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36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中车体与车体之间以降低风阻,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型材、胶囊和内支撑,所述安装型材和所述内支撑用于夹持所述胶囊,并三者螺钉连接成一体,所述安装型材与车体连接并位于所述胶囊外侧,所述内支撑位于所述胶囊内侧,所述安装型材与所述胶囊两外侧面贴合的部分具有向内小于90°的倾角。该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有效提高胶囊安装孔的防拉脱性能,有效控制胶囊受挤压的幅度,极大的提高胶囊端部的回弹复位性能的同时减小胶囊的整体重量,长久维持外风挡胶囊的挺拔,减小风阻和噪音,有效的降低了胶囊受挤压而产生外翻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高速车车体与车体之间具有胶囊外风挡,车辆在长时间运行后,由于车体与车体之间的胶囊外风挡产生相对运动,加之在高速行驶时会在胶囊内外产生气压差,使胶囊外翻,这样会造成胶囊外风挡之间出现缝隙,使胶囊外风挡失去了阻隔气流的功能,使气流进入造成风阻加大,列车整体能耗提高。另外的现有胶囊外风挡在轨道交通高速车通过非直线或具有高低落差路段时,因两车之间会出现偏转,两个外风挡之间就会相互挤压,其中受力最大的地方在于左上侧组成及右上侧组成圆弧处,因此这两段组成圆弧处最容易产生脱孔,因为胶囊通过安装孔连接在型材上,故挤压力传递到胶囊安装孔附近,使得胶囊安装孔受到极大地剪切力,从而导致胶囊安装孔变形扩大,造成胶囊脱出型材,最后导致胶囊外风挡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风挡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变形外翻以及胶囊安装孔受到剪切力发生脱孔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中车体与车体之间以降低风阻,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型材、胶囊和内支撑,所述安装型材和所述内支撑用于夹持所述胶囊,并三者螺钉连接成一体,所述安装型材与车体连接并位于所述胶囊外侧,所述内支撑位于所述胶囊内侧,所述安装型材与所述胶囊两外侧面贴合的部分具有向内小于90°的倾角。进一步,所述安装型材与所述胶囊两外侧面贴合的部分倾角角度分别为α和/或β,所述胶囊端部圆弧具有第一半径R1和第二半径R2。进一步,所述安装型材与所述胶囊两外侧面贴合的倾角角度为80°≤α≤88°,80°≤β≤88°,α<β。进一步,所述胶囊端部圆弧第一半径R1处厚度为T1,端部圆弧第二半径R2处厚度为T2,其中T2≥T1。进一步,所述胶囊根部与端部圆弧为渐变过渡结构,所述胶囊根部厚度T3>T1+T2。进一步,所述胶囊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进一步,所述胶囊内侧壁贴合的内衬,所述内衬两侧高度高于所述胶囊厚度T3的根部高度。进一步,所述内衬为玻璃钢材质或橡胶材质。进一步,所述胶囊一侧具有夹布层或内部具有金属板本技术中的外风挡结构其优越性在于:1.有效提高胶囊安装孔的防拉脱性能;2.有效控制胶囊受挤压的幅度;3.极大的提高胶囊端部的回弹复位性能的同时减小胶囊的整体重量;4.长久维持外风挡胶囊的挺拔,减小风阻和噪音,有效的降低了胶囊受挤压而产生外翻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外风挡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风挡在车辆运行时受力示意图。图中:安装型材100,胶囊200,内支撑300,内衬400。具体实施方式下文讨论的图1至图2,以及在本专利文件中用于描述本技术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而不应当以被视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原理可以实施在任何合适地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术语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说明书,且它们的使用和定义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区分具有相同术语集的对象,而不意在以任何方式表示时间次序,除非另有明确说明。组被限定为包含至少一个元件的非空组。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对每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当通常被认为可用于其他示范性实施例中类似的特征或方面。实施例1如图1示出了本技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剖切结构,该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中车体与车体之间以降低风阻,其具有安装型材100、胶囊200和内支撑300,所述安装型材100和所述内支撑300用于夹持所述胶囊200,并三者螺钉连接成一体,所述安装型材100与车体连接并位于所述胶囊200外侧,所述内支撑300位于所述胶囊200内侧,所述安装型材100与所述胶囊200两外侧面贴合的部分具有向内小于90°的倾角。所述胶囊200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通过将安装型材100与胶囊200相互贴合的部分制作成具有向内侧倾斜的倾角,可以有效的阻止位于车体与车体之间的橡胶胶囊200长时间受到挤压,以至于在车辆行驶运行过程中产生外翻的问题,安装型材100具有向内侧倾斜的倾角可以起到将胶囊200保持向中间聚拢的作用,以使其长久维持挺拔的状态。铝型材制成的所述安装型材100与所述胶囊200两外侧面贴合的部分倾角组合有如下几种方式:1.第一倾角角度为α,第二倾角角度为β;2.第一倾角角度为β,第二倾角角度为α;3.第一倾角角度为α,第二倾角角度为α;4.第一倾角角度为β,第二倾角角度为β。为使胶囊有最佳的使用效果选择第一倾角角度为α,第二倾角角度为β;以及第一倾角角度为β,第二倾角角度为β。所述安装型材100与所述胶囊200两外侧面贴合的倾角角度为80°≤α≤88°,80°≤β≤88°,且α≤β,该安装型材100的倾角可保证外风挡整体装配后胶囊20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抵抗因挤压而导致的变形。第一倾角小于等于第二倾角的结构可以使装配后胶囊200端部圆弧形状固定不会产生塌陷,以增大胶囊200挤压时的受力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受力,保证胶囊200撤除外部挤压力后具有良好的回弹复位性能。第一倾角过小则容易导致外风挡整体装配后,胶囊200高度变低,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行时车体与车体间会因为空气的窜入到内外风挡之间从而造成风阻增大和噪音的提高。所述胶囊200端部圆弧具有第一半径R1和第二半径R2。胶囊200端部圆弧根据胶囊200实际工况设置成具有不同半径的两段式结构,车体中安装在靠外侧面方向的胶囊200半径为R1,安装在靠内侧面方向的胶囊200半径为R2,其中半径R2>R1,同时胶囊200端部圆弧第一半径R1处厚度为T1,端部圆弧第二半径R2处厚度为T2,并T2≥T1。胶囊200端部圆弧采用不等半径,不等厚度的设置有利于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车体与车体之间受到挤压的厚度为T2的端部圆弧部分不容易受到挤压而产生较大的变形,厚度为T1的端部圆弧受到挤压会产生变形。当外部挤压力撤除后,由于厚度为T2的端部圆弧的复位拉动厚度为T1的端部圆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中车体与车体之间以降低风阻,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型材(100)、胶囊(200)和内支撑(300),所述安装型材(100)和所述内支撑(300)用于夹持所述胶囊(200),并三者螺钉连接成一体,所述安装型材(100)与车体连接并位于所述胶囊(200)外侧,所述内支撑(300)位于所述胶囊(200)内侧,所述安装型材(100)与所述胶囊(200)两外侧面贴合的部分具有向内小于90°的倾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中车体与车体之间以降低风阻,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型材(100)、胶囊(200)和内支撑(300),所述安装型材(100)和所述内支撑(300)用于夹持所述胶囊(200),并三者螺钉连接成一体,所述安装型材(100)与车体连接并位于所述胶囊(200)外侧,所述内支撑(300)位于所述胶囊(200)内侧,所述安装型材(100)与所述胶囊(200)两外侧面贴合的部分具有向内小于90°的倾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型材(100)与所述胶囊(200)两外侧面贴合的部分倾角角度分别为α和/或β,所述胶囊(200)端部圆弧具有第一半径R1和第二半径R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轨道交通车辆外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型材(100)与所述胶囊(200)两外侧面贴合的倾角角度为80°≤α≤88°,80°≤β≤88°,α<β。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山朱红伟杨炯炯刘项熊小慧苟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今创风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