且从上至下倾斜向远离桩体(1)的方向设置的遮挡部(32)和固定于遮挡部(32)两侧且与桩体(1)抵接的加强部(33),所述遮挡部(32)与桩体(1)之间形成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桩结构,包括桩体(1)、预埋于桩体(1)内的注浆管(2)和若干预埋于桩体(1)内且与注浆管(2)互相连通的注浆支管(21),所述桩体(1)的外侧壁具有供注浆支管(21)穿设的出浆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于桩体(1)上遮挡出浆口(11)的遮挡板(3),所述遮挡板(3)与出浆口(11)一一对应,所述遮挡板(3)包括预埋于桩体(1)内且设于对应出浆口(11)上侧的固定部(31)、一体设于固定板远离桩体(1)的一侧且从上至下倾斜向远离桩体(1)的方向设置的遮挡部(32)和固定于遮挡部(32)两侧且与桩体(1)抵接的加强部(33),所述遮挡部(32)与桩体(1)之间形成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桩体(1)侧壁上且一一对应盖合出浆口(11)的薄膜(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桩体(1)的外侧且沿注浆管(2)的周向均匀设置的拉绳(5),所述拉绳(5)上固定连接有与至少一个薄膜(4)远离桩体(1)一侧连接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献敏安纲尹积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京久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