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74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4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其包括充气囊,充气囊的两侧设置有捆扎带,充气囊位于头部的区域安设有用于对病人颈部进行固定的颈部束缚组件,充气囊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对病人手部进行固定的手部束缚组件;颈部束缚组件包括两个与充气囊内部连通的充气柱,充气柱背离充气囊的一端设置有颈部固定绳,当病人躺在充气囊上时,两个充气柱和充气囊共同将病人的颈部环抱。本申请具有提升充气担架转运病人时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
本申请涉及救援担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
技术介绍
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护过程中,常会使用到担架对病人进行转移,目前所使用的担架一般都是钢或金属材质制成,体积大,不便于携带,而且病人躺在担架会感到不舒适。充气担架以其可在水上漂浮的特点,成为一种全方位救援救护的理想工具,其充气前体积小而轻便方便救护人员携带,并且人体躺在上面较为舒适。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使用充气担架转运情绪激动的病人时,病人肢体的随意活动会增加医护人员的抬运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升充气担架转运病人时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包括充气囊,充气囊的两侧设置有捆扎带,充气囊位于头部的区域安设有用于对病人颈部进行固定的颈部束缚组件,充气囊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对病人手部进行固定的手部束缚组件;颈部束缚组件包括两个与充气囊内部连通的充气柱,充气柱背离充气囊的一端设置有颈部固定绳,当病人躺在充气囊上时,两个充气柱和充气囊共同将病人的颈部环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充气囊进行充气时,充气柱同时被充满气体,使在转运情绪激动的病人时,两个充气柱可将病人的脖子夹设,然后通过颈部固定绳将两个充气柱背离充气囊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从而对病人的颈部形成一个环抱固定的效果,减少病人因激动在充气担架上随意活动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充气担架转运病人时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手部束缚组件包括连接在充气囊位于手部区域的两个手部固定带,每个手部固定带的端部各固接有一手部固定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病人躺在充气担架上时,医护人员可使用手部固定带将病人的手腕固定,进而减少病人手臂自由活动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提高医护人员抬升担架时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充气囊上安设有一导向带,导向带沿充气囊的长度方向布置,导向带的两端分别与充气囊连接,导向带上套设并滑动连接有一滑移环套,对应的两个手部固定带与滑移环套外壁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病人手部进行固定时,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手腕的位置滑动滑移环套,使两个滑移环套分别位于病人两个手腕的位置,方便医护人员对手部固定带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病人其手腕所在的位置,进而提高充气担架整体的适应性。可选的,所述充气囊边沿处安设有一置物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水面上使用充气担架执行救援任务时,医护人员可将置物网铺展在水面上,并在置物网上放置一些被救病人的个人用品,减小充气担架上的空间被其他物品占用的可能性,提高病人躺在充气担架上的舒适性并且增加充气担架的功能。可选的,所述置物网的边沿处固接有一条状的充气管,充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充气囊连通,置物网固定在充气管与充气囊围设的区域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水面上使用充气担架时,通过充气管的浮力作用,医护人员可将,提高了置物网在水面铺展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充气囊表面设置有一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设有一充气瓶,充气瓶的出气口与充气囊内部通过送气管道连通,送气管道上安设有一充气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充气担架时,医护人员只需打开充气阀使送气管道畅通,充气瓶内的气体便可通过送气管道进入到充气囊内,使充气囊迅速成型为担架,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紧急情况下病人的救援效率,并且充气担架在未充气时,整体体积较小,减少了空间占用,方便医护人员随身携带。可选的,所述充气囊上还设置有一进放气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气担架使用结束后,医护人员可打开进放气阀将充气囊放气并卷集,并且医护人员还可通过近放气阀使用其他充气工具对充气囊进行充气并使用,进而提高充气担架的实用性。可选的,所述充气囊的两侧各贴设有若干个连接布,每个连接布背离充气囊的一侧各固定有一截面呈环形的布套,布套内穿设有一环形的拉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布的设置增加了拉手对充气囊的受力面积,使医护人员抬升充气担架时,减少对拉手与充气囊连接部造成的损伤。可选的,所述拉手远离布套的一侧呈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设计便于医护人员手部对拉手的握持,并且不易对医护人员的手部造成伤害。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提高了充气担架转运病人时的稳定性,通过两个充气柱对病人脖子的夹设,并通过颈部固定绳将两个充气柱背离充气囊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从而对病人的颈部形成一个环抱固定的效果,减少病人因情绪激动在充气担架上随意活动的可能性;2.提升了充气担架的功能性,通过将置物网铺展在水面上,并在置物网上放置一些被救病人的个人用品,减小充气担架上的空间被其他物品占用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病人躺在充气担架上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充气担架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充气担架的仰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体现提拉组件和充气组件的结构;图4是体现充气囊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体现颈部束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体现手部束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气囊;11、捆扎带;111、锁扣;12、直拉筋;13、斜拉筋;14、安装腔;2、提拉组件;21、连接布;22、布套;23、拉手;3、颈部束缚组件;31、充气柱;32、颈部固定绳;4、手部束缚组件;41、导向带;42、滑移环套;43、手部固定带;44、手部固定绳;5、充气组件;51、充气瓶;52、送气管道;53、充气阀;6、遮挡布;61、子魔术贴;62、母魔术贴;7、进放气阀;8、置物网;9、充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参照图1和图2,充气担架包括一整体呈长方体的充气囊1,充气囊1的两侧各固定有两个捆扎带11,每两个相背设置的捆扎带11为一组,每个捆扎带11的端部各固定有一锁扣111,通过位于同一组捆扎带11上两个锁扣111的配合,使两组捆扎带11分别将病人的上身和腿部进行限位固定,充气囊1上还设置有用于抬升充气囊1的提拉组件2,充气囊1上侧安设有用于对病人头部进行固定的颈部束缚组件3,充气囊1上侧的两侧边缘处则各设置有一用于对病人手腕进行固定的手部束缚组件4,另外充气囊1下侧凹陷的布置有一安装腔14,安装腔14内安设有一用于对充气囊1自动充气的充气组件5。参照图3,充气组件5包括安设在安装腔14内的一充气瓶51,使充气囊1被充气后外表面整体较为平整,充气瓶51内装有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充气瓶51的出气口连接有一送气管道52,送气管道52背离充气瓶51的一端与充气囊1内部连接,送气管道52上安设有一用于控制送气管道52开闭的充气阀53,当使用充气担架时,医护人员只需打开充气阀53使送气管道52畅通,充气瓶51内的气体便可通过送气管道52进入到充气囊1内,从而使充气囊1迅速被充气成型为担架,提高医护人员对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囊(1),充气囊(1)的两侧设置有捆扎带(11),充气囊(1)位于头部的区域安设有用于对病人颈部进行固定的颈部束缚组件(3),充气囊(1)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对病人手部进行固定的手部束缚组件(4);/n颈部束缚组件(3)包括两个与充气囊(1)内部连通的充气柱(31),充气柱(31)背离充气囊(1)的一端设置有颈部固定绳(32),当病人躺在充气囊(1)上时,两个充气柱(31)和充气囊(1)共同将病人的颈部环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囊(1),充气囊(1)的两侧设置有捆扎带(11),充气囊(1)位于头部的区域安设有用于对病人颈部进行固定的颈部束缚组件(3),充气囊(1)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对病人手部进行固定的手部束缚组件(4);
颈部束缚组件(3)包括两个与充气囊(1)内部连通的充气柱(31),充气柱(31)背离充气囊(1)的一端设置有颈部固定绳(32),当病人躺在充气囊(1)上时,两个充气柱(31)和充气囊(1)共同将病人的颈部环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束缚组件(4)包括连接在充气囊(1)位于手部区域的两个手部固定带(43),每个手部固定带(43)的端部各固接有一手部固定绳(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两用充气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1)上安设有一导向带(41),导向带(41)沿充气囊(1)的长度方向布置,导向带(41)的两端分别与充气囊(1)连接,导向带(41)上套设并滑动连接有一滑移环套(42),对应的两个手部固定带(43)与滑移环套(42)外壁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柠于凤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兵救援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