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10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5
一种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属于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外模(1)以及内模(2),外模(1)和内模(2)合围成槽型的模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机构,外模(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模定位部,内模(2)的两侧均设置有内模定位部,脱模机构分别与外模定位部和内模定位部可拆卸的连接,使外模(1)和内模(2)脱模。本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实现了外模和内模的脱模,脱模快速,且脱模时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对预制混凝土构件造成损坏,使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
一种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属于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市政施工工期及细部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当前市政行业中,路基边缘排水沟多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形式,且存在各工程需要使用的类型少、数量大的特点。传统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脱模办法为:排水边沟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后,使用橡胶锤敲打模具外壁,直至预制件从模具上松脱,再拆卸模具。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为预制件及模具的重量较大,不便于人员操作,在脱模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时易使混凝土预制件表面产生碎裂、缺角等现象,进而导致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损坏率高,生产效率低,对人力物力都是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脱模,且脱模方便,能够避免对预制混凝土构件造成损坏的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包括外模以及内模,外模和内模合围成槽型的模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机构,外模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模定位部,内模的两侧均设置有内模定位部,脱模机构分别与外模定位部和内模定位部可拆卸的连接,使外模和内模脱模。优选的,所述的外模为槽型,外模的两侧均安装有外模定位杆,在外模的两侧形成所述外模定位部。优选的,所述的内模为槽型,内模的两个端部向外弯折,形成与内模的底部平行的挡板,内模的两侧均安装有内模定位杆,在内模的内壁两侧形成所述内模定位部。优选的,所述的脱模机构包括主杆以及副杆,主杆上设置有与外模定位部或内模定位部转动连接的主杆对接部,副杆一端与主杆铰接,铰接点与主杆对接部间隔设置,副杆另一端设置有与外模定位部或内模定位部卡接的副杆对接部。主杆和副杆相交,当推动主杆向靠近副杆的方向摆动时,主杆对接部与副杆对接部的间距增大,推动外模展开;当推动主杆向远离副杆的方向摆动时,主杆对接部与副杆对接部的间距减小,推动内模收缩,利用了杠杆原理,操作方便。优选的,所述的主杆的端部设置有主杆套筒,主杆套筒的轴线与主杆的中心线垂直设置。通过主杆套筒使主杆与外模定位部或内模定位部转动连接,拆装方便。优选的,所述的副杆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于副杆设置,每相邻的两支撑杆间隔设置,形成容纳外模连接部或内模连接部的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对外模定位部或内模定位部进行卡固,方便了副杆与外模定位部和内模定位部的卡接,拆装方便。优选的,所述的主杆上设置有销轴,销轴与主杆对接部间隔设置,副杆的端部设置有转动套设在销轴外的副杆套筒。副杆通过副杆套筒与主杆上的销轴连接,使主杆和副杆拆装方便,方便使用时现场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的脱模机构与外模定位部相连,并通过外模定位部推动外模的两侧展开,实现了外模的脱模,脱模机构与内模定位部相连,并通过内模定位部推动内模向内收缩,实现了内模的脱模,脱模快速,且脱模时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对预制混凝土构件造成损坏,使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脱模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外模2、内模201、挡板3、外模定位杆4、内模定位杆5、副杆6、主杆7、支撑杆8、销轴9、副杆套筒10、主杆套筒。具体实施方式图1~2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包括外模1以及内模2,外模1和内模2合围成槽型的模腔,还包括脱模机构,外模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模定位部,内模2的两侧均设置有内模定位部,脱模机构分别与外模定位部和内模定位部可拆卸的连接,使外模1和内模2脱模。本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的脱模机构与外模定位部相连,并通过外模定位部推动外模1的两侧展开,实现了外模1的脱模,脱模机构与内模定位部相连,并通过内模定位部推动内模2向内收缩,实现了内模2的脱模,脱模快速,且脱模时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对预制混凝土构件造成损坏,使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具体的:如图1所示:外模1为槽型,内模2也为槽型,外模1与内模2的长度相等,内模2的宽度小于外模1的宽度,内模2的深度也小于外模1的深度,内模2的两端向外弯折,形成与内模2底部平行的挡板201。内模2设置在外模1内,且挡板201的端部与外模1对应的一端对接,内模2与外模1间隔设置,并在内模2和外模1之间形成槽型的模腔。外模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模定位杆3,外模定位杆3设置在外模1的外侧,外模定位杆3垂直于外模1的底部设置,外模定位杆3与外模1对应侧的中部固定连接,外模定位杆3的顶部向上伸出外模1,形成外模连接部。内模2的两侧均设置有内模定位杆4,内模定位杆4设置在内模2的内侧,内模定位杆4垂直于内模2的底部设置,内模定位杆4与内模2对应侧的中部固定连接,内模定位杆4顶部向上伸出内模2,形成内模连接部。如图2所示:脱模机构包括主杆6以及副杆5,主杆6的一端安装有主杆套筒10,形成主杆对接部,主杆套筒10的轴线垂直于主杆6的中心线设置,主杆6上设置有销轴8,销轴8垂直于主杆6设置,销轴8与主杆套筒10间隔设置。副杆5的一端设置有副杆套筒9,另一端安装有支撑杆7,副杆套筒9的轴线垂直于副杆5设置,形成副杆对接部,副杆套筒9转动套设在销轴8外,销轴8的外壁设置有螺纹,销轴8上安装有对副杆套筒9限位的限位螺母,避免副杆套筒9脱离销轴8。支撑杆7垂直于副杆5设置,支撑杆7沿副杆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每相邻的两支撑杆7间隔设置,并在相邻两支撑杆7之间形成容纳部。本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在对外模1进行脱模时,首先将主杆套管10套在任意一外模定位杆3上,将另一根外模定位杆3卡入对应的容纳部内,此时主杆6与副杆5相交,推动主杆6向靠近副杆5的方向摆动,此时由于主杆套筒10与容纳部的间距增大,使外模1的两侧向外张开,实现了外模1的脱模。在对内模2进行脱模时,将主杆套筒10套在任意一内模定位杆4外,将另一外模定位杆4卡入对应的容纳部内,此时主杆6与副杆5相交,推动主杆6向远离副杆5的方向摆动,此时由于主杆套筒10与容纳部的间距减小,使内模2向内侧收缩,实现了内模2的脱模。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包括外模(1)以及内模(2),外模(1)和内模(2)合围成槽型的模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机构,外模(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模定位部,内模(2)的两侧均设置有内模定位部,脱模机构分别与外模定位部和内模定位部可拆卸的连接,使外模(1)和内模(2)脱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包括外模(1)以及内模(2),外模(1)和内模(2)合围成槽型的模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机构,外模(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模定位部,内模(2)的两侧均设置有内模定位部,脱模机构分别与外模定位部和内模定位部可拆卸的连接,使外模(1)和内模(2)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模(1)为槽型,外模(1)的两侧均安装有外模定位杆(3),在外模(1)的两侧形成所述外模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模(2)为槽型,内模(2)的两个端部向外弯折,形成与内模(2)的底部平行的挡板(201),内模(2)的两侧均安装有内模定位杆(4),在内模(2)的内壁两侧形成所述内模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排水沟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模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涛宋海容杨斌成潘婧车晓娜高卓超徐万海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