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10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5
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包括滚压头、上模座和打刀机构;滚压头设置在上模座的底部,滚压头具有连接部;上模座具有上模芯轴,上模芯轴的内部设有拉杆、夹持机构和复位机构,拉杆相对于上模芯轴沿轴向方向活动,夹持机构用于夹持连接部,复位机构用于复位拉杆,拉杆与夹持机构联动;打刀机构具有顶出部,顶出部相对于上模芯轴沿轴向方向活动,顶出部位于拉杆的上方。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上模芯轴、夹持机构和复位机构配合,使夹持机构夹持滚压头或松开滚压头,实现滚压头与上模座分离或连接,方便滚压头与上模芯轴进行螺纹固定或拆卸,从而实现方便快捷地更换滚压头,提高滚压头的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陶瓷滚压成型
,特别是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
技术介绍
滚压成型是滚压头和模型各自绕定轴转动,将投放在模型内的塑性泥料延展压制成坯体,而坯体的外形和尺寸完全取决于滚压头与模面所形成的“空腔”。具有的优点是坯体致密度高,机械强度大,变形较小,劳动强度低,易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现有滚压头普遍通过螺纹固定件与转轴进行固定连接,但安装滚压头需要将滚压头抬起,使滚压头与转轴的端面贴合才能进行固定,拆卸时也需要撑着滚压头,避免滚压头摔落破碎,因此导致更换滚压头麻烦,拆装费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解决更换滚压头麻烦的问题,提高滚压头的拆装效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包括滚压头、上模座和打刀机构;所述滚压头设置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部,所述滚压头具有连接部;所述上模座具有上模芯轴,所述上模芯轴的内部设有拉杆、夹持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上模芯轴沿轴向方向活动,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连接部,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复位所述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夹持机构联动;所述打刀机构具有顶出部,所述顶出部相对于所述上模芯轴沿轴向方向活动,所述顶出部位于所述拉杆的上方。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爪和夹座,所述夹爪设置在所述夹座的内部,所述夹爪与所述夹座滑动配合;所述夹座的内部具有滑道,所述夹座于所述滑道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沿径向方向往内延伸;所述夹爪一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夹爪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连接,所述夹持部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沿径向方向往外延伸,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内壁相抵。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台的底端面设有朝内向上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凸台的顶端面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平行。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与夹持部卡扣配合;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公扣;所述夹持部的夹腔设有与所述公扣配合的母扣。进一步,所述夹持部由若干个夹臂组成,相邻的两所述夹臂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弹簧、压块和固定螺母;所述弹簧与所述压块分别套设在所述拉杆的外周,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拉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上模芯轴的内部,所述弹簧的顶端面与所述压块的底端面相抵,所述压块的顶端面与所述固定螺母的底端面相抵。进一步,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调节端盖,所述调节端盖与所述上模芯轴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端盖的内壁与所述弹簧的顶端面相抵;所述调节端盖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压块间隙配合。进一步,所述打刀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固定支柱,若干个所述固定支柱固定在所述上模座的顶端面,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固定支柱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上模芯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模座的内部,所述上模芯轴的底部设有皮带槽。当拆卸所述滚压头时,所述打刀机构将所述顶出部推出,所述顶出部推动所述拉杆沿轴向方向往下运动,使所述夹持机构松开所述连接部,从而实现方便快捷地将所述滚压头与所述上模座分离。当安装所述滚压头时,将所述滚压头放置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部,所述打刀机构将所述顶出部复位,此时,所述复位机构复位所述拉杆,使所述拉杆沿轴向方向往上运动,使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连接部,从而实现方便快捷地所述滚压头与所述上模座连接。在本技术中,通过所述上模芯轴、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复位机构配合,使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滚压头或松开所述滚压头,实现所述滚压头与所述上模座分离或连接,方便所述滚压头与所述上模芯轴进行螺纹固定或拆卸,从而实现方便快捷地更换所述滚压头,提高所述滚压头的拆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夹爪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其中:滚压头1、连接部11、公扣111、上模座2、上模芯轴21、拉杆22、夹持机构23、夹爪231、夹持部2311、第二凸台2312、第二斜面2313、母扣2314、夹臂2315、夹座232、滑道2321、第一凸台2322、第一斜面2323、复位机构24、弹簧241、压块242、固定螺母243、调节端盖244、皮带槽25、打刀机构3、顶出部31、驱动气缸32、固定支柱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5,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包括滚压头1、上模座2和打刀机构3;所述滚压头1设置在所述上模座2的底部,所述滚压头1具有连接部11;所述上模座2具有上模芯轴21,所述上模芯轴21的内部设有拉杆22、夹持机构23和复位机构24,所述拉杆22相对于所述上模芯轴21沿轴向方向活动,所述夹持机构23用于夹持所述连接部11,所述复位机构24用于复位所述拉杆22,所述拉杆22与所述夹持机构23联动;所述拉杆22沿轴向方向往下运动,所述夹持机构23松开所述连接部11,所述拉杆22沿轴向方向往上运动,所述夹持机构23夹紧所述连接部11。所述打刀机构3具有顶出部31,所述顶出部31相对于所述上模芯轴21沿轴向方向活动,所述顶出部31位于所述拉杆22的上方。当拆卸所述滚压头1时,所述打刀机构3将所述顶出部31推出,所述顶出部31推动所述拉杆22沿轴向方向往下运动,使所述夹持机构23松开所述连接部11,从而实现方便快捷地将所述滚压头1与所述上模座2分离。当安装所述滚压头1时,将所述滚压头1放置在所述上模座2的底部,所述打刀机构3将所述顶出部31复位,此时,所述复位机构24复位所述拉杆22,使所述拉杆22沿轴向方向往上运动,使所述夹持机构23夹持所述连接部11,从而实现方便快捷地所述滚压头1与所述上模座2连接。在本技术中,通过所述上模芯轴21、所述夹持机构23和所述复位机构24配合,使所述夹持机构23夹持所述滚压头1或松开所述滚压头1,实现所述滚压头1与所述上模座2分离或连接,方便所述滚压头1与所述上模芯轴21进行螺纹固定或拆卸,从而实现方便快捷地更换所述滚压头1,提高所述滚压头1的拆装效率。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23包括夹爪231和夹座232,所述夹爪231设置在所述夹座232的内部,所述夹爪231与所述夹座232滑动配合;所述夹座232的内部具有滑道2321,所述夹座232于所述滑道2321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台2322,所述第一凸台2322沿径向方向往内延伸;所述夹爪231一端设有夹持部2311,所述夹爪231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22连接,所述夹持部2311设有第二凸台2312,所述第二凸台2312沿径向方向往外延伸,所述第二凸台2312的外侧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压头、上模座和打刀机构;/n所述滚压头设置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部,所述滚压头具有连接部;/n所述上模座具有上模芯轴,所述上模芯轴的内部设有拉杆、夹持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上模芯轴沿轴向方向活动,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连接部,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复位所述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夹持机构联动;/n所述打刀机构具有顶出部,所述顶出部相对于所述上模芯轴沿轴向方向活动,所述顶出部位于所述拉杆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压头、上模座和打刀机构;
所述滚压头设置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部,所述滚压头具有连接部;
所述上模座具有上模芯轴,所述上模芯轴的内部设有拉杆、夹持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上模芯轴沿轴向方向活动,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连接部,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复位所述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夹持机构联动;
所述打刀机构具有顶出部,所述顶出部相对于所述上模芯轴沿轴向方向活动,所述顶出部位于所述拉杆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爪和夹座,所述夹爪设置在所述夹座的内部,所述夹爪与所述夹座滑动配合;
所述夹座的内部具有滑道,所述夹座于所述滑道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沿径向方向往内延伸;
所述夹爪一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夹爪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连接,所述夹持部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沿径向方向往外延伸,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底端面设有朝内向上倾斜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二凸台的顶端面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机的滚头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夹持部卡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啟恩石百生吕强颜裕乐关嘉嘉何辉刘金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鑫隆机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