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异型桩排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109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异型桩排模,包括硬质底板以及若干沿横向间隔排列于所述硬质底板上的竖模板,相邻两个所述竖模板之间形成一异型桩的成型模腔,所述成型模腔包括沿纵向交替布置的大截面腔段和小截面腔段,其中,所述硬质底板的顶部沿成型模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数个上凸部,所述硬质底板于上凸部与上凸部之间和/或上凸部与成型模腔端部之间形成大截面腔段的下底,上凸部形成小截面腔段的下底,小截面腔段的下底与大截面腔段的下底由上凸部的纵向端面过渡,竖模板在所述硬质底板上横向位置可调。本方案中,通过调整竖模板在硬质底板上的横向位置、更改上凸部沿纵向的尺寸可以调节成型模腔的横截面宽度大小,因而可以制作多种异型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型桩排模
本技术涉及预制构件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异型桩排模。
技术介绍
预制构件是现有建筑普遍使用的基础构件,其断面一般呈矩形或圆形或T形或H形等,以预制桩为例,传统的预制桩多为直身桩,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其对预制桩的承载能力、抗拔能力以及抗弯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变截面的预制桩也随之出现。变截面的预制桩因其凹凸桩身可提高比表面积以增加桩身与周围土体摩擦力的方式提高预制桩的承载能力和抗拔力,但这种形状改变的同时也对预制桩的成型模具提出了新的考验和要求。目前,异型桩模具由竖模板和底模板组成,竖模板和底模板焊接固定或者竖模板和底模板由金属板一体折弯成型,因而结构刚度大且不易变形,但该模具只有一个成型模腔,且该成型模腔横截面尺寸规格是固定的,一种规格的异型桩模具只能制造一种横截面尺寸规格的异型桩,生产不同规格的异型桩就需要有不同规格模具,现有的异型桩模具的通用性较差。如此,往往要有大批量不同规格的模具才能维持正常生产,因此,生产企业需配备各种规格的模具,不但模具投入成本高,且单种规格的模具利用率低且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异形桩模具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异型桩排模,包括硬质底板以及若干沿横向间隔排列于所述硬质底板上的竖模板,相邻两个所述竖模板之间形成一异形桩的成型模腔,所述成型模腔包括沿纵向交替布置的大截面腔段和小截面腔段,其中,所述硬质底板的顶部沿成型模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数个上凸部,所述硬质底板于上凸部与上凸部之间和/或上凸部与成型模腔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大截面腔段的下底,上凸部形成小截面腔段的下底,小截面腔段的下底与大截面腔段的下底由上凸部的纵向端面过渡,所述竖模板在所述硬质底板上横向位置可调。可选地,所述竖模板的下底设有适配所述上凸部的凹槽,所述竖模板与所述硬质底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榫卯连接。可选地,所述上凸部一体成型于所述硬质底板;和/或,所述上凸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硬质底板,所述上凸部为预制块或硬质板状构件;所述上凸部沿所述成型模腔的宽度方向连续设置。可选地,所述上凸部由两个以上预制块沿纵向和/或并排排列方向拼接形成。可选地,所述上凸部与所述硬质底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榫卯连接。可选地,位于纵向两端的所述上凸部分别与成型模腔的纵向端部间隔预定距离。可选地,所述竖模板朝向所述小截面腔段的侧面形成有侧凸部;和/或,所述竖模板包含两块大致平行且具有预定间隙的模板、于两模板顶部封盖所述预定间隙的封板。可选地,所述竖模板两侧表面的所述侧凸部的顶部相连、一体设置。可选地,所述模具组还包括位于两端的端板,下述至少一组通过榫卯或紧固件连接:所述端板和所述硬质底板;所述端板和所述竖模板;所述侧凸部和所述竖模板;所述侧凸部和所述上凸部。可选地,所述硬质底板和/或所述上凸部的表面涂覆有脱模剂或铺设有防渗层。本方案中,硬质底板的设置,使得整个模具组可以共用一块底模板,在硬质底板上设置竖模板,形成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成型模腔,从而可以用一个模具组制造多个异型桩。并且通过调整竖模板在硬质底板上的横向位置,可以调节成型模腔制作不同尺寸的异型桩,同时也可以在一次生产过程中生产多根不同尺寸的异型桩。而且,通过更改上凸部沿纵向的尺寸就可以调节成型模腔的横截面大小,即形成不同的小截面腔段,因而可以制作数种不同横截面尺寸规格的异型桩,提高通用性,减少不同规格模具的数量,减少模具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异型桩排模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异型桩排模再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主视图;图5为图1中硬质底板的纵向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异型桩排模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竖模板两侧的侧凸部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异型桩排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侧模和硬质底板的榫卯连接示意图。图1-8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异型桩排模;10、硬质底板;101、凹槽;102、上凸部;100、成型模腔;20、竖模板;201、模板;202、封板;30、端板;40、侧凸部;401、弧面;50、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异型桩排模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异型桩排模再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主视图;图5为图1中硬质底板的纵向视图。该实施例中的异型桩排模1用于成型异型桩,即预制桩具有至少两段,相邻两段的横截面尺寸不同,为异型桩。图1中的异型桩排模1包括硬质底板10以及若干沿横向间隔排列于所述硬质底板10上的竖模板20,相邻两个所述竖模板20之间形成一异形桩的成型模腔100,该成型模腔100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成型的异型桩相应为变截面方桩,或者为变截面板桩。图1中,异型桩排模1在硬质底板10上形成多条并排分布的成型模腔100(标记于图4),每个成型模腔100包括沿其纵向交替布置的大截面腔段和小截面腔段,如图3所示,大截面腔段成型的方桩段的横截面尺寸较大,小截面腔段成型的方桩段的横截面尺寸较小,如此可成型出异型桩。以图3为视角,上下方向为模具组、成型模腔100的长度方向,也是纵向,左右方向为模具组、成型模腔100的宽度方向,也为横向。本实施例中,硬质底板10形成大截面腔段和小截面腔段的下底,故硬质底板10需要能够支撑浇注到成型模腔100内的混凝土物料、并能够保持混凝土物料在成型模腔100内的形态以成型所需形状的异型桩,以及支撑最终成型的异型桩,故而这里定义为“硬质底板10”,显然,硬质底板10在本方案中理应具备一定的硬度和相应的承载能力,即具备作为异型桩排模1的基本要素。此外,如图5所示,硬质底板10大致呈平板状,为了与成型模腔100的大截面腔段、小截面腔段的尺寸变化相适应,硬质底板10的顶部沿成型模腔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个上凸部102,与上凸部102相邻的硬质底板10位置相对地形成为凹槽101,硬质底板沿成型模腔100的长度方向于上凸部102与上凸部102之间和/或上凸部102与成型模腔100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大截面腔段的下底,显然,设置上凸部102的位置对应的成型模腔100的径向尺寸会更小,故上凸部102对应于成型模腔100的小截面腔段的位置,凹槽101则对应于大截面腔段的位置。图5中,硬质底板10和上凸部102配合后至少成型成型模腔100的下底,其上凸部102位置对应于成型模腔100小截面腔段的下底部分,相对于上凸部102而言,凹槽101对应于成型模腔100的大截面腔段的下底部分,小截面腔段的下底与大截面腔段的下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异型桩排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底板以及若干沿横向间隔排列于所述硬质底板上的竖模板,相邻两个所述竖模板之间形成一异形桩的成型模腔,所述成型模腔包括沿纵向交替布置的大截面腔段和小截面腔段,其中,所述硬质底板的顶部沿成型模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数个上凸部,所述硬质底板于上凸部与上凸部之间和/或上凸部与成型模腔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大截面腔段的下底,上凸部形成小截面腔段的下底,小截面腔段的下底与大截面腔段的下底由上凸部的纵向端面过渡,所述竖模板在所述硬质底板上横向位置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异型桩排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底板以及若干沿横向间隔排列于所述硬质底板上的竖模板,相邻两个所述竖模板之间形成一异形桩的成型模腔,所述成型模腔包括沿纵向交替布置的大截面腔段和小截面腔段,其中,所述硬质底板的顶部沿成型模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数个上凸部,所述硬质底板于上凸部与上凸部之间和/或上凸部与成型模腔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大截面腔段的下底,上凸部形成小截面腔段的下底,小截面腔段的下底与大截面腔段的下底由上凸部的纵向端面过渡,所述竖模板在所述硬质底板上横向位置可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桩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模板的下底设有适配所述上凸部的凹槽,所述竖模板与所述硬质底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榫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桩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部一体成型于所述硬质底板;和/或,所述上凸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硬质底板,所述上凸部为预制块或硬质板状构件;
所述上凸部沿所述成型模腔的宽度方向连续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型桩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部由两个以上预制块沿纵向和/或并排排列方向拼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