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可制备为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药物的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技术介绍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是人体肝脏外催化色氨酸的犬尿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IDO1在多种组织(如肺、肾、脑、胎盘、胸腺)以及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表达,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IL-1β和IL-6可诱导IDO1表达。IDO1可以通过催化色氨酸氧化代谢参与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控。IDO1主要是通过催化色氨酸导致色氨酸局部耗竭及其代谢产物蓄积来实现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一方面,色氨酸的耗竭可通过激活GCN2通路诱导T细胞分裂周期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同时还抑制初始CD4+T细胞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17(Th17),进而产生免疫抑制;另一方面,犬尿氨酸等色氨酸代谢产物具有细胞毒性,可以杀灭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而且这些代谢产物还可以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hR)来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Treg),并促进树突状细胞(DC)转化成致耐受性DC;此外,色氨酸代谢产物可以通过下调NK细胞受体的表达来抑制NK细胞的功能,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IDO1与很多生理病理过程有关。研究表明,IDO1在宿主免疫防御和母胎免疫耐受等生理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期间细胞因子如IFN-γ分泌显著增加,从而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式(I)的结构,所述酰胺化合物衍生物为所述酰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代谢产物、代谢前体、前药、溶剂化物、溶剂化物的盐、结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式(I)的结构,所述酰胺化合物衍生物为所述酰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代谢产物、代谢前体、前药、溶剂化物、溶剂化物的盐、结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混合物:
其中:
V或W为C原子或N原子;
X为-C(O)NH-或-NHC(O)-;
为C3-C8环烷基、芳基或杂芳基,所述杂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O、S或N原子,所述芳基或杂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D基团取代基;
所述D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羟基、巯基、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烷氨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氨基;
R1为氢、卤素、氰基、羟基、巯基、硝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烷氨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氨基;
R2为芳基、杂芳基或
R3或R4为氢、C1-C6烷基、C3-C8环烷基、芳基或R3和R4与相邻碳原子构成C3-C8环烷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氨基;
为芳基或杂芳基,所述杂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N原子,所述芳基或杂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E基团取代基;
所述E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羟基、巯基、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烷氨基,所述C1-C6烷基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状烷基,C1-C6烷氧基为直链烷氧基、支链烷氧基或环状烷氧基,C1-C6烷氨基为直链烷氨基、支链烷氨基或环状烷氨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结构中:
V或W为C原子或N原子;
X为-C(O)NH-或-NHC(O)-;
为环己基、芳基或杂芳基,所述杂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N原子,所述芳基或杂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D基团取代基;
所述D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羟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烷氨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氨基;
R1为氢、卤素、氰基、羟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烷氨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卤素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氨基;
R2为芳基、杂芳基或
R3或R4为氢、C1-C6烷基、C3-C8环烷基、苯基或R3和R4与相邻碳原子构成C3-C8环烷基;
为芳基或杂芳基,所述杂芳基含有一个或两个N原子,所述芳基或杂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E基团取代基;
所述E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羟基、巯基、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烷氨基,所述C1-C6烷基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状烷基,C1-C6烷氧基为直链烷氧基、支链烷氧基或环状烷氧基,C1-C6烷氨基为直链烷氨基、支链烷氨基或环状烷氨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结构中:
V或W为C原子或N原子;
X为-C(O)NH-或-NHC(O)-;
为环己基、苯基、苄基、吡咯基或吡啶基,所述苯基、苄基、吡咯基或吡啶基含有一个或多个D基团取代基;
所述D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R2为苯基、萘基、喹啉基、1,2,3,4-四氢萘基或
R3或R4为氢、C1-C6烷基、C3-C6环烷基、苯基或R3和R4与相邻碳原子构成C3-C8环烷基;
为含有一个或多个氢或卤素的苯基、苄基、萘基、苊基、四氢萘基、吡咯基、吡唑基、咪唑基、呋喃基、噻吩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喹啉基、喹唑啉基、异喹啉基、喹喔啉基、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2,3-二氢苯并[1,4]二氧杂环己烯基或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结构中:
为含有一个或多个氢或卤素的苯基或吡啶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化合物为以下任一化合物: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苯甲酰胺(1),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2),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2-氯苯甲酰胺(3),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氟苯甲酰胺(4),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氯苯甲酰胺(I-5),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溴苯甲酰胺(6),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氰基苯甲酰胺(7),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8),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甲基苯甲酰胺(9),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甲氧基苯甲酰胺(10),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4-氟苯甲酰胺(11),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4-氯苯甲酰胺(12),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4-氰基苯甲酰胺(13),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4-甲基苯甲酰胺(14),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2-氟-3-氯苯甲酰胺(15),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2-氟-3-溴苯甲酰胺(16),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2,3-二氯苯甲酰胺(17),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2,4-二氟苯甲酰胺(18),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氟-5-氯苯甲酰胺(19),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3,5-二氯苯甲酰胺(20),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吡啶-2-甲酰胺(21),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羧酰胺基)苯基)吡啶-3-甲酰胺(22),
N-(2-甲氧基-4-(1-苯基环戊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宜生,马雪薇,胡碧云,葛书山,李月珍,徐强,郭文洁,钟海清,刘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澳转化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