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70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8
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包括载台、底板和支撑架,载台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顶面,底板与支撑架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轨副连接;底板的下部于支撑架的下方设有电机和滚珠丝杠副,电机的输出轴向上与滚珠丝杠副传动连接,滚珠丝杠副的螺母与底板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导轨副连接,电机用于驱动滚珠丝杠副旋转,从而使螺母沿第二导轨副上下运动,螺母上下运动时可与支撑架抵触且不相连,进而带动支撑架沿第一导轨副上下运动;底板的下部于电机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气缸,气缸的输出轴向上通过浮动接头与支撑架连接,气缸的供气接口连接有减压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第一、第二导轨副代替现有直线轴承与导杆的导向结构,结构简单,承载载荷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
本技术涉及升降载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生产中,往往需要一种一维长度为5a的载台,以满足行程为a的升降动作,或者所需载台长度与行程的比例更大。市场上现有的产品一般采用多组直线轴承与导杆配合的方式,通过设置导向结构以稳定载台升降,然而,其具有以下缺点:1、导杆硬度不够,装配误差产生的结构内应力,容易使直线轴承压坏导杆;2、多组导杆同时导向,过定位的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以解决现有升降载台采用多组直线轴承与导杆配合的方式,不仅稳定性差,而且存在装配误差,容易使直线轴承压坏导杆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包括载台、底板和支撑架,所述载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面,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板前后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轨副连接;所述底板的下部于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有电机和滚珠丝杠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上与所述滚珠丝杠副传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杠副的螺母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导轨副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珠丝杠副旋转,从而使所述螺母沿所述第二导轨副上下运动,所述螺母上下运动时可与所述支撑架抵触且不相连,进而带动所述支撑架沿所述第一导轨副上下运动;所述底板的下部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向上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气缸的供气接口连接有减压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轨副为两套,两套所述第一导轨副分设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各与一套所述支撑架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珠丝杠副的螺母顶部嵌设有凸出的钢珠,所述螺母通过所述钢珠与所述支撑架抵触,所述支撑架上对应设有与所述钢珠抵触的垫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顶板,所述载台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处设有至少两块三角形的加强筋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槽,所述电机和所述滚珠丝杠副位于所述槽内,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槽的顶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气缸关于所述滚珠丝杠副的中心轴线呈对称结构设置于所述槽内,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向上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槽的顶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本技术的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1)使用第一、第二导轨副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直线轴承与导杆的导向结构,使结构更简单,且承载载荷更大;2)在滚珠丝杠副运转时,通过升降运动的螺母与支撑架接触带动支撑架及载台升降,且在载台受到外力被动上升时与螺母分离,此时,由气缸继续保持重力平衡;3)本技术结构精度高、稳定性好,不会因顶部平台的重力变化而产生升降机构在升降过程中左右两侧产生误差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的侧视图;图3为支撑架的结构详图;图4为底板的结构详图。图中:1、载台,2、底板,3、支撑架,31、支撑板,32、顶板,33、加强筋板,4、减压阀,5、电机,6、气缸,7、第一导轨副,8、第二导轨副,9、滚珠丝杠副,10、螺母。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包括载台1、底板2和支撑架3,所述载台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3的顶面,所述支撑架3和所述底板2前后设置,所述底板2与所述支撑架3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轨副7连接;所述底板2的下部于所述支撑架3的下方设有电机5和滚珠丝杠副9,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向上与所述滚珠丝杠副9传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杠副9的螺母10与所述底板2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导轨副8连接,所述电机5用于驱动所述滚珠丝杠副9旋转,从而使所述螺母10沿所述第二导轨副8上下运动,所述螺母10上下运动时可与所述支撑架3抵触且不相连,进而带动所述支撑架3沿所述第一导轨副7上下运动;所述底板2的下部于所述电机5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气缸6,所述气缸6与所述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气缸6的输出轴向上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支撑架3连接,所述气缸6的供气接口连接有减压阀4。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轨副7为两套,两套所述第一导轨副7分设在所述底板2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3的左右两侧各与一套所述支撑架3连接,使得升降运行更加平稳。优选地,所述滚珠丝杠副9的螺母10顶部嵌设有凸出的钢珠,所述螺母10通过所述钢珠与所述支撑架3抵触,所述支撑架3上对应设有与所述钢珠抵触的垫片,钢珠与垫片为点面接触,当电机5驱动滚珠丝杠副9通过螺母10对支撑架3施加推力时,该推力通过钢珠的顶端传动给支撑架3,使得力的作用方向始终一致,从而保证了运行结构的稳定运行。参阅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3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顶板32,所述载台1安装在所述顶板32上,所述支撑板31与所述顶板32之间的夹角处设有至少两块三角形的加强筋板33。参阅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板31的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槽,所述电机5和所述滚珠丝杠副9位于所述槽内,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槽的顶部,两个所述气缸6关于所述滚珠丝杠副9的中心轴线呈对称结构设置于所述槽内,所述气缸6的输出轴向上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槽的顶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机5为伺服电机5,具有控制精度高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调节减压阀4设定通入气缸6的气压压力,使气缸6输出压力与载台1结构(载台1和支撑架3)重力相当;电机5旋转带动滚珠丝杠副9传动,从而带动螺母10顶端的钢珠顶住支撑架3,进而带动载台1进行升降运动;气缸6的作用是平衡载台1重力,而且当载台1受到外力使载台1向上运动与钢珠分开时,使得气缸6平衡载台1结构重力的作用依然存在(比如外部机器需要吸附载台1产品,会将载台1带动上升,这个时候支撑架3与螺母10分开,但是两侧气缸6存在,所以平衡载台1重力的作用依然存在)。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底板和支撑架,所述载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面,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板前后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轨副连接;所述底板的下部于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有电机和滚珠丝杠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上与所述滚珠丝杠副传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杠副的螺母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导轨副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珠丝杠副旋转,从而使所述螺母沿所述第二导轨副上下运动,所述螺母上下运动时可与所述支撑架抵触且不相连,进而带动所述支撑架沿所述第一导轨副上下运动;所述底板的下部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向上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气缸的供气接口连接有减压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底板和支撑架,所述载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面,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板前后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轨副连接;所述底板的下部于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有电机和滚珠丝杠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上与所述滚珠丝杠副传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杠副的螺母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导轨副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珠丝杠副旋转,从而使所述螺母沿所述第二导轨副上下运动,所述螺母上下运动时可与所述支撑架抵触且不相连,进而带动所述支撑架沿所述第一导轨副上下运动;所述底板的下部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向上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气缸的供气接口连接有减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平面稳定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副为两套,两套所述第一导轨副分设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各与一套所述支撑架连接。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进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研宝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