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梁缝隙的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梁缝隙的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业民用建筑中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用墙体作为建筑物的围护及内部分隔,现有的非承重墙体施工,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砌体、抹灰、施工方才能开始作业,非承重墙体多采用砌块材料及轻质隔墙。采用砌块材料时,须技术工人现场用砂浆砌筑墙体,对工人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材料消耗大,且砌块墙体整体性差,抗震等级要求高时,须设圈梁构造柱。砌筑后须粉刷装饰,粉刷装饰层易出现空鼓,裂缝质量问题。采用轻质隔墙时,隔音效果差,保温性差,板缝不易处理等问题,仅用于无防火、防潮、和要求不高的普通隔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梁缝隙的连接方法,以提供一种预制墙体与待现浇上部梁缝隙连接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梁缝隙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S1、在预制墙体顶部铺设作为隔离层的橡胶垫;其中,预制墙体的顶部具有外露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梁缝隙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nS1、在预制墙体(5)顶部铺设作为隔离层的橡胶垫(1);其中,所述预制墙体(5)的顶部具有外露的钢筋(4),所述橡胶垫(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钢筋(4)穿过;在每根所述钢筋(4)的顶部套设钢套筒(3);所述钢套筒(3)为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的空心管;/nS2、将经上述处理的所述预制墙体(5),吊装到待现浇上部梁(2)的下方,并对所述预制墙体(5)位置定位后,再将所述预制墙体(5)升至上部梁(2)的梁底设计标高处,同时使所述钢套筒(3)伸入上部梁(2)内部;/nS3、浇筑上部梁(2),同时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梁缝隙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S1、在预制墙体(5)顶部铺设作为隔离层的橡胶垫(1);其中,所述预制墙体(5)的顶部具有外露的钢筋(4),所述橡胶垫(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钢筋(4)穿过;在每根所述钢筋(4)的顶部套设钢套筒(3);所述钢套筒(3)为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的空心管;
S2、将经上述处理的所述预制墙体(5),吊装到待现浇上部梁(2)的下方,并对所述预制墙体(5)位置定位后,再将所述预制墙体(5)升至上部梁(2)的梁底设计标高处,同时使所述钢套筒(3)伸入上部梁(2)内部;
S3、浇筑上部梁(2),同时使得所述钢套筒(3)也锚入上部梁(2)内部;
S4、待现浇上部梁(2)达到设计强度后,将预制墙体(5)下落,使得所述钢套筒(3)与所述预制墙体(5)顶部的钢筋(4)分离,再取掉所述橡胶垫(1);
S5、待上部梁(2)受力变形发生徐变后,给钢套筒(3)内部加入植筋胶,在预制墙体(5)顶部铺设粘结砂浆;提升预制墙体(5),使钢筋(4)锚固于钢套筒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梁缝隙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1)的外形尺寸与所述预制墙体(5)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橡胶垫(1)的厚度1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梁缝隙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5)顶部具有多根外露的电路管(6),所述上部梁(2)内部具有多根电路管(6)、且外露于所述上部梁(2)的底部,所述连接方法为:
S1、在预制墙体(5)顶部铺设作为隔离层的橡胶垫(1);将各个位于所述预制墙体(5)顶部的电路管(6)穿过所述橡胶垫(1),然后在所述电路管(6)的顶部套设电管连接套管(7);再将所述电管连接套管(7)一一对应的插入上方的位于所述上部梁(2)底部的电路管(6),以将上下所述电路管(6)连接;所述电管连接套管(7)为两端敞口的空心管;
S2、将经上述处理的所述预制墙体(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