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75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板材以及薄膜,其中,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互对应,所述板材设置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薄膜设置于所述板材和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之间,且所述薄膜由一种超薄、高精度、高洁润滑、环保透明的聚氯乙烯制成;所述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由于模具加工周期短,无法保证模具压合面的光洁度,导致冲压过程中产生非常大的摩擦系数,从而导致零件开裂、无法成型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零件加工的良率,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工程样车试制的钣金制作主要通过简易模具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成形,为了减少制造周期、提高汽车钣金零部件生产效率,需要保证零件的边界尺寸公差及空位尺寸精度满足设计要求。为了适应各汽车主机厂在短周期、高效率地制造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汽车零部件产品,这就需要软模试制厂家在非常短的周期内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具。然而,由于模具加工周期过短,数控机床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设计状态所需的高光洁度,这就出现实际加工出的模具光洁度偏低,导致冲压生产过程中产生非常大的摩擦系数,从而导致零件开裂、无法顺利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中,所述冲压模具通过在板材上下设置薄膜以减小模具合模状态的摩擦系数,从而防止零件开裂,保证零件能够顺利成型,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良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中,所述冲压模具能够在短加工周期内完成符合要求的零件,提高了加工的效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中,所述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极高的实用性。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板材以及薄膜,其中,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板材设置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薄膜设置于所述板材和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包括压边圈和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压边圈内的冲头,当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压边圈与所述冲头的顶面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材面积大于所述冲头的横截面积,所述上模与所述压边圈相互压合以将所述板材夹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开设有型腔,所述冲头上设有与所述型腔相对应的型芯;所述上模与所述压边圈将所述板材夹持后下行至拉延合模状态,所述型芯与所述型腔相压合以将所述板材冲压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头上具有一冲压区,所述薄膜覆盖于所述冲压区上,且所述薄膜面积大于剪裁后零件的横截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由聚氯乙烯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设有定位块,所述压边圈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对应的定位槽,当所述压边圈与所述上模压合时,所述定位块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内。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申请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的开模状态示意图。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的开模状态示意图。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的拉延合模状态示意图。图4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冲压区的示意图。图中:1-冲压模具;10-上模;20-下模;30-板材;40-薄膜;21-压边圈;22-冲头;100-型腔;221-型芯;220-冲压区;110-定位块;211-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专利技术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技术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图1、图2和图3阐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在零部件加工工艺中的三种状态示意图。其中,所述冲压模具1包括上模10、下模20、板材30,所述下模20与所述上模10相互对应,所述板材30设置于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之间,以通过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压合将所述板材30冲压成型,优选地,所述板材30和所述上模10以及所述下模20之间分别设有薄膜40,所述薄膜40在冲压过程中贴合于三者之间用以减小模具合模时的摩擦系数,通过此种新颖的工艺,使得模具的压合面能够保持极高的光洁度,以防止零件在冲压过程中开裂、无法顺利成型,提高了零件加工的良率,进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小了加工成本。更优选地,在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薄膜40由一种超薄、高精度、高洁润滑、环保透明的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应理解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板材30和所述上模10以及所述下模20之间可分别设置一层薄膜40,也可设置多层薄膜40,可根据具体地情况调节摩擦系数的大小。具体地,所述下模20包括压边圈21和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压边圈21内的冲头22,所述上模10上开设有型腔100,所述冲头22上设有与所述型腔100相对应的型芯221,如图1所示,当所述冲压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压边圈21与所述冲头22的顶面平行,如图2所示,所述板材30的面积大于所述冲头22的横截面积,且所述板材30放置于所述压边圈21上,以使得所述上模10和所述压边圈21能够将所述板材30夹持固定;如图三所示,所述上模10和所述压边圈21将所述板材30夹持后下行至拉延合模状态,所述型芯221与所述型腔100相压合已将所述板材30冲压成型。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冲头22上具有一冲压区220(图中虚线部分),所述薄膜40覆盖于所述冲压区220上,且所述薄膜40面积大于剪裁后的零件横截面面积,以使得所述薄膜40能够完全覆盖零件区域,进一步防止在冲压过程中零件发生开裂。在具体的冲压工艺中,将所述上模10、所述压边圈21和所述冲头22在冲压机床上装夹固定,先控制机床将所述上模10上升保持图1所示的开模状态,此时所述压边圈21与所述冲头22顶面平行,再将聚氯乙烯制成的所述薄膜40剪裁成略大于剪裁后的零件横截面面积并放置于所述冲压区220上,然后将板材30放置于所述压边圈21上,再在所述板材30上放置差不多大小的薄膜40,控制机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板材以及薄膜,其中,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互对应,所述板材设置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薄膜设置于所述板材和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板材以及薄膜,其中,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互对应,所述板材设置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薄膜设置于所述板材和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压边圈和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压边圈内的冲头,当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压边圈与所述冲头的顶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面积大于所述冲头的横截面积,所述上模与所述压边圈相互压合以将所述板材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杨遇春
申请(专利权)人:菲格瑞特苏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