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轴孔内防晃夹具
本技术涉及机床辅助机械
,具体为主轴孔内防晃夹具。
技术介绍
在现代企业中,数控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控加工的工件也是多种多样,批量加工时会经常遇到加工毛坯较长的情况,装夹车削部分较短,主轴孔内毛坯悬伸较长,在高速车削时主轴孔内毛坯受离心力的作用,其尾端会产生剧烈晃动,导致前端加工产生误差,影响各类加工精度,如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均较难达到设计标准。特别是直径较大、长度较长、重量较沉的材料,影响更为明显,为此我们思考是否有应对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主轴孔内防晃夹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主轴孔内防晃夹具,包括内环,所述内环表面设置有三个防晃机构和三个固定机构,一个所述固定机构表面设置有两个拆卸机构和两个防滑机构,所述内环内部设置有毛坯,所述内环表面开设拨动孔;三个所述防晃机构均匀设置在内环的表面,且每个防晃机构之间夹角成度,所述防晃机构包括滑动杆、受压板、防脱落板和第一弹簧,所 ...
【技术保护点】
1.主轴孔内防晃夹具,包括内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1)表面设置有三个防晃机构(2)和三个固定机构(3),一个所述固定机构(3)表面设置有两个拆卸机构(4)和两个防滑机构(5),所述内环(1)内部设置有毛坯(6),所述内环(1)表面开设拨动孔(7);/n三个所述防晃机构(2)均匀设置在内环(1)的表面,且每个防晃机构(2)之间夹角成120度,所述防晃机构(2)包括滑动杆(201)、受压板(202)、防脱落板(203)和第一弹簧(204),所述滑动杆(201)穿过内环(1)并滑动连接,且滑动杆(201)一端在内环(1)的内部并滑动杆(201)另一端在内环(1)的外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主轴孔内防晃夹具,包括内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1)表面设置有三个防晃机构(2)和三个固定机构(3),一个所述固定机构(3)表面设置有两个拆卸机构(4)和两个防滑机构(5),所述内环(1)内部设置有毛坯(6),所述内环(1)表面开设拨动孔(7);
三个所述防晃机构(2)均匀设置在内环(1)的表面,且每个防晃机构(2)之间夹角成120度,所述防晃机构(2)包括滑动杆(201)、受压板(202)、防脱落板(203)和第一弹簧(204),所述滑动杆(201)穿过内环(1)并滑动连接,且滑动杆(201)一端在内环(1)的内部并滑动杆(201)另一端在内环(1)的外部,所述受压板(202)固定连接在滑动杆(201)的一端,且受压板(202)设置在内环(1)的外部,所述防脱落板(203)固定连接在滑动杆(201)的另一端,且防脱落板(203)设置在内环(1)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04)一端固定连接在受压板(202)的表面,且第一弹簧(2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环(1)的表面并第一弹簧(204)套接在滑动杆(201)的表面;
三个所述固定机构(3)均匀设置在内环(1)的表面,且每个固定机构(3)之间夹角成120度并一个固定机构(3)在两个防晃机构(2)之间,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第一支架(301)、螺母(302)、第一螺纹杆(303)和第一转动把手(304),所述第一支架(3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环(1)的内壁,所述螺母(302)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30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螺纹杆(303)与螺母(302)螺纹连接,且第一螺纹杆(303)的一端穿过内环(1)并延伸至内环(1)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把手(304)固定连接在第一螺纹杆(303)的一端,且第一转动把手(304)设置在内环(1)的外部;
两个所述拆卸机构(4)以第一螺纹杆(303)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第一螺纹杆(303)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拆卸机构(4)设置在内环(1)的内部,所述拆卸机构(4)包括定位杆(401)、滑动把手(402)、固定杆(403)、定向板(404),所述螺母(302)表面开设定位开孔,所述第一支架(301)表面开设定位槽和滑动槽,所述定位杆(401)在定位开孔和定位槽内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把手(402)固定连接在定位杆(401)的一端,所述固定杆(403)在滑动槽内滑动连接,且固定杆(403)贯穿第一支架(301)并固定杆(403)的两端设置在第一支架(301)的两侧,所述定向板(404)固定套接在固定杆(403)的表面;
两个所述防滑机构(5)以第一螺纹杆(303)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第一螺纹杆(303)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防滑机构(5)设置在内环(1)的外部,所述防滑机构(5)包括第二支架(501)、第二螺纹杆(502)、第二转动把手(503)、回弹板(504)、传动杆(50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