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0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2
本申请涉及市政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其包括路面面板,所述路面面板的上表面沿着裂缝处开设有修复槽,所述修复槽的槽底铺设有若干个填充块,所述填充块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填充块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填充块的紧固件。本申请能够提高工作人员修复裂缝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
本申请涉及市政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不均匀沉降、冻胀、路面材料收缩、大量交通、超载等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易产生裂缝;裂缝不仅会破坏路面结构的整体性,降低路面强度,还会成为雨水等有害物质的侵入点,从裂缝处破坏路面结构,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09464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受损混凝土路面面板的修复结构,包括路面面板,所述路面面板的上端沿着裂缝处开设有修复槽,且修复槽的槽底开设孔处插入连接有加强钢柱,所述加强钢柱包括柱体、插孔、浇筑孔和流孔,且柱体的上端开设有浇筑孔,所述柱体的侧壁上部开设有插孔,且柱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流孔,所述柱体开设的插孔孔内插入连接有横向加强结构,且横向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插杆、对接孔、贯穿孔和对接插杆,所述加强插杆的侧壁横向开设有对接孔,且对接孔的孔内插入连接有对接插杆,所述加强插杆的侧壁纵向开设有贯穿孔,且加强插杆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加强插杆插入进柱体开设的插孔孔内,且加强插杆连接的对接插杆贯穿柱体和加强插杆,所述修复槽的槽内浇筑有钢纤维混凝土。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首先需要将加强插杆插入柱体的插孔内,还需要将对接插杆插入加强插杆的对接孔内,还需要对插接杆、加强插杆和柱体的连接处进行焊接,还需要将柱体插入修复槽的槽底,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修复裂缝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包括路面面板,所述路面面板的上表面沿着裂缝处开设有修复槽,所述修复槽的槽底铺设有若干个填充块,所述填充块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填充块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填充块的紧固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将若干个填充块填充于修复槽的槽底,然后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杆固定于填充块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对填充块的固定,然后将混凝土铺设于填充块的表面,以使混凝土的上表面与路面面板齐平,相比于
技术介绍
,提高了工作人员修复裂缝的效率。可选的,所述紧固件为角钢,所述角钢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抵接于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穿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填充块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块抵接于所述修复槽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修复槽的侧壁螺纹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连接块固定于固定杆的表面,通过第二螺栓将第二连接块固定于修复槽的侧壁,从而将固定杆的端部固定于修复槽的侧壁,进而实现对固定杆的固定。可选的,所述填充块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的侧壁抵接所述固定杆相对的两个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对固定杆有定位作用,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固定杆的便捷性。可选的,所述填充块包括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二填充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卡接块,所述第二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一填充部的侧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接槽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块与卡接槽卡接配合,增加了第一填充部与第二填充部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可选的,所述固定杆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对第一连接块进行定位的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对第二连接块有定位作用,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第二连接块的便捷性,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角钢的便捷性。可选的,所述定位块靠近所述固定杆的侧壁开设有握持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将手指伸入握持槽内,通过握住定位块向上拉动定位块,从而将填充块从修复槽内取出,增加了工作人员拆卸填充块的便捷性。可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开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握持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将手伸入避位槽内,通过向上拉动握持块,从而将固定杆从两个定位块之间取出,增加了工作人员拆卸固定杆的便捷性。可选的,所述卡接块为燕尾块,所述卡接槽为燕尾槽,所述燕尾块与所述燕尾槽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燕尾块与燕尾槽卡接配合,进一步增加了第一填充部与第二填充部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从而限制第一填充部与第二填充部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移。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工作人员通过将若干个填充块填充于修复槽的槽底,然后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杆固定于填充块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对填充块的固定,然后将混凝土铺设于填充块的表面,以使混凝土的上表面与路面面板齐平,相比于
技术介绍
,提高了工作人员修复裂缝的效率;2.工作人员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连接块固定于固定杆的表面,通过第二螺栓将第二连接块固定于修复槽的侧壁,从而将固定杆的端部固定于修复槽的侧壁,进而实现对固定杆的固定;3.工作人员可以将手指伸入握持槽内,通过握住定位块向上拉动定位块,从而将填充块从修复槽内取出,增加了工作人员拆卸填充块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杆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路面面板;11、修复槽;2、填充块;21、第一填充部;211、卡接块;22、第二填充部;221、卡接槽;23、定位块;231、握持槽;3、固定杆;31、避位槽;311、握持块;32、定位槽;4、角钢;41、第一连接块;42、第二连接块;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参照图1,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包括路面面板1,路面面板1的上表面沿着裂缝处开设有修复槽11,修复槽11的槽底铺设有若干个填充块2,若干个填充块2在修复槽11槽内呈矩形阵列分布。填充块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填充块2的固定杆3,固定杆3的形状为长方体,固定杆3的长度与修复槽11的长度相同。固定杆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填充块2的紧固件。如此设置,工作人员通过将若干个填充块2填充于修复槽11的槽底,然后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杆3固定于填充块2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对填充块2的固定,然后将混凝土铺设于填充块2的表面,以使混凝土的上表面与路面面板1齐平,提高了工作人员修复裂缝的效率。参照图2,填充块2包括第一填充部21和第二填充部22,第一填充部21和第二填充部2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第一填充部21与第二填充部22的高度均小于填充槽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填充部21和第二填充部22的数量均为五个,五个第一填充部21和五个第二填充部22均沿修复槽11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一填充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包括路面面板(1),所述路面面板(1)的上表面沿着裂缝处开设有修复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槽(11)的槽底铺设有若干个填充块(2),所述填充块(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填充块(2)的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填充块(2)的紧固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包括路面面板(1),所述路面面板(1)的上表面沿着裂缝处开设有修复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槽(11)的槽底铺设有若干个填充块(2),所述填充块(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填充块(2)的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填充块(2)的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角钢(4),所述角钢(4)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块(41)和第二连接块(42),所述第一连接块(41)抵接于所述固定杆(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块(41)上穿设有第一螺栓(5),所述第一螺栓(5)与所述填充块(2)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块(42)抵接于所述修复槽(11)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块(42)上穿设有第二螺栓(6),所述第二螺栓(6)与所述修复槽(11)的侧壁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路面破损裂缝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块(23),两个所述定位块(23)的侧壁抵接所述固定杆(3)相对的两个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颖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享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