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87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其是运用于一扫描器的内部,利用两组传动电机及传动元件来带动两个可移动的平台,该两个平台上分别承载有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再分别以一电机驱动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以达到在一调整焦距过程中只移动第二镜片组,以调整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的距离,具有自动化和精确调焦的功能,并可简化扫描器内部调焦机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其是利用两组独立传动系统来分别调整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的距离,即可得到精确调焦及简化扫描器内部调焦的结构。近年来,电脑科技正以倍数的速度成长,强大的功能吸引每个人去接近它、使用它,尤其是电脑周边产品的盛行,扩大了电脑的应用范围,其中扫描器就是最近电脑周边产品新崛起的明星,它藉由光学成像原理可将图形及文字资料转换成电脑可辨识的格式,并且可储存在电脑内部的存储单元。一般而言,扫描器的影像清晰度取决于扫描器的扫描总光程(Total Track,TT)的长度是否调整至适当位置,而生产出厂后即无法作一改变。请参阅图1,图1为传统扫描器的扫描结构示意图,其由一第一转轮11、一第二转轮12及一动滑轮13各在外缘以特殊方式缠绕一钢线19所组成,再在第一转轮11与动滑轮13之间的钢线19固设有一第一镜片组14,此第一镜片组14上方的空间固设有一灯源组17,而在动滑轮13之上固设有一第二镜片组15,扫描时驱动一电机16拉动钢线19作一前进或者是后退的动作,假设第一镜片14向左移动了X的距离,第二镜片组15会因为钢线19在各轴点之间收放,而向左移动1/2X的距离,第一镜片组14与第二镜片组15之间的距离虽然随之改变,但由灯源组17至第一镜片组14、第二镜片组15及扫描模组18的总光程长度(Total Track,TT)却是不变,此乃传统扫描器在生产组装时的扫描结构,无法藉由电机的带动来调整总光程长度,也就无法调整其影像清晰度,因此需要较多的生产人力作一手动调整焦距,用以改变第一镜片组14或第二镜片组15的位置,不但浪费许多生产时间,且不易调整出最佳的影像清晰度,因此有待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加以研究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传统调整焦距点的方法的缺陷而加以改进的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其是在扫描器内部利用两组传动系统来分别调整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该传动系统包括有一电机、一皮带及多个转轮等装置,而将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的两端分别架置在两个导引装置上,使两个镜片组能在两个导引装置上作一滑动,再将两个镜片组各自固接在一皮带上,使一电机驱动一皮带转动时,仅有一镜片组可作一前、后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的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其构成的组件包括有一第一镜片组,其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镜片,设置在扫描器的光程中,用以反射改变光线路径;一第二镜片组,其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镜片,设置在扫描器的光程中,用以接收第一镜片组所反射的光线,并将光线经由一次以上反射而投射于一扫描模组;一扫描模组,接收扫描器所投射的影像,并将该影像转换成电子信号;两个传动系统,用以承载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并且分别驱动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作一前后移动;两个传感器,设置在扫描器内部的适当处,用以检测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在扫描器内部的位置;以及,两个导引装置,连接于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可供两个镜片组作一移动方向的导引。该传动系统包括有一第一皮带,套置于第一转轮及第二转轮的外缘,并利用一第一电机驱动;一第二皮带,套置于第三转轮及第四转轮的外缘,并利用一第二电机驱动;一第一转轮,设置在第一皮带内部的一端,其旋转时使皮带作一前进或后退的转动;一第二转轮,设置在第一皮带内部的一端,其旋转时使皮带作一前进或后退的转动;一第三转轮,设置在第二皮带内部的一端,其旋转时使皮带作一前进或后退的转动;一第四转轮,设置在第二皮带内部的一端,其旋转时使皮带作一前进或后退的转动;一第一电机,其前端延伸转轴穿置于一第一转轮的轴心,并驱动第一镜片组作一前进、后退的移动;以及,一第二电机,其前端延伸转轴穿置于第三转轮的轴心,并驱动第二镜片组作一前进、后退的移动。该第一镜片组底部固接于第一皮带的上方。该第二镜片底部固接于第一皮带的上方。该第一皮带及第二皮带更可利用钢丝来作一取代,而构成达到同等功效的装置。该第一皮带、第二皮带及多个转轮更可以一导螺杆来作一取代,而构成达到同等功效的装置。该扫描模组包括有一镜头LENS及一电荷耦合器CCD。该两个导引装置的上方更设有两个平台,以供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垂直架设在两个导引装置之间。该导引装置为一导杆。该第一镜片组中更设置有一灯源组。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的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其执行的步骤分别为(a)启动电源;(b)移动第一镜片组至传感器(Sensor)位置;(c)对一特定测试图(Chart)启动扫描;(d)移动第二镜片组,并根据扫描模组接收该焦距值,以计算出最佳焦距范围;(e)是否为最佳焦距范围;(f)完成对焦。其中最佳的焦距范围的计算是扫描模组所接收的焦距值经由一控制电路作计算得到的。其中计算结果由控制电路输出一信号至第二电机,并驱动第二镜片组前进或后退来达到最佳焦距范围。该步骤(e)的结果若为否定时,则执行步骤(d)的方法。该步骤(e)的结果若为肯定时,则执行步骤(f)的方法。该控制电路为一中央处理器CPU。该控制电路为一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较佳者,启动电源后,传动系统便移动第一镜片组至传感器位置,而对一特定测试图(Chart)启动扫描,以获得一影像的焦距值,再移动第二镜片组,并依据扫描模组接收该焦距值以计算最佳焦距范围,经一测试判断是否为最佳焦距范围,从而完成调整焦距。较佳者,最佳的焦距范围的计算是扫描模组所接收的焦距值经由一控制电路作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由控制电路输出一信号至第二电机,并驱动第二镜片组前进或后退,达到最佳焦距范围。藉由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可有效改进传统技术对焦方法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简化自动对焦装置来代替复杂的绕线装置,并可节省对焦时间及可达到较为精确的焦距点的方法及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扫描装置的结构特点和扫描方法的使用步骤图1是传统的扫描器的扫描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分别以一电机驱动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设于一扫描器内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是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调焦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其是藉由两组独立传动系统来分别调整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的距离,而使总光程(Total Track,TT)的长度改变来达到调整焦距点的目的,这种自动调整方式可达到较为精密的调整焦距值,而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调整焦距的方法分别以下列附图作一说明。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分别以一电机驱动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机31前端转轴穿接于第一转轮33中,可驱动第一转轮33作一转动,第一转轮33外缘套设在一第一皮带34的一端,第一皮带34的另一端则套设在第二转轮32的外缘,进而形成一传动系统;另一组传动系统为第二电机35前端转轴穿接于第三转轮37中,该第三转轮37外缘套设于第二皮带38的一端,将第二皮带38的另一端套设于第四转轮36的外缘;第一镜片组21的底端固接于第一皮带34上方的适当处,另一第二镜片组22的底部固接在第二皮带38上方的适当处,而第一皮带34及第二皮带38也可利用一钢丝来作一取代,或者利用一导螺杆来取代两个皮带及多个转轮,另在扫描器的第一镜片组21的中间设置有一灯源组24,经由灯源组24作一照射后,其扫描影像经由第一镜片组21、第二镜片组22的反射,再由一扫描模组23作一接收感测的影像,其所形成即为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对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的组件包括有:一第一镜片组,其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镜片,设置在扫描器的光程中,用以反射改变光线路径;一第二镜片组,其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镜片,设置在扫描器的光程中,用以接收第一镜片组所反射的光线,并将光线经由一次以上反射而投射于一扫描模组;一扫描模组,接收扫描器所投射的影像,并将该影像转换成电子信号;两个传动系统,用以承载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并且分别驱动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作一前后移动;两个传感器,设置在扫描器内部的适当处,用以检测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在扫描器内部的位置;以及,两个导引装置,连接于第一镜片组及第二镜片组,可供两个镜片组作一移动方向的导引。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