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78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涉及脱蜡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体,基体内壁间隔开设有导水槽;基体内壁滑动配合有两相对设设置的刮槽,刮槽的内顶部固定有刮刃,刮刃的顶端面间隔固定有导水条,导水条的周侧面与导水槽内壁滑动配合;基体的内底部开有两个对称的集水槽,基体的前端设有两个出水管,出水管与集水槽的内底部连通;基体的后端底部固定有冷风机,冷风机的冷风管伸入基体的内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冷风机往基体内通入冷气体,加速基体内热水汽的冷凝,便于脱蜡釜内水分的排出,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刮槽刮除基体内壁的水分并排除,加速基体的排水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脱蜡釜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铸造料舟是采用失蜡法进行制造的,失蜡法工艺中需要用到“蜡水分离、脱蜡釜、喷蜡器等设备”。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现有的熔模精密铸造整齐脱蜡釜提供给磨具较高的蒸汽压和温度,模具内的蜡高温融化流出,工厂广泛采用的脱蜡及蜡料输送办法中,脱蜡后水和液体蜡料完全混和,靠人工送到除水桶内。目前我国大部分熔模铸造厂使用焙烧法脱蜡及自然干燥,设备投入少、技术含量低,在脱蜡釜工作过程中,由于脱蜡釜自身的散热和脱蜡釜门的打开和关闭,造成脱蜡釜四周筒壁温度下降,脱蜡釜中的水蒸气在筒壁上直接冷凝成水,然后再进行水分的排出,这种方式水分冷凝的速率较慢,延缓脱蜡釜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壁间隔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基体内壁滑动配合有两相对设设置的刮槽,所述刮槽的内顶部固定有刮刃,所述刮刃的顶端面间隔固定有导水条,所述导水条的周侧面与导水槽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基体的内底部开有两个对称的集水槽,所述基体的前端设有两个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集水槽的内底部连通;所述基体的后端底部固定有冷风机,所述冷风机的冷风管伸入基体的内底部;通过冷风机往基体内通入冷气体,加速基体内热水汽的冷凝,便于脱蜡釜内水分的排出;通过两个刮槽在基体内壁的相背滑动,使得刮槽顶部的刮刃刮除基体内壁附着的水分;通过导水条与导水槽的配合,加速水分汇入集水槽内,集水槽内的水分经出水管排出基体,从而加速脱蜡釜内水分的排放速率。进一步地,通过刮槽收集部分。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前端设有封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所述刮槽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旋转座和旋转套,所述旋转座上固定有圆杆,所述旋转套上设有圆管,所述圆管内壁与圆杆周侧面转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后端固定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侧面固定有两个电机,一个电机的输出轴伸入齿轮箱内且与圆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入齿轮箱内且固定有驱动齿轮,所述圆管伸出基体的端部固定有齿套,所述齿套通过齿轮箱内的齿轮组与驱动齿轮联动。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内底部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位于冷风管的上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冷风机往基体内通入冷气体,加速基体内热水汽的冷凝,便于脱蜡釜内水分的排出;通过两个刮槽在基体内壁的相背滑动,使得刮槽顶部的刮刃刮除基体内壁附着的水分;通过导水条与导水槽的配合,加速水分汇入集水槽内,集水槽内的水分经出水管排出基体,从而加速脱蜡釜内水分的排放速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3为图1的局部剖面图;图4为两个刮槽和旋转座、旋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基体,2-刮槽,3-冷风机,4-齿轮箱,5-电机,6-托板,101-导水槽,102-集水槽,103-出水管,104-封头,201-刮刃,202-旋转座,203-旋转套,301-冷风管,501-驱动齿轮,2011-导水条,2021-圆杆,2031-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包括基体1,基体1内壁间隔开设有导水槽101;基体1内壁滑动配合有两相对设设置的刮槽2,刮槽2的内顶部固定有刮刃201,刮刃201的顶端面间隔固定有导水条2011,导水条2011的周侧面与导水槽101内壁滑动配合;基体1的内底部开有两个对称的集水槽102,基体1的前端设有两个出水管103,出水管103与集水槽102的内底部连通;基体1的后端底部固定有冷风机3,冷风机3的冷风管301伸入基体1的内底部;通过冷风机3往基体内通入冷气体,加速基体1内热水汽的冷凝,便于脱蜡釜内水分的排出;通过两个刮槽2在基体1内壁的相背滑动,使得刮槽2顶部的刮刃刮除基体1内壁附着的水分;通过导水条2011与导水槽101的配合,加速水分汇入集水槽102内,集水槽102内的水分经出水管103排出基体1,从而加速脱蜡釜内水分的排放速率。其中,基体1的前端设有封头104。其中,两个刮槽2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旋转座202和旋转套203,旋转座202上固定有圆杆2021,旋转套203上设有圆管2031,圆管2031内壁与圆杆2021周侧面转动配合。其中,基体1的后端固定有齿轮箱4,齿轮箱4的侧面固定有两个电机5,一个电机5的输出轴伸入齿轮箱4内且与圆杆2021固定连接。其中,电机5的输出轴伸入齿轮箱4内且固定有驱动齿轮501,圆管2031伸出基体1的端部固定有齿套,齿套通过齿轮箱4内的齿轮组与驱动齿轮501联动。其中,基体1的内底部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有托板6,托板6位于冷风管301的上方。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冷风机3往基体内通入冷气体,加速基体1内热水汽的冷凝,便于脱蜡釜内水分的排出;通过两个刮槽2在基体1内壁的相背滑动,使得刮槽2顶部的刮刃刮除基体1内壁附着的水分;通过导水条2011与导水槽101的配合,加速水分汇入集水槽102内,集水槽102内的水分经出水管103排出基体1,从而加速脱蜡釜内水分的排放速率。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包括基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基体(1)内壁间隔开设有导水槽(101);/n所述基体(1)内壁滑动配合有两相对设置的刮槽(2),所述刮槽(2)的内顶部固定有刮刃(201),所述刮刃(201)的顶端面间隔固定有导水条(2011),所述导水条(2011)的周侧面与导水槽(101)内壁滑动配合;/n所述基体(1)的内底部开有两个对称的集水槽(102),所述基体(1)的前端设有两个出水管(103),所述出水管(103)与集水槽(102)的内底部连通;/n所述基体(1)的后端底部固定有冷风机(3),所述冷风机(3)的冷风管(301)伸入基体(1)的内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包括基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1)内壁间隔开设有导水槽(101);
所述基体(1)内壁滑动配合有两相对设置的刮槽(2),所述刮槽(2)的内顶部固定有刮刃(201),所述刮刃(201)的顶端面间隔固定有导水条(2011),所述导水条(2011)的周侧面与导水槽(101)内壁滑动配合;
所述基体(1)的内底部开有两个对称的集水槽(102),所述基体(1)的前端设有两个出水管(103),所述出水管(103)与集水槽(102)的内底部连通;
所述基体(1)的后端底部固定有冷风机(3),所述冷风机(3)的冷风管(301)伸入基体(1)的内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的前端设有封头(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料舟生产中脱蜡釜的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刮槽(2)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旋转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远工业窑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