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种回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51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磁种回收设备,包括用于分散磁种的分散装置、用于分离磁种的磁回收装置、用于将磁种调制成磁种液的磁种投加装置,所述磁回收装置分别与所述分散装置和磁种投加装置相连通,所述分散装置设置有第一放空口,所述磁回收装置设置有污泥口和第二放空口,所述磁种投加装置设置有溢流口和第三放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和/或溢流口与所述污泥口相连通,或与污泥口相连通的排泥管道相连通;本磁种回收设备,可以将放空口、污泥口及溢流口等集成为一体,设计更加合理,不仅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装配和使用都更加方便,而且可以有效缩小体积,节省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种回收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磁种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磁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水中杂质颗粒的磁性分离杂质,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而对于水中非磁性或弱磁性的颗粒,通常利用磁性接种技术(接种磁种)可使它们具有磁性,并借助外力磁场的作用,将污水中有磁性的悬浮固体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故在用于污水处理的磁分离工艺中,通常需要先向待处理的污水中投加磁种(或称为磁介质、磁粉等),以便将比重大的磁种作为载体,加强污水中杂质的重力沉降性,实现高效净化污水;投加进污水中的磁种会与污水中的非磁性物质结合在一起并在于清水分离后排出,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需要从排出的泥渣中回收磁种,以便重复、循环利用磁种,提高经济性。现有的磁种回收工艺流程中,通常需要先用分散装置(通常包括高速分散机)将磁种与非磁性物质结合而成的磁性絮团打散,使得磁种与非磁性物质分散开来,然后再利用磁回收装置,利用磁回收部件(如磁鼓、磁辊)的磁力吸附磁种,实现磁种与非磁性物质的分离,最后将回收的磁种输入磁种投加装置中,并加水调制成磁种液,以便利用泵输送并投加到待处理的污水中,从而达到磁种回收再利用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分散装置通常设置有分散箱放空口,以便排空分散装置内的磁泥,磁回收装置通常设置有磁回收污泥口和磁回收放空口,其中,磁回收放空口用于排空分散装置内的磁泥,磁回收污泥口用于用于排放分离了磁种后的污泥,磁种投加装置通常设置有搅拌箱溢流口和搅拌箱放空口,其中,所述搅拌箱溢流口用于溢流,而所述搅拌箱放空口用于排空搅拌箱内的磁种液,以便进行后期检修等;然而,现有技术中,上述放空口、污泥口及溢流口通常都是单独设置管道进行排放,导致管路非常复杂,不便于现场装配和布管,且存在体积大、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磁种回收设备,可以将放空口、污泥口及溢流口等集成为一体,不仅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装配和使用都更加方便,而且可以有效缩小体积,节省占地面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为解决现有磁种回收设备中,放空口、污泥口及溢流口都是单独设置管道进行排放,导致管路复杂、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磁种回收设备,包括用于分散磁种的分散装置、用于分离磁种的磁回收装置、用于将磁种调制成磁种液的磁种投加装置,所述磁回收装置分别与所述分散装置和磁种投加装置相连通,所述分散装置设置有第一放空口,所述磁回收装置设置有污泥口和第二放空口,所述磁种投加装置设置有溢流口和第三放空口,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和/或溢流口与所述污泥口相连通,或与污泥口相连通的排泥管道相连通。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和/或溢流口与所述污泥口相连通,或与污泥口相连通的排泥管道相连通,使得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和/或溢流口可以与污泥口共用一根管道进行排放,即共用污泥的排放管道进行排放,使得放空口和/或溢流口可以与污泥口集成为一体,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所需管道的数目,有利于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装配和使用都更加方便,而且可以有效缩小整个设备的体积、节省占地面积,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的简化磁种回收设备的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集成管路,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溢流口以及污泥口分别与所述污泥集成管路相连通,且所述污泥集成管路设置有排放口。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污泥集成管路,使得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溢流口以及污泥口分别与污泥集成管路相连通,不仅可以利用设置于污泥集成管路的排放口达到集中排放的目的,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简化管道结构,甚至无需在现场考虑管道的布置和装配问题,从而大大简化结构、降低占地面积。为便于控制排放过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溢流口以及污泥口处还分别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分别用于控制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溢流口以及污泥口与所述污泥集成管路连通/断开。以便单独控制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溢流口以及污泥口是否与所述污泥集成管路相连通,从而可以控制各口是否单独排放或集中排放。优选的,所述污泥集成管路为一根管道,或所述污泥集成管路是由多根管道依次连接而成。为使得污泥集成管路的设置更加合理,进一步的,所述污泥集成管路水平设置,和/或,所述污泥集成管路的设置高度与所述污泥口的设置高度一致,或,所述污泥集成管路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污泥口的设置高度。通过水平设置,既有利于布管,有利于管道的布置更规整、美观。为便于接管,进一步的,所述排放口处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管道的连接头。以方便现场接管。可选的,所述磁回收装置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分散装置和磁种投加装置相连通。为使得本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的,所述分散装置与所述磁回收装置为一体结构,或,所述磁回收装置与所述磁种投加装置为一体结构,或,所述分散装置、所述磁回收装置以及磁种投加装置为一体结构。从而有利于整个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巧。进一步的,所述分散装置包括分散箱、第一电机、分散轴以及分散盘,所述分散箱的内部构造有分散腔,所述分散盘固定于所述分散轴,并位于所述分散箱内,用于分散磁种,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分散箱,用于驱动分散轴转动,所述第一放空口设置于所述分散箱,并与所述分散腔相连通;所述磁回收装置包括分离箱、磁回收部件、第二电机以及卸渣机构,所述分离箱内构造有分离腔,所述磁回收部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分离腔,用于吸附分离腔内的磁种,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分离箱,用于驱动所述磁回收部件转动,所述卸渣机构设置于所述磁回收部件的一侧,用于卸掉吸附于磁回收部件的磁种,所述污泥口和第二放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分离箱,并与所述分离腔相连通;所述磁种投加装置包括搅拌箱、第三电机、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搅拌轴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箱内构造有搅拌腔,所述第三电机固定于所述搅拌箱,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所述溢流口和第三放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搅拌箱,并与所述搅拌腔相连通;所述分散箱、分离箱以及搅拌箱为一体结构,且分离腔分别与所述分散腔及搅拌腔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磁种回收设备,可以将放空口、污泥口及溢流口等集成为一体,不仅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装配和使用都更加方便,而且可以有效缩小体积,节省占地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磁种回收设备的前视结构示意图,未设置管道。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磁种回收设备,设置管道后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另一种磁种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种回收设备,包括用于分散磁种的分散装置、用于分离磁种的磁回收装置、用于将磁种调制成磁种液的磁种投加装置,所述磁回收装置分别与所述分散装置和磁种投加装置相连通,所述分散装置设置有第一放空口,所述磁回收装置设置有污泥口和第二放空口,所述磁种投加装置设置有溢流口和第三放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和/或溢流口与所述污泥口相连通,或与污泥口相连通的排泥管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种回收设备,包括用于分散磁种的分散装置、用于分离磁种的磁回收装置、用于将磁种调制成磁种液的磁种投加装置,所述磁回收装置分别与所述分散装置和磁种投加装置相连通,所述分散装置设置有第一放空口,所述磁回收装置设置有污泥口和第二放空口,所述磁种投加装置设置有溢流口和第三放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和/或溢流口与所述污泥口相连通,或与污泥口相连通的排泥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种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集成管路,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溢流口以及污泥口分别与所述污泥集成管路相连通,且所述污泥集成管路设置有排放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种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溢流口以及污泥口处还分别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分别用于控制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第三放空口、溢流口以及污泥口与所述污泥集成管路连通/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种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集成管路为一根管道,
或所述污泥集成管路是由多根管道依次连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种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集成管路水平设置,
和/或,所述污泥集成管路的设置高度与所述污泥口的设置高度一致,或,所述污泥集成管路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污泥口的设置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种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设置于所述污泥集成管路的端部和/或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种回收设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波王哲晓黄光华唐宇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