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建筑模块,箱式模块化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264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箱式建筑模块,箱式模块化建筑及其建造方法。箱式建筑模块包括顶框、底框、多个立柱和至少一墙体。底框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底梁;底梁包括底梁本体及连接在底梁本体上的底梁连接件;底梁连接件上设有底梁连接孔;多个立柱竖立于顶梁和底梁之间;立柱上设有立柱连接孔;墙体的顶部与顶梁固定连接;墙体的两端设有端部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实现墙体与立柱的可拆卸连接;墙体的底部设有底部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实现墙体与底梁的可拆卸连接。该箱式建筑模块在使用时墙体只与顶梁固定连接,与底梁及立柱无连接,降低了箱式建筑模块的侧向刚度,从而降低了同等变形下箱式模块化建筑倾覆力及各节点应力,增强了箱式模块化建筑的抗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式建筑模块,箱式模块化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箱式建筑模块,箱式模块化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模块化建筑是由多个箱式建筑模块组装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现有的箱式建筑模块的结构中,墙体与梁柱之间都是刚性连接,形成刚度较大的整体结构。当箱式建筑模块承受较大地震而变形时,模块化建筑内会出现较大倾覆力,在承重柱处产生极大压力,同时梁柱节点、箱式建筑模块单元间的连接节点易因超限应力而破坏,导致模块化建筑受损甚至倒塌。为应对上述状况,通常的处理方案为:增大箱式结构的梁柱截面,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增强模块单元间连接节点的强度。以上方案有以下缺点:大量使用材料,经济性差;占用较多建筑面积,减少室内空间;增加箱体重量,导致运输成本和建筑现场堆箱成本增高,安全风险高,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功能较好的箱式建筑模块,采用该箱式建筑模块的箱式模块化建筑以及该箱式模块化建筑的建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箱式建筑模块,包括:顶框,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顶梁;底框,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底梁;所述底梁平行于所述顶梁,并位于所述顶梁的下方;所述底梁包括底梁本体及连接在所述底梁本体上的底梁连接件;所述底梁连接件上设有底梁连接孔;多个立柱,竖立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之间;所述立柱上设有立柱连接孔;至少一墙体;所述墙体的顶部与所述顶梁固定连接;所述墙体的两端设有端部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实现所述墙体与所述立柱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墙体的底部设有底部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实现所述墙体与所述底梁的可拆卸连接。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梁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而形成整体结构的侧板、过渡板和安装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安装板平行间隔设置,并均竖向延伸,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侧板的顶部和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梁的侧部连接固定,所述过渡板搭接于所述底梁的顶部;所述底梁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梁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而形成整体结构的过渡板和安装板;所述过渡板搭接于所述底梁的顶部,所述安装板竖立于所述底梁的顶部,所述底梁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梁连接件呈方管状,包括四个侧壁,所述底梁连接孔设置于其中一所述侧壁上。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设有立柱连接孔。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及连接在所述立柱本体上的立柱连接件,所述立柱连接件凸伸出所述立柱本体的侧部,并与所述墙体对应,所述立柱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立柱连接件上。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而形成整体结构的立板、平板、延伸板和装配板,所述立板和所述延伸板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立板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侧边,所述平板和所述装配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平板与所述立板垂直,所述平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立板的顶端和所述延伸板的底端,所述装配板位于所述平板的上方;所述立柱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装配板上。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而形成整体结构的立板和平板,所述立板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侧边,所述平板与所述立板垂直,所述立柱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平板上。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平板,所述平板的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平板上。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墙体包括墙体主体和固定于所述墙体主体两端部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墙体主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端部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墙体主体上,并靠近所述折边;所述墙体主体与所述立柱连接时,所述折边向所述立柱连接件弯折。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墙体呈波纹状,包括多个波谷和波峰,所述墙体的底部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水平设置,且所述挡板向外超出或平齐于所述波峰的外侧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箱式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箱式建筑模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箱式模块化建筑的建造方法,所述箱式模块化建筑采用如上所述的箱式模块化建筑,所述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各所述箱式建筑模块按照预设位置放置而搭建形成箱式模块化建筑;将所述紧固件解除,而解除所述箱式建筑模块中所述墙体的两端部分别与两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所述墙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梁之间的连接;提供防水胶带,将所述防水胶带粘接在所述墙体的端部与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墙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梁之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模块主要包括顶框、底框、多个立柱和多个墙体。立柱竖立于顶梁和底梁之间,且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顶梁和底梁固定连接。墙体设置于顶梁、底梁及立柱之间。具体地,墙体的顶部与顶梁固定连接,底部与底梁可拆卸连接,两端部分别与两立柱可拆卸连接。该箱式建筑模块在运输时,墙体与底梁及立柱连接。运输至目的地组装时,解除墙体与底梁及立柱的连接,即箱式建筑模块在使用时墙体只与顶梁固定连接,降低了箱式建筑模块的侧向刚度,从而降低了同等变形下箱式模块化建筑倾覆力及各节点应力,保护了节点的完整性与结构安全性,从而增强了箱式模块化建筑的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式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墙体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式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墙体与底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式建筑模块第二实施例中墙体与底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式建筑模块第三实施例中墙体与底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式建筑模块第四实施例中墙体与底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式建筑模块第五实施例中墙体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式建筑模块第六实施例中墙体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箱式建筑模块第七实施例中墙体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a/1e/1f/1g/1h、立柱;11、立柱本体;12、立柱连接件;121、立板;122、平板;123、延伸板;124、装配板;2/2a/2b/2c/2d、底梁;21、底梁本体;22、底梁连接件;221、侧板;222、过渡板;223、安装板;3/3a/3b/3c/3d/3e/3f/3g、墙体;31、墙体本体;32、挡板;33、折边;34、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箱式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一箱式建筑模块。其中,该箱式模块化建筑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只包括一个箱式建筑模块,也可以包括多个箱式建筑模块。多个箱式建筑模块可以在同一平面上铺设。多个箱式建筑模块也可以进行堆叠。箱式建筑模块主要包括顶框、底框、竖立于顶框和底框之间的多个立柱及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框,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顶梁;/n底框,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底梁;所述底梁平行于所述顶梁,并位于所述顶梁的下方;所述底梁包括底梁本体及连接在所述底梁本体上的底梁连接件;所述底梁连接件上设有底梁连接孔;/n多个立柱,竖立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之间;所述立柱上设有立柱连接孔;/n至少一墙体;所述墙体的顶部与所述顶梁固定连接;所述墙体的两端设有端部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实现所述墙体与所述立柱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墙体的底部设有底部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实现所述墙体与所述底梁的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框,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顶梁;
底框,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底梁;所述底梁平行于所述顶梁,并位于所述顶梁的下方;所述底梁包括底梁本体及连接在所述底梁本体上的底梁连接件;所述底梁连接件上设有底梁连接孔;
多个立柱,竖立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之间;所述立柱上设有立柱连接孔;
至少一墙体;所述墙体的顶部与所述顶梁固定连接;所述墙体的两端设有端部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实现所述墙体与所述立柱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墙体的底部设有底部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实现所述墙体与所述底梁的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而形成整体结构的侧板、过渡板和安装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安装板平行间隔设置,并均竖向延伸,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侧板的顶部和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梁的侧部连接固定,所述过渡板搭接于所述底梁的顶部;
所述底梁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而形成整体结构的过渡板和安装板;所述过渡板搭接于所述底梁的顶部,所述安装板竖立于所述底梁的顶部,所述底梁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连接件呈方管状,包括四个侧壁,所述底梁连接孔设置于其中一所述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侧部设有立柱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及连接在所述立柱本体上的立柱连接件,所述立柱连接件凸伸出所述立柱本体的侧部,并与所述墙体对应,所述立柱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立柱连接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而形成整体结构的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一峰周永安吴颖王东陈丽贤陈洋程海建陈志鹏徐嘉浩何剑荣区树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集建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