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84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具体涉及纺织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管道、固定板和出棉口,所述壳体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管道,所述壳体与管道之间设置有四组卡合结构,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的两端之间,所述壳体内部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棉口,所述固定板的内部之间设置有旋转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结构,固定好壳体的位置后,捏住其外部两侧的安装座并用力向下方拉扯,务必使其接触地面后再拧紧螺栓固定,此时壳体内部的静电便可由铰接座上以弹簧轴连接的转盘通过金属绳引至地下,避免静电导致过多的原棉吸附在壳壁上影响输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加工装置
,具体为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色纺纱的加工时,首道工序便为配棉,应所制纱线的配比需要进行原棉的初步传输,若依往常的以电磁阀或气缸进行控制,既提升了生产成本有存在挡板卡死的风险,因此输送效率不高。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通道中的阀门大小面积不可调整,实用性较差;(2)传统的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长期与输送的原棉相互接触、摩擦,易产生静电吸附现象;(3)传统的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的进口与管道的连接处稳定性较差且拆卸安装较为繁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出棉口阀门大小不可调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包括壳体、管道、固定板和出棉口,所述壳体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管道,所述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包括壳体(1)、管道(3)、固定板(5)和出棉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结构(2),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管道(3),所述壳体(1)与管道(3)之间设置有四组卡合结构(4),所述固定板(5)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两端之间,所述壳体(1)内部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棉口(7),所述固定板(5)的内部之间设置有旋转结构;/n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活动槽(9),所述活动槽(9)固定连接在固定板(5)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活动槽(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8),且转杆(8)底端与固定板(5)之间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折叠板(10),所述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包括壳体(1)、管道(3)、固定板(5)和出棉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结构(2),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管道(3),所述壳体(1)与管道(3)之间设置有四组卡合结构(4),所述固定板(5)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两端之间,所述壳体(1)内部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棉口(7),所述固定板(5)的内部之间设置有旋转结构;
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活动槽(9),所述活动槽(9)固定连接在固定板(5)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活动槽(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8),且转杆(8)底端与固定板(5)之间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折叠板(10),所述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色纺纱的多道配棉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2)由转盘(201)、金属绳(202)、安装座(203)、铰接座(204)、弹簧轴(205)和凹槽(206)组成,所述铰接座(204)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外侧的两端,所述铰接座(204)的内部设置有转盘(201),且转盘(201)与铰接座(204)的一端之间活动连接有弹簧轴(205),所述转盘(2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金属绳(202),且金属绳(2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03),所述凹槽(206)设置在壳体(1)两侧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玉燕夏春红舒生良周妙龙富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舒港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