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均匀度校正方法及其背光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42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均匀度校正方法及其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由一背光模组壳体、一反射片、一导光板、一雾状底板所构成;其校正步骤是:由该背光模组提供一背光源至该影像扫描装置;驱动该光学扫描模组移行;以该光学扫描模组上的影像感测装置撷取选定像素的影像讯号辉度值;依据该撷取的背光源辉度值与一预设的影像讯号参考辉度值作一比较,并依据两者的差异值而计算出前后像素的辉度校正参数;以该取得的辉度校正参数校正该目标图形的影像讯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影像扫描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均匀度校正方法及其背光模组,借由该扫描器光学扫描模组移行方向的光源校正,使得该扫描器所使用的背光模组在不需配置扩散板的状况下,能不受背光源均匀度的影响而仍能得到良好的扫描影像。影像扫描装置经常需使用到背光模组,以对一透明原稿件进行影像扫描的作业。在对一透明原稿件进行影像扫描时,需配合一顶部光源提供该扫描装置所需的背光光源。目前所使用的背光模组可分为可移动式光源灯管的背光模组、以及可提供平面式光源的背光模组。由于该传统的可移动式光源灯管的背光模组必需设计一移行机构带动灯管同步移行,故在结构设计方面较为复杂,且整体体积无法缩小。因此,平面式背光光源势必成为今后背光光源的主流。附图说明图1显示一平台式影像扫描装置1的稿件承载平台10上直接枢设有一背光模组3的立体图。在该平台式影像扫描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反射式扫描装置,此装置包括有一光学扫描模组11、一对导轨12、13等机构,该光学扫描模组11承载了现有技术的影像感测元件(例如电荷耦合元件CCD)。一般在该扫描装置1的稿件承载平台10的底面配置有一X方向的校正区2,以作CCD方向的光源校正。该光学扫描模组11在一控制单元14的控制下,可沿导轨12、13的延伸方向(即Y方向)进行位移,以对一承置在该稿件承载平台10上的原稿件进行影像扫描。当使用者欲使用该影像扫描装置对一放置在稿件承载平台10上的透明稿件(未示)进行影像扫描时,可直接将该背光模组3盖覆在待扫描的透明原稿件上,即可进行扫描作业。图2所示,系显示一传统背光模组3的各组成构件的立体分解图。该传统背光模组的结构包括有一背光模组壳体31、一背光模组底板32,在该背光模组底板32的约中央区域开设有一开口区域32a。在该背光模组壳体31与背光模组底板32之间则由上而下顺序地配置有一反射片33、一导光板34、两片扩散板35、36、一透明板37。在该导光板34两侧缘各配置有一光源灯管41、42,该光源灯管41、42所产生的光源可经由导光板34而均匀地分布于导光板34的平面上,然后再借由扩散板35将导光板34上的光源进一步作均匀扩散,最后再透过透明板37而由背光模组底板32的开口区域32a投射至扫描器1上,作为透射式稿件的扫描光源。在前述的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结构设计中,必需要借由扩散板的设计才能提供一均匀的背光光源至扫描器,否则一不均匀的背光光源投射至扫描器时,将会得到一粗劣、不均匀的影像品质。亦即,在传统技术中,该扫描器的扫描影像品质会较严格要求背光光源的均匀度。因此该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在构件数目、及构件成本方面一直无法降低。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均匀度校正方法,借由该扫描器光学扫描模组移行方向的光源校正,使得该扫描器所使用的背光模组在不需配置扩散板的状况下,可不受背光源均匀度的影响而仍能得到良好的扫描影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及精简构件的扫描器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仅需提供大致均匀的背光光源至该扫描器即可,而并不需要求一全面均匀的背光光源。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均匀度校正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由该背光模组提供一背光源至该影像扫描装置;驱动该光学扫描模组以Y方向移行;以该光学扫描模组上的影像感测装置撷取Y方向的选定像素的影像讯号辉度值;依据该影像感测装置得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源辉度值与一预设的影像讯号参考辉度值作一比较,并依据两者的差异值而计算出前后像素的辉度校正参数;以该取得的辉度校正参数校正该目标图形的影像讯号。而在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背光模组结构中,包括有一背光模组壳体;至少一光源灯管,用以供应该背光模组的光源;一导光板,配置在该光源灯管之间,用以导引该光源灯管所投射的光源;一雾状透光底板,嵌合在该背光模组壳体的底面,与该背光模组壳体形成一内部空间,其位于该导光板的下方,以将该导光板的光源投射出,以供给该平台式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该雾状透光底板系采用雾状处理的亚克力板或类似材质所制成。综合以上所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均匀度校正方法及其背光模组,其所使用的背光模组仅需以雾状透光底板来取代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并借由Y方向的校正,即可使扫描器较不考虑该背光模组所提供背光源之面均匀性,仍能得到良好的影像品质。故在元件的选用、组件成本的降低、组件的组装、整体模组体积方面皆有其优势。以下为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图1系显示一平台式影像扫描装置的稿件承载平台上枢设有一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图2系显示图1中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内部各组成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系显示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内部各组成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系显示本专利技术结合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图5系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图中元件参数说明1影像扫描装置 10稿件承载平台11光学扫描模组 12、13导轨14控制单元 2X方向的校正区3、3’背光模组 31背光模组壳体32背光模组底板 32a开口区域33反射片34导光板35、36扩散板 37透明板38 雾状透光底板 4 Y方向的校正区41、42光源灯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首先参阅图3所示,其系显示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内部各组成构件的立体分解图。该图中,若与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相同的构件则以相同的参照编号予以标示,以资对照及说明。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背光模组3’同样包括有一背光模组壳体31、一反射片33、一导光板34等构件,但取消了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的两片扩散板、透明板的构件,而仅以一雾状透光底板38来取代。该雾状透光底板38可采用雾状处理的亚克力板或类似材质所制成。该雾状透光底板38亦作为保护该导光板的护板及防尘之用。图4系显示本专利技术扫描器结合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其在平台式影像扫描装置1的稿件承载平台10上枢设有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3’,且在该扫描装置1的稿件承载平台10上除了X方向的校正区2外,亦配置有一Y方向(第一方向)的校正区4。本专利技术在进行影像扫描时,借由前述的背光模组结构,再借由Y方向(即扫描器的光学扫描模组11的移行方向)的校正步骤(详如图5所示),而可使扫描器较不受该背光模组3’所提供背光源之面均匀性所影响,仍能得到良好的影像品质。参阅图5所示,系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其控制流程于起始步骤101后,首先提供一背光源,以产生扫描光源给扫描装置(步骤102),然后驱动该扫描器的光学扫描模组以Y方向移行(步骤103)。在该光学扫描模组的移行过程中,以该光学扫描模组上的影像感测装置CCD撷取并贮存Y方向校正区的每一个像素的影像讯号辉度值(步骤104)。在撷取影像时,除了上述的撷取每一个像素的影像讯号辉度值外,亦可采用撷取每隔一固定间隔的像素(例如每隔5个像素)的影像讯号辉度值。在彩色扫描器的场合中,该影像讯号包括有R、G、B三种不同基本颜色的讯号辉度值。在取得该每一个像素的影像讯号辉度值后,即将该影像讯号辉度值与一预设的影像讯号参考辉度值(步骤105)作一比较,并依据两者的差异值而计算出前后像素的辉度校正参数(步骤106)。在彩色扫描器的场合中,该辉度校正参数包括了R、G、B各色彩的辉度校正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均匀度校正方法,以在背光模组提供一背光源至该影像扫描装置时,用以校正该背光源的不均匀性,该影像扫描装置配置有Y方向校正区,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一背光源模组,以产生扫描光源至该影像扫描装置; (b)驱动该光学扫描模组向Y方向移行;(c)以该光学扫描模组上的影像感测装置撷取Y方向的选定像素的影像讯号辉度值;(d)依据该影像感测装置取得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源辉度值与一预设的影像讯号参考辉度值作一比较,并依据两者的差异值而计算出 前后像素的辉度校正参数;(e)以该取得的辉度校正参数校正该目标图形的影像讯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哲魁陈聪颖
申请(专利权)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