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97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涉及外壳抛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水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升降气缸,水箱的左侧与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下端与底板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的底面与底板上方后端位置固定连接,升降气缸固定设置在底板的最上方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过设置自动化旋转装置,升降装置的运用可以很好地满足高精度的抛光要求,旋转平稳,通过控制系统对旋转速度进行调控,而且以机械代替人工,保障了工作人员身体安全,在抛光装置侧面设置喷水装置,提高装置的冷却效果,通过圆盘转动,抛光球上方水可以全覆盖洒上去,节水同时保证良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
本技术属于外壳抛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
技术介绍
抛光机是一种电动工具,抛光机由底座、抛盘、抛光织物、抛光罩及盖等基本元件组成。抛光机操作的关键是要设法得到最大的抛光速率,以便尽快除去磨光时产生的损伤层。同时也要使抛光损伤层不会影响最终观察到的组织,即不会造成假组织。前者要求使用较粗的磨料,以保证有较大的抛光速率来去除磨光的损伤层,但抛光损伤层也较深;后者要求使用最细的材料,使抛光损伤层较浅,但抛光速率低,现有的抛光机通过将待抛光机件固定在工作台上,抛光系统工作机构带动转动的抛光磨轮对抛光机件进行打磨,从而完成连续的自动抛光的工作要求,目前的抛光机的抛光轨迹较为单一,这样一来在长时间的抛光后容易形成加工痕,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精度的抛光要求。而目前抛光产品的表面抛光工序大多数都还是通过人工或简单的抛光机械进行的,人工抛光效率低,抛光的产品一致性较差,而抛光机械又容易产生抛光痕,不能很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包括底板(1)、水箱(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5)和升降气缸(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右侧设置有水箱(2),且所述水箱(2)的左侧与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3),且所述第一电机(3)的下端与底板(1)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方后端设置有第二电机(5),且所述第二电机(5)的底面与底板(1)上方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6)固定设置在底板(1)的最上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包括底板(1)、水箱(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5)和升降气缸(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右侧设置有水箱(2),且所述水箱(2)的左侧与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3),且所述第一电机(3)的下端与底板(1)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方后端设置有第二电机(5),且所述第二电机(5)的底面与底板(1)上方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6)固定设置在底板(1)的最上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6)的下端设置有顶板(20),且所述顶板(20)的上方前端与升降气缸(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6)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杆(21),且所述升降杆(21)的上端穿过顶板(20)与升降气缸(6)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2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23),且所述连接板(23)的上端中心与升降杆(2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3)的下方设置有吸铁石板(7),且所述吸铁石板(7)的上端与连接板(2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吸铁石板(7)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8),且所述固定板(8)的顶面与吸铁石板(7)的下表面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8)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夹手(19),且所述夹手(19)的后端与夹手(19)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仪表外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柱(22),且所述旋转柱(22)的底面与第一电机(3)的上端面旋转连接,所述旋转柱(22)的上方设置有转盘(12),且所述旋转柱(22)底面中心与旋转柱(2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虎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成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