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及使用该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37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及使用该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管和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开设有多个管壁通孔,所述中空管的外径小于反应管的内径,所述中空管插入到反应管并相对反应管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折流片组或螺旋叶片中设置有中空的中空管,中空管中装填有固体催化物,反应管的环形内腔中的反应物可以通过管壁通孔进入中空管中与固体催化物接触,解决了插入内插件的反应管无法装入固体催化物的问题;中空管的内径小于反应管的内径,装满中空管所需要的固体催化物的数量相对较少,解决了反应管内直接装填固体催化物导致的固体催化物用量过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及使用该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及使用该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反应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续流反应器(如公开号为CN107442061B的专利)的反应管无论是直管还是螺旋管,其反应管每处的管内横截面面积都是一样的。所以反应管只能靠在内壁压制螺旋线,或者使用螺旋管来提高反应管内反应物的湍流,但是以上两种方式对增大反应物湍流效果的作用有限。现有的反应器用的内插件(如公告号为CN210159625U的专利)虽然湍流效果好,但是由于在反应管内插入了内插件导致反应管无法装入固体催化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及使用该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反应器,解决了插入内插件的反应管无法装入固体催化物的问题,解决了反应管内直接装填固体催化物导致的固体催化物用量过多的问题。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管和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开设有多个管壁通孔,所述中空管的外径小于反应管的内径,所述中空管插入到反应管并相对反应管固定。优选地,还包括折流片组或螺旋叶片,所述中空管的外壁上沿中空管的轴线设置有多组折流片组或若干个螺旋叶片;每个折流片组包括两个折流片,同一个折流片组的两个折流片分别位于中空管两侧;同一个折流片组的两个折流片相垂直。优选地,所述中空管内设置有固体催化物。优选地,所述中空管两端分别与阻拦网固定,所述阻拦网形成有多个与中空管相连通的阻拦网通孔。优选地,所述阻拦网与中空管可拆卸连接;所述阻拦网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阻拦网套装在中空管外壁或插装在中空管内腔。一种使用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所述壳体内腔中设置有反应管,所述反应管内插入有内插件。优选地,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折流板和折流管,所述通孔板与折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通孔板形成有通孔板通孔,所述折流板形成有折流板通孔,所述通孔板通孔和折流板通孔一一对应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板通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与折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管为硬管或软管;所述壳体上下两端分别与折流管箱连接,所述折流管箱的通孔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管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管箱的通孔板固定连接并与其通孔板通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箱上设置有反应物入口和反应物出口,所述反应物入口和反应物出口分别与不同的反应管相连通;所述反应管通过折流管依次一一串联连通。优选地,还包括卡套式接头,所述卡套式接头一端与折流板通孔相连通且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折流管相连通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板通孔内壁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卡套式接头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卡套式接头插入折流板通孔中并与折流板通孔螺纹连接;所述折流管与卡套式接头卡套式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折流板和盲板,所述折流板一侧与通孔板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盲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若干条相分离的折流通孔,所述通孔板、盲板与折流板的折流通孔共同组成若干个相分离的折流通道;所述通孔板形成有多个通孔板通孔,一个折流通道与若干对通孔板通孔相连通;所述壳体上下两端分别与折流管箱连接,所述折流管箱的通孔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管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管箱的通孔板固定连接并与其通孔板通孔相连通,所述三片组合式折流管箱上设置有反应物入口和反应物出口,所述反应物入口和反应物出口分别与对应的反应管相连通;所述反应管通过折流通道依次一一串联连通。优选地,所述盲板形成有盲板通孔,所述盲板通孔与折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盲板通孔与取样阀和/或传感器相连通,所述盲板与取样阀和/或传感器位置固定。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折流片组或螺旋叶片中设置有中空的中空管,中空管中装填有固体催化物,反应管的环形内腔中的反应物可以通过管壁通孔进入中空管中与固体催化物接触,解决了插入内插件的反应管无法装入固体催化物的问题;中空管的内径小于反应管的内径,装满中空管所需要的固体催化物的数量相对较少,解决了反应管内直接装填固体催化物导致的固体催化物用量过多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内插件式反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反应管局部剖视);图2: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反应管剖视);图3:本技术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内插件式反应管和阻拦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固体催化物未剖视);图5: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管2和中空管8,所述中空管8开设有多个管壁通孔81,所述中空管8的外径小于反应管2的内径,所述中空管8插入到反应管2并相对反应管2固定。优选地,还包括折流片组或螺旋叶片,所述中空管8的外壁上沿中空管8的轴线设置有多组折流片组或若干个螺旋叶片;每个折流片组包括两个折流片9,同一个折流片组的两个折流片9分别位于中空管8两侧;同一个折流片组的两个折流片9相垂直。优选地,所述中空管8内设置有固体催化物10。优选地,所述中空管8两端分别与阻拦网82固定,所述阻拦网82形成有多个与中空管8相连通的阻拦网通孔83。优选地,所述阻拦网82与中空管8可拆卸连接;所述阻拦网82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阻拦网82套装在中空管8外壁或插装在中空管8内腔。阻拦网82的筒体部分因其自身的弹性压紧在中空管8外壁上。工作原理:中空管8中未装填固体催化物10时:反应物从反应管2的一端进入反应管2中,部分进入中空管8内部,部分进入中空管8外和反应管2内之间的环形内腔。中空管8内部的反应物通过管壁通孔81和环形内腔中的反应物相互流动,增强了反应物的流动和湍流。中空管8中装填固体催化物10时:中空管8两端的阻拦网82防止中空管8内部的固体催化物10流出中空管8。反应物从反应管2的一端进入反应管2中,部分通过阻拦网通孔83进入中空管8内部,部分进入中空管8外和反应管2内之间的环形内腔。中空管8内的反应物与固体催化物10接触,进行催化。由于中空管8内部的反应物通过管壁通孔81和环形内腔中的反应物相互流动,不仅增强了反应物的流动和湍流,同时还起到让环形内腔中的反应物进入到中空管8进行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管(2)和中空管(8),所述中空管(8)开设有多个管壁通孔(81),所述中空管(8)的外径小于反应管(2)的内径,所述中空管(8)插入到反应管(2)并相对反应管(2)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管(2)和中空管(8),所述中空管(8)开设有多个管壁通孔(81),所述中空管(8)的外径小于反应管(2)的内径,所述中空管(8)插入到反应管(2)并相对反应管(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流片组或螺旋叶片,所述中空管(8)的外壁上沿中空管(8)的轴线设置有多组折流片组或若干个螺旋叶片;每个折流片组包括两个折流片(9),同一个折流片组的两个折流片(9)分别位于中空管(8)两侧;同一个折流片组的两个折流片(9)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8)内设置有固体催化物(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8)两端分别与阻拦网(82)固定,所述阻拦网(82)形成有多个与中空管(8)相连通的阻拦网通孔(8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网(82)与中空管(8)可拆卸连接;所述阻拦网(82)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阻拦网(82)套装在中空管(8)外壁或插装在中空管(8)内腔。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到5任意一项所述的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壳程入口(11)和壳程出口(12),所述壳体(1)内腔中设置有反应管(2),所述反应管(2)内插入有内插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3)、折流板(4)和折流管(7),所述通孔板(3)与折流板(4)可拆卸连接,所述通孔板(3)形成有通孔板通孔(30),所述折流板(4)形成有折流板通孔(400),所述通孔板通孔(30)和折流板通孔(400)一一对应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7)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板通孔(400)相连通,所述折流管(7)与折流板(4)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管(7)为硬管或软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陈延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诺为制药流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