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337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包括:反应釜、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输送管、回流管;原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一进料口连接,辅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二进料口连接,添加剂供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三进料口连接;输送管上依次设有流量计和控制阀门;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的上端均与回流管的下端连接,回流管的上端与输送管位于流量计和控制阀门之间的管体连接,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实现反应釜开釜供料流量稳定,反应综合计量稳定,达到技术要求的反应过程,而进行的稳定计量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代替手动排空,操作方便,计量准确,反应釜供料流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
技术介绍
原有的反应釜在向釜内供料包括原料、辅料、添加剂之前,是通过手动调频的模式排空供料管道里面的空气后,然后变换阀门,通过自动设定,调频,使流量慢慢达到额定频率和流量,这样导致开釜时会由于流量波动影响开釜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可以保证从开釜开始供料稳定。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反应釜、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输送管、回流管;所述原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一进料口连接,所述辅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添加剂供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三进料口连接;所述输送管上依次设有流量计和控制阀门;所述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的上端均通过回流管与输送管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上端与输送管位于流量计和控制阀门之间的管体连接,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均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一侧侧壁下部设有出料口。进一步地,所述槽体为矩形或圆筒形中空槽体。进一步地,所述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与输送管之间均设有输送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反应釜的一侧侧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本技术是为实现反应釜开釜供料流量稳定,反应综合计量稳定,达到技术要求的反应过程,而进行的稳定计量改进。本技术能够代替手动排空,操作方便,计量准确,反应釜供料流量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包括:反应釜1、原料槽2、辅料槽3、添加剂供料槽4、三根输送管、三根回流管;反应釜1的一侧侧壁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一进料口20、第二进料口21、第三进料口22;原料槽2、辅料槽3、添加剂供料槽4均包括槽体,槽体为矩形中空槽体或圆筒形中空槽体,槽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一侧侧壁下部设有出料口;原料槽2用于盛装原料如氯化钴、硫酸钴等,辅料槽3用于盛装如液碱、氨水,添加剂供料槽4用于盛装如EDTA、双氧水等;原料槽2的槽体上端设有的进料口与回流管(该回流管具体为第一回流管5)的下端连接,一侧侧壁下部设有的出料口与输送管(该输送管具体为第一输送管6)的下端通过输送泵连接,第一输送管6的上端与反应釜1的第一进料口20连接;第一输送管6上依次设有流量计(该流量计具体为第一流量计7)和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具体为第一控制阀门8),第一控制阀门8位置靠近反应釜1的第一进料口20,第一流量计7位置远离反应釜1的第一进料口20,第一回流管5的上端与第一输送管6位于第一流量计7和第一控制阀门8之间的管体连接,第一回流管5上设有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具体为第二控制阀门9);辅料槽3的槽体上端设有的进料口与回流管(该回流管具体为第二回流管10)的下端连接,一侧侧壁下部设有的出料口与输送管(该输送管具体为第二输送管11)的下端通过输送泵连接,第二输送管11的上端与反应釜1的第二进料口21连接;第二输送管11上依次设有流量计(该流量计具体为第二流量计12)和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具体为第三控制阀门13),第三控制阀门13位置靠近反应釜的第二进料口21,第二流量计12位置远离反应釜1的第二进料口21,第二回流管10的上端与第二输送管11位于第二流量计12和第三控制阀门13之间的管体连接,第二回流管10上设有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具体为第四控制阀门14);添加剂供料槽4的槽体上端设有的进料口与回流管(该回流管具体为第三回流管15)的下端连接,一侧侧壁下部设有的出料口与输送管(该输送管具体为第三输送管16)的下端通过输送泵连接,第三输送管16的上端与反应釜的第三进料口连接;第三输送管16上依次设有流量计(该流量计具体为第三流量计17)和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具体为第五控制阀门18),第五控制阀门18位置靠近反应釜1的第三进料口22,第三流量计17位置远离反应釜1的第三进料口22,第三回流管15的上端与第三输送管16位于第三流量计17和第五控制阀门18之间的管体连接,第三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具体为第六控制阀门19)。进一步地,原料槽2与第一输送管6之间设有的输送泵的进料端与原料槽槽体一侧侧壁下部设有的出料口连接,出料端与第一输送管的下端连接;辅料槽3与第二输送管11之间设有的输送泵的进料端与辅料槽槽体一侧侧壁下部设有的出料口连接,出料端与第二输送管的下端连接;添加剂供料槽4与第三输送管16之间设有的输送泵的进料端与添加剂供料槽槽体一侧侧壁下部设有的出料口连接,出料端与第三输送管的下端连接。在向反应釜供料前,先关闭第一控制阀门8、第三控制阀门13、第五控制阀门18,打开第二阀门9、第四控制阀门14、第六控制阀门19;开釜设定额定流量,当流量达到额定流量后打开第一控制阀门8、第三控制阀门13、第五控制阀门18,关闭第二阀门9、第四控制阀门14、第六控制阀门19。采用本装置管路变通,使得反应釜的物料供应达到额定的流量后,进入到反应釜内,正常反应。不至于反应釜开机过程中的流量由低向高的一个变换过程,导致流量不稳定,不能很好的体现反应的正常状态。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局限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改进,均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都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反应釜、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输送管、回流管;/n所述原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一进料口连接,所述辅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添加剂供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三进料口连接;所述输送管上依次设有流量计和控制阀门;所述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的上端均通过回流管与输送管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上端与输送管位于流量计和控制阀门之间的管体连接,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应釜稳定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反应釜、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输送管、回流管;
所述原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一进料口连接,所述辅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添加剂供料槽的侧壁下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釜的第三进料口连接;所述输送管上依次设有流量计和控制阀门;所述原料槽、辅料槽、添加剂供料槽的上端均通过回流管与输送管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上端与输送管位于流量计和控制阀门之间的管体连接,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唐洲张华白亮刘玉成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