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配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36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双组分配液装置,包括PLC控制器,量杯及悬空设置于量杯敞口上方的两个配液管,其中第一配液管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配液管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沿第一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二配液管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配液管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沿第二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四液位传感器,两个配液管底部的排液口各自装接有一个电磁阀,所有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的开关均信号互连至PLC控制器。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液装置,利用对PLC控制器预置配液的体积比调控液位传感器的高度差及电磁阀的通断控制,提高了体积比配液的准确度,并为企业作业人员提供操作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分配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治具,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精准体积比的双组分配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塑料薄膜行业中对于电晕处面需要进行日常的指标检测与监测,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定制的配置电晕药水,而目前市场上普通采用建议的电晕笔(国外的居多),且测试值偏高,无可追溯性。另有部分企业单位为获得相应配置的电晕液,需要通过原始的滴定方法进行配置,效率低且准确度不高,测试结果容易出现偏差。目前此类电晕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但尚未见有相应的自动化配置设备面世,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配液,且方便企业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双组分配液装置,以满足各种配比的双组分溶液配制。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其赖以实现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组分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量杯及悬空设置于量杯敞口上方的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其中第一配液管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配液管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沿第一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二配液管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配液管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沿第二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四液位传感器,两个配液管底部的排液口各自装接有一个电磁阀,所有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的开关均信号互连至PLC控制器。上述双组分配液装置,进一步地,所述PLC控制器设置有对应所需配液的双组分原料的体积比,且受控于PLC控制器调节定位的两个液位传感器中,第一配液管的两个液位传感器的液位差与第二配液管的两个液位传感器的液位差的比值与所述体积比相匹配。上述双组分配液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之间接设有第一丝杆及沿第一丝杆线性移动的第一位移传感器,且第一位移传感器与第三液位传感器一体装接联动;所述第四液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之间接设有第二丝杆及沿第二丝杆线性移动的第二位移传感器,且第二位移传感器与第四液位传感器一体装接联动。上述双组分配液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贴设于对应配液管外壁,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和第四液位传感器活动设置于临近对应配液管外壁处。上述双组分配液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液管顶部通过微量泵接入第一组分原料瓶,所述第二配液管顶部通过微量泵接入第二组分原料瓶,两个微量泵的驱动端信号接入PLC控制器独立受控启闭。上述双组分配液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液管和第二配液管的表面设有示意液位高度的刻度标记。本技术技术方案应用实施后的显著效果为:利用对PLC控制器预置配液的体积比调控液位传感器的高度差及电磁阀的通断控制,提高了体积比配液的准确度,并为企业作业人员提供操作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组分配液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为避免手工滴定配液精度差、影响产品生产质检准确性的隐患,本技术设计者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双组分配液装置,具体基于精准的体积比信息转换实现,以满足各种配比的双组分溶液配制。该种双组分配液装置的概述方案,如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其特征性的结构组成包括PLC控制器1,量杯2及悬空设置于量杯敞口上方的第一配液管31、第二配液管32,其中第一配液管31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一液位传感器41,第一配液管31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1、沿第一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三液位传感器43,第二配液管32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二液位传感器42,第二配液管32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1、沿第二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四液位传感器44,两个配液管底部的排液口各自装接有一个电磁阀。从各构成部分与PLC控制器的连接来看,其中第一、第二液位传感器通过分路线a信号接入PLC控制器,第三、第四液位传感器通过分路线b信号接入PLC控制器,两个位移传感器通过分路线c信号接入PLC控制器,两个电磁阀通过分路线d信号接入PLC控制器。为实现给定体积比的自动双组分配液的目的,上述概述方案中各配合管的总容量满足单一组分的最大供料体积。其中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主要作用为在配液实施前将双组分原料分别补料到位,达到接近满载的初始预设体积,定义为V组分一初、V组分二初。而作为该配液装置的一方面创新特点,设置活动式的第三液位传感器和第四液位传感器分别对两个配液管中的组分进行定体积的计量。由于配液管的径向截面积S已知,当获知其中组分液位所发生的落差高度时,即可精确获得所用体积,定义为V组分一余、V组分二余。反之同理,根据需要所用的各组分体积,即PLC控制器中所设对应所需配液的双组分原料的体积比。即可求得所需的液位差并调整相应可活动的液位传感器。计算公式简化为:Δ第一配液管=h第一液位传感器-h第三液位传感器=(V组分一初-V组分一余)÷S;Δ第二配液管=h第二液位传感器-h第四液位传感器=(V组分二初-V组分二余)÷S。由此可见,受控于PLC控制器调节定位的两个液位传感器中,第一配液管的两个液位传感器的液位差与第二配液管的两个液位传感器的液位差的比值与所述体积比相匹配。当添加组分到达所设的液位传感器触发信号时,便可联控电磁阀进行启闭切换,以此快速响应的方式实现对应组分的精准供料。为高精度地调节上述第三、第四两个液位传感器的定位,该装置引入丝杆原理高精度移动定位的位移传感器,对相应的液位传感器进行传动定位。具体地,其中第三液位传感器43与PLC控制器1之间接设有第一丝杆51及沿第一丝杆线性移动的第一位移传感器45,且第一位移传感器45与第三液位传感器43一体装接联动;第四液位传感器44与PLC控制器1之间接设有第二丝杆52及沿第二丝杆线性移动的第二位移传感器46,且第二位移传感器46与第四液位传感器44一体装接联动。这里,一体装接联动的连接结构具有多样性,胶粘、绑扎、焊接或磁性吸附等均可选适用,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只需满足位移传感器面向液位传感器的联动、定位要求即可。而通过PLC控制器控制丝杆转动,带动所连接的位移传感器移动定位是相关领域的常用技术,本装置仅为原理性应用及借鉴,故省略细节详述。从任意配液周期来看,需要首先保障上述任意配液管内的组分原料达初始预设体积,故而,该配液装置对应各配液管还设有自动补给原料的器件。具体地,该第一配液管31顶部通过微量泵接入第一组分原料瓶71,且第二配液管32顶部通过微量泵接入第二组分原料瓶72,两个微量泵的驱动端信号通过线路e接入PLC控制器并独立受控启闭。当完成一次配液后,需控制开通微量泵向各配液管中补给组分原料,当组分原料的体积被第一或第二液位传感器感应后,即可自动控制关断微量泵。从进一步细化的可选实施来看,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液位传感器均设于配液管的管壁外侧。其中第一液位传感器41和第二液位传感器42为定位设置,故可以采取贴设于对应配液管外壁,而第三液位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分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量杯及悬空设置于量杯敞口上方的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其中第一配液管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配液管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沿第一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二配液管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配液管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沿第二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四液位传感器,两个配液管底部的排液口各自装接有一个电磁阀,所有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的开关均信号互连至PLC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量杯及悬空设置于量杯敞口上方的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其中第一配液管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配液管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沿第一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二配液管顶部设有定容计量的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配液管腰部设有受控于PLC控制器、沿第二配液管长度向移动可调并定位的第四液位传感器,两个配液管底部的排液口各自装接有一个电磁阀,所有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的开关均信号互连至PLC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组分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设置有对应所需配液的双组分原料的体积比,且受控于PLC控制器调节定位的两个液位传感器中,第一配液管的两个液位传感器的液位差与第二配液管的两个液位传感器的液位差的比值与所述体积比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组分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军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昆岭薄膜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