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及刀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83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及刀模,包括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第二套圈与第一套圈连接,且第二套圈的外圈直径大于第一套圈的外圈直径;其中,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形成第一台槽用于安装刀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刀套,取消了刀片与刀套一体成型的模式,将刀片与刀套分离,并在刀套中设置可用于安装刀片的台槽,如此组装形成的刀模,即使刀片磨损了也可以马上进行更换,维护周期短,更适应于快速生产。此外,本刀套可随意搭配隔套进行使用,以组装出所需的宽度,刀模宽度切换灵活,分切不同型号极片时不需更换一整套刀模,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及刀模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及刀模。
技术介绍
目前锂电行业分切蓝牙超窄极片,由于刀套宽度设计空间不够,全部采用固定的滚切刀模结构,可如图1所示,但滚切刀模在分切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刀套与胶隔套固定连接,每套刀模安装结构已固定,无法满足宽度灵活切换,分切不同型号均需更换一整套刀模,更换成本高;2)滚切刀模结构使用寿命短,刀模修磨周期长,维护成本高;3)滚切刀模分切原理为上下刀模挤压断层方式,直接在刀套在安装刀刃,刀刃与刀套一体成型;但如此在分切过程中易出现掉粉、波浪边及毛刺问题,品质无法得到保证。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解决目前的滚切刀模在切换不同分切宽度时不灵活,造成的刀模库存成本高、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包括:第一套圈;第二套圈,与所述第一套圈连接,且所述第二套圈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圈的外圈直径;其中,所述第一套圈和所述第二套圈形成第一台槽用于安装刀片。优选的,所述第一台槽为直角槽。优选的,该刀套还包括第三套圈;所述第三套圈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套圈的外圈直径,所述第二套圈和所述第三套圈形成第二台槽用于安装弹性件。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圈、所述第二套圈和所述第三套圈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圈、所述第二套圈和所述第三套圈的内圈直径相同且重叠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台槽为斜角槽,用于卡接所述弹性件。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分切用刀模,包括至少两个上刀组和至少两个下刀组,相邻两个所述上刀组与相邻两个所述下刀组之间相互配合用于剪切极片;其中,所述上刀组包括上刀片、弹性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刀套;所述上刀片的刀刃为斜角刀刃。优选的,所述下刀组包括第四套圈和与所述第四套圈连接的第五套圈,所述第四套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套圈的直径,所述第四套圈靠近所述第五套圈的一面的外圈设置有用于分切极片的下刀刃。优选的,该刀模还包括隔套,所述隔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刀组之间,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刀组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刀套,取消了刀片与刀套一体成型的模式,将刀片与刀套分离,并在刀套中设置可用于安装刀片的台槽,如此组装形成的刀模,即使刀片磨损了也可以马上进行更换,维护周期短,更适应于快速生产。此外,本刀套可随意搭配隔套进行使用,以组装出所需的宽度,刀模宽度切换灵活,分切不同型号极片时不需更换一整套刀模,生产成本低。2)本技术提供的刀模,刀片采用斜角刀刃,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形成剪切动作,将传统的滚切方式改成剪切方式,大大减少了分切过程中极片掉粉、波浪边、毛刺异常的情形,提高了极片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刀模的组装及分切过程图。图2为本技术刀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刀套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上刀组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下刀组的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刀模的组装及分切过程图。图中:1’-刀套;11’-刀刃;2’-胶隔套;1-上刀组;11-刀套;111-第一套圈;112-第二套圈;113-第三套圈;114-第一台槽;115-第二台槽;12-上刀片;121-上刀片的刀刃;13-弹性件;2-下刀组;21-第四套圈;22-第五套圈;3-隔套;4-上刀轴;5-下刀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1、极片分切用刀套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如图2~3所示,该刀套11包括第一套圈111和第二套圈112;第二套圈112与第一套圈111连接,且第二套圈112的外圈直径大于第一套圈111的外圈直径;其中,第一套圈111和第二套圈112形成第一台槽114用于安装刀片。对于第二套圈112的设置,应尽可能的设置为超薄结构,应适应不同极片的分切要求。本技术提供的刀套11结构与隔套3组合,最小可组装到3mm,也就是对于极片的分切宽度最小可达到3mm。进一步地,第一台槽114为直角槽。该直角槽是指在刀套11的截面图中,第一套圈111和第二套圈112的直径落差进而形成直角槽。因设置的刀片为带有菱角的圆片,直角槽的设置更有利于刀片的安装。进一步地,该刀套11还包括第三套圈113;第三套圈113的外圈直径大于第二套圈112的外圈直径,第二套圈112和第三套圈113形成第二台槽115用于安装弹性件13。优选的,该弹性件13为弹簧圈。将弹簧圈安装于刀套11的第二台槽115中,在分切极片过程中,上刀片12可以在弹簧的挤压力下与下刀组2的刀刃贴合,两者配合在高速旋转下形成剪切动作,进而完成对极片的分切。进一步地,第一套圈111、第二套圈112和第三套圈113一体成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设定套圈直径的不同具体切割这三个套圈。其中,第一套圈111与第二套圈112的外圈直径差大于第二套圈112与第三套圈113的外圈直径差。安装完上刀片12和弹性件13后,上刀片12与第一台槽114组合的外圈直径应是大于弹性件13与第二台槽115组合的外圈直径,如此在对极片进行分切时,上刀片的刀刃121工作时,而弹性件13不会造成阻隔作用。进一步地,第一套圈111、第二套圈112和第三套圈113的内圈直径相同且重叠设置。即是该刀套11为中间镂空的层叠套圈形。进一步地,第二台槽115为斜角槽,用于卡接弹性件13。该弹性件13为圆圈形结构,斜角槽的卡接更有利于固定弹性件13,另一方面形成的挤压力也更有利于上下刀片的贴合,更加精准的切割极片。2、极片分切用刀模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分切用刀模,如图4~6所示,该刀模包括至少两个上刀组1和至少两个下刀组2,相邻两个上刀组1与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套圈(111);/n第二套圈(112),与所述第一套圈(111)连接,且所述第二套圈(112)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圈(111)的外圈直径;/n其中,所述第一套圈(111)和所述第二套圈(112)形成第一台槽(114)用于安装刀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分切用刀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圈(111);
第二套圈(112),与所述第一套圈(111)连接,且所述第二套圈(112)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圈(111)的外圈直径;
其中,所述第一套圈(111)和所述第二套圈(112)形成第一台槽(114)用于安装刀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槽(114)为直角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套圈(113);所述第三套圈(113)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套圈(112)的外圈直径,所述第二套圈(112)和所述第三套圈(113)形成第二台槽(115)用于安装弹性件(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圈(111)、所述第二套圈(112)和所述第三套圈(113)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圈(111)、所述第二套圈(112)和所述第三套圈(113)的内圈直径相同且重叠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友军刘克永李贵青龙斌李雄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