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6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属于水利设施的技术领域,包括根据拦水断面长度而依次紧密搭接的雍水堰单体,雍水堰单体包括与拦水断面平行的挡水板和溢流堰,挡水板和溢流堰的底部放置在河床上,挡水板在与河床完成夹角的调节后与溢流堰通过顶部相互连接,溢流堰为弧心向下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弦长大于挡水板的顶部到底部的长度;使用时只需将挡水板放置河床上,调节好挡水板与河床夹角后与溢流堰通过顶部互连,即完成了一个雍水堰单体的安置,方便快捷,且不会破坏河床地貌,同时弧形板式的溢流堰,能够对溢流过来的河水起到过渡缓冲作用,避免河流砸向河床对河床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
本技术涉及水利设施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
技术介绍
河流两岸往往伴有自然生长的生态林,特别是干旱区季节性河道,河岸上的生态林具体固定河床的功能,对于干旱区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生态林一般会随着河水洪水期,水位上涨时得到浇灌。但是随着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大量的用水,继而在河流上游进行引水,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继而造成中、下游树木枯死,生态林面积萎缩,长期下去,会形成生态灾难。为了河流周边林草植被生长,我国也开始进行生态治理,开始生态灌溉,然而灌溉时往往河流水位不足以满溢,因此,即需要雍高水位,以对河岸两遍生态林进行灌溉。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挖河床泥沙筑坝,或采用河床打木桩,木栅栏等手段筑起雍水坝,拦蓄河水,抬高该段河床水位;但挖河床泥沙筑坝会改变河床地貌,对河道产生人为破坏;在河床打木桩、木栅栏,则费时又费力。为了能够快速设置雍水装置,专利号为“CN201922017799.6”,名称为“雍水装置”的技术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可快速放置的雍水装置,该装置由迎水板和背水板组成,迎水板和背水板底部放置河床上,顶部相互铰接,背水板可伸展收缩,支撑板底部还设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的伸缩改变迎水板的角度,进行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同时还在背水板上种植绿植,美化河道;但为了防止溢流的水冲毁背水板上的绿植,上述装置中背水板长度小于迎水板,河床中的水在溢流过迎水板后会直接越过背水板,砸向雍水装置背后的河床,由于水位被抬升,水砸向河床时具有一定的速度,极易对河床的地貌造成破坏。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既可以快速安置在河床上达到雍水的目的,减少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又可以减缓溢流的水流速度,引导河流流动,避免对雍水堰后方的河床造成破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包括根据拦水断面长度而依次紧密搭接的雍水堰单体,雍水堰单体包括与拦水断面平行的挡水板和溢流堰,挡水板和溢流堰的底部放置在河床上,挡水板在与河床完成夹角的调节后与溢流堰通过顶部相互连接,溢流堰为弧心向下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弦长大于挡水板的顶部到底部的长度。优选的,挡水板与溢流堰之间设有支撑挡水板的支撑杆。优选的,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优选的,支撑杆底部设有与河床相接触的底座。优选的,支撑杆铰接在底座上。优选的,底座与河床相接触的面上凸出有若干尖钉。优选的,挡水板顶部与溢流堰顶部铰接。优选的,挡水板与溢流堰顶部均设有搭接沿,搭接沿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将挡水板与溢流堰顶部固定连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雍水堰单体由挡水板和溢流堰连接而成,使用时,只需将挡水板的底部放置在河床中,然后根据雍水水位的需求调节挡水板与河床的夹角,确定好挡水板的高程,然后将挡水板的顶部与溢流堰的顶部相互连接,即完成了雍水堰单体设置,然后根据河床的拦水断面的长度,依次搭接上雍水堰单体,即完成了整个雍水堰的安装,简单快捷。溢流堰采用弧心向下的弧形板,弧形能够给予挡水板更多的水平方向的支撑,提高支撑强度,同时弧形板的弦长长于挡水板的长度,从而使弧形板形成一个缓坡,对溢流过挡水板的河水起到过渡缓冲作用,弧形更贴合溢流过来的水流流动形状,能够有效承接水流流动势能,同时长长的缓坡能够减缓水流流动速度,削弱水流的动能,避免水流溢流过挡水板就直接砸向河床,对河床造成破坏;2、在挡水板与溢流堰之间设有支撑挡水板的支撑杆,进一步加强了挡水板承载河流冲击的能力,避免出现上流水流突然增大时,溢流堰承载能力不足而冲毁的情况;3、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可适应后期挡水板角度的调节;4、支撑杆底部设有底座,能够增加支撑杆与河床的接触面,避免受到压力过大,插入河床之中无法起到有效的支撑;5、底座与河床相接触的面上凸出有若干尖钉,尖钉插入河床后,能够增大底座与河床之间的连接,避免河流冲击出现支撑杆移位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溢流堰单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雍水堰单体;2、挡水板;3、溢流堰;4、支撑杆;5、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包括若干个如图1所示的雍水堰单体1,雍水堰单体1包括挡水板2和溢流堰3,挡水板2的顶部和溢流堰3的顶部相互连接,挡水板2和溢流堰3之间具有夹角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溢流堰3为弧心向下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弦长要大于挡水板2的顶部到底部的长度,从而形成一个缓坡,引导溢流过来的河流流入河床。安置时,先将挡水板2的底部放置在河床上,并与拦水断面平行,根据所需雍水的水位,确定好挡水板2的高程,然后调节挡水板2与河床的夹角,调节好后,将挡水板2的顶部与溢流堰3的顶部相互连接,完成雍水堰单体1的设置,然后根据拦水断面的长度,依次紧密搭接下一个雍水堰单体1,直至将整个河床拦断,完成整个河床雍水堰的安置。相较于在河床上打木桩,木栅栏等手段,挖河床泥沙筑坝,本实施例中的河床雍水堰只需放置在河床上即可,既节省时间和人力,又不会改变河床地貌,对河道造成破坏。雍水堰单体1中溢流堰3采用的弧心向下的弧形板,同时弧形板的弦长长于挡水板2的长度,使得溢流堰3形成了一个弧形的缓坡,水流溢过挡水板2后,会落在溢流堰3上,弧形板更贴合溢流过来的水流流动形状,能够有效承接水流的势能,同时缓坡削弱水流的动能,减缓水流流动速度,削弱水流的动能,避免水流直接砸向河床,对河床造成破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挡水板2的承载能力,在挡水板2与溢流堰3之间设有支撑杆4,在调节好挡水板2与河床的角度后,将支撑杆4的一端支撑着挡水板2,另一端抵在河床上,通过支撑杆4和溢流堰3双重支撑下,挡水板2的抗冲击能力能够显著提高。进一步,由于河床多为松软的泥沙,因此支撑杆4在受到压力时,支撑杆4的端头很容易插入河床之中,从而无法有效的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杆4底部设有与河床相接触的底座5,通过底座5增大支撑杆4与河床的接触面积,避免支撑杆4受到的压力过大而插入河床之中。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底座5的底部凸出有若干尖钉,使用时尖钉深深插入河床之中,能够大大增加底座5与河床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应对洪水期上流水流突然增多情况发生。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拦水断面长度而依次紧密搭接的雍水堰单体,所述雍水堰单体包括与所述拦水断面平行的挡水板和溢流堰,所述挡水板和所述溢流堰的底部放置在所述河床上,所述挡水板在与所述河床完成夹角的调节后与所述溢流堰通过顶部相互连接,所述溢流堰为弧心向下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弦长大于所述挡水板的顶部到底部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拦水断面长度而依次紧密搭接的雍水堰单体,所述雍水堰单体包括与所述拦水断面平行的挡水板和溢流堰,所述挡水板和所述溢流堰的底部放置在所述河床上,所述挡水板在与所述河床完成夹角的调节后与所述溢流堰通过顶部相互连接,所述溢流堰为弧心向下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弦长大于所述挡水板的顶部到底部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与所述溢流堰之间设有支撑所述挡水板的支撑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河床雍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彪白云岗张勇秦胜英卢震林牛英仙木西丁·吐松木拉地力·买买提江买买提艾力·买买提牙生阿卜杜合力力·海比尔余其鹰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