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50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开棉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包括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下连接块的内部,所述下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棉仓,所述输棉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开棉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入料口、输棉仓、挡板、开棉仓和输出通道,入料口的数量为三个,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原棉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入料口,开棉后的原棉开散蓬松均匀,便于后续棉料的均匀混合,提高了棉纱的质量,通过设置电机、转轴、送料片、挡板和输棉仓,防止原棉在输棉仓中堆积,卡死机器的现象发生,延长机器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开棉机
本技术涉及混开棉机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混开棉机。
技术介绍
混开棉机的主要任务是将不同成分的原棉进行充分而均匀地混和,以利棉纱质量的稳定,开棉机是用于二维\三维螺丝棉、PP棉、公仔棉、普通中空棉进行均匀开散蓬松,只要一次性开松,适合玩具厂、沙发厂、床上用品厂、家纺制衣厂使用;亦可以开松旧羊毛、羊毛衫、旧棉被等。目前现有的混开棉机在对原棉进行蓬松、混合时,没有进行分类开棉,不同类型的原棉用同一个开棉设备,导致原棉的蓬松效果差,影响了棉纱的质量,而且在原棉输送的时候容易造成阻塞,甚至出现机器卡死的现象,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不利于机器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具有分类开棉、防止原棉阻塞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包括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下连接块的内部,所述下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棉仓,所述输棉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开棉仓,所述开棉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出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料口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块与输棉仓连接,入料口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长绒棉入料口、细绒棉入料口、粗绒棉入料口,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原棉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入料口,经过输棉仓将原棉输送至开棉仓,对原棉进行开散蓬松,原棉的开棉效果好,开棉后的原棉开散蓬松均匀,便于后续棉料的均匀混合,提高了棉纱的质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棉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送料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电机,通过电机提供动力,带动送料片转动,推动从入料口进入的原棉移动,进入开棉仓,防止原棉在输棉仓中堆积,卡死机器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为送料片提供动力,电机支架用于固定电机,防止电机移动、损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棉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输出通道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把输棉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长绒棉区、细绒棉区和粗绒棉区,每个区域相互隔绝,防止原棉掺杂,影响原棉开散蓬松的效果,固定块用于支撑传送带,输出混合后的棉料。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连接轴用于支撑转筒,转筒带动传送带转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筒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筒带动传送带转动,输出混合后的棉料,底座用于支撑装置,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入料口、输棉仓、挡板、开棉仓和输出通道,入料口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块与输棉仓连接,入料口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长绒棉入料口、细绒棉入料口、粗绒棉入料口,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原棉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入料口,经过输棉仓将原棉输送至开棉仓,对原棉进行开散蓬松,原棉的开棉效果好,开棉后的原棉开散蓬松均匀,便于后续棉料的均匀混合,提高了棉纱的质量,通过设置电机、转轴、送料片、挡板和输棉仓,通过电机提供动力,带动送料片转动,推动从入料口进入的原棉移动,进入开棉仓,防止原棉在输棉仓中堆积,卡死机器的现象发生,延长机器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输棉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传送带结构示意图。图中,1、入料口;2、上连接块;3、螺栓;4、下连接块;5、输棉仓;6、开棉仓;7、输出通道;8、转轴;9、送料片;10、电机;11、电机支架;12、挡板;13、固定块;14、连接轴;15、转筒;16、传送带;17、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包括入料口1,入料口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2,上连接块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3,螺栓3螺纹连接在下连接块4的内部,下连接块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棉仓5,入料口1通过螺栓3穿过连接块与输棉仓5连接,输棉仓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开棉仓6,开棉仓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出通道7,入料口1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长绒棉入口、细绒棉入口、粗绒棉入口,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原棉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入料口1,经过输棉仓5将原棉输送至开棉仓6,对原棉进行开散蓬松,原棉的开棉效果好,开棉后的原棉开散蓬松均匀,便于后续棉料的均匀混合,提高了棉纱的质量,输棉仓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送料片9,转轴8的一端安装有电机10,通过电机10提供动力,带动送料片9转动,推动从入料口1进入的原棉移动,进入开棉仓6,防止原棉在输棉仓5中堆积,卡死机器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转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11,电机10为送料片9提供动力,电机支架11用于固定电机10,防止电机10移动、损坏,输棉仓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把输棉仓5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长绒棉区、细绒棉区和粗绒棉区,每个区域相互隔绝,防止原棉掺杂,影响原棉开散蓬松的效果,输出通道7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用于支撑传送带16,输出混合后的棉料,固定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筒15,固定块13、连接轴14用于支撑转筒15,转筒15带动传送带16转动,转筒15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传送带16,电机支架11固定安装在底座17的上表面,转筒15带动传送带16转动,输出混合后的棉料,底座17用于支撑装置,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入料口1、输棉仓5、挡板12、开棉仓6和输出通道7,入料口1通过螺栓3穿过连接块与输棉仓5连接,入料口1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长绒棉入口、细绒棉入口、粗绒棉入口,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原棉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入料口1,经过输棉仓5将原棉输送至开棉仓6,对原棉进行开散蓬松,原棉的开棉效果好,开棉后的原棉开散蓬松均匀,便于后续棉料的均匀混合,提高了棉纱的质量,通过设置电机10、转轴8、送料片9、挡板12和输棉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包括入料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2),所述上连接块(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3),所述螺栓(3)螺纹连接在下连接块(4)的内部,所述下连接块(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棉仓(5),所述输棉仓(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开棉仓(6),所述开棉仓(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出通道(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包括入料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2),所述上连接块(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3),所述螺栓(3)螺纹连接在下连接块(4)的内部,所述下连接块(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棉仓(5),所述输棉仓(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开棉仓(6),所述开棉仓(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出通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棉仓(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送料片(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开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加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雪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