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46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0
一种空气烤箱,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内部并具有加热腔体的内胆及铰接在主体上并位于内胆前部的门体,主体前部具有与内胆相接的开口,门体位于开口前部;所述门体上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具有设置在门体上的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电机、连接在加热腔体上部的鼓风腔体及位于鼓风腔体上部并与主体外部连通的散热腔体,散热腔体与第一散热通道的输出口连通;所述电机具有向下依次伸入散热腔体和鼓风腔体的转轴,转轴上固接有位于散热腔体内的上扇叶及位于鼓风腔体内的下扇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散热通道的设置有利于门体的散热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烤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烤箱。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气烤箱门体上没有配置散热结构,空气烤箱运行时,其内胆的热量会不断辐射到门体上,导致门体的温度升高,烹饪完成后用户触摸门体时容易造成烫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空气烤箱,其第一散热通道的设置有利于门体的散热降温。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气烤箱,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内部并具有加热腔体的内胆及铰接在主体上并位于内胆前部的门体,主体前部具有与内胆相接的开口,门体位于开口前部;所述门体上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具有设置在门体上的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电机、连接在加热腔体上部的鼓风腔体及位于鼓风腔体上部并与主体外部连通的散热腔体,散热腔体与第一散热通道的输出口连通;所述电机具有向下依次伸入散热腔体和鼓风腔体的转轴,转轴上固接有位于散热腔体内的上扇叶及位于鼓风腔体内的下扇叶。所述输入口设置在门体的底部和/或左侧部和/或右侧部和/或前部。所述输出口设置在门体内侧面的上部;所述主体前部设置有位于开口上方并与输出口相对连通的吸风口,吸风口与散热腔体连通。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分别与散热腔体和主体外部连通的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后端贯通主体的后部并与主体外部连通。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与鼓风腔体连通的排湿通道;所述排湿通道的后端贯通主体的后部并与主体外部连通。所述内胆上方依次设置有均位于主体内的安装板、内导风罩及外导风罩;所述安装板和内导风罩之间构成鼓风腔体,内导风罩和外导风罩之间构成散热腔体,外导风罩和主体之间构成电器腔;所述电机设置在外导风罩上并位于电器腔内,吸风口与电器腔连通;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电器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外导风罩上设有与电器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连接在内导风罩和外导风罩后部的排气罩;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和排湿通道均设置在排气罩上,第二散热通道位于排湿通道上部。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主体的侧部和/或上部和/或后部。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从门体的下部延伸至门体的上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空气烤箱,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内部并具有加热腔体2的内胆3及铰接在主体1上并位于内胆3前部的门体4,主体1前部具有与内胆3相接的开口,门体4位于开口前部;所述门体4上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5,第一散热通道5具有设置在门体4上的输入口6和输出口7;所述门体4为双层结构,其内部具有第一散热通道5。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有电机8、连接在加热腔体2上部的鼓风腔体9及位于鼓风腔体9上部并与主体1外部连通的散热腔体10,散热腔体10与第一散热通道5的输出口7连通;所述电机8具有向下依次伸入散热腔体10和鼓风腔体9的转轴,转轴上固接有位于散热腔体10内的上扇叶11及位于鼓风腔体9内的下扇叶12,即空气烤箱的散热和排湿功能依靠单个的电机8实现,无需配置两个不同的电机,有利于降低空气烤箱的成本。所述第一散热通道5和散热腔体10之间构成散热通路,空气烤箱加热运行时,电机8带动上扇叶11运行,促进主体1外部温度较低的空气经第一散热通道5的输入口6进入到第一散热通道5内并依次经过第一散热通道5的输出口7和主体1的散热腔体10,最终排出至主体1外,由此实现门体4和主体1散热腔体10的降温散热,避免用户接触门体1时的烫伤。由于电机8的运行带动,空气从门体外部流入门体4内以及从门体4流向主体1内,因此,在门体4外围、门体4和主体1之间会形成负压;一般情况下,门体4的内侧面上或者主体1开口的外侧会设置有密封条,当门体4关闭在主体1开口前部时,实现内胆3前部和门体4之间的密封;但是,密封条的设置并不能完全保证内胆3和门体4之间的密封,如加热过程中密封条处出现小量的空气泄露(该部分泄露的空气并不影响空气烤箱的加热运行,泄露量较小且属于正常范围内,且重复关闭调整门体4仍可能存在),并且烹饪的食物产生的烟气较为明显时,则该部分的空气会在门体4四周扩散,影响用户体验;而由于电机8运行时,门体4外围、门体4和主体1之间形成了负压,该部分泄露的空气会在负压的情况下被快速吸引至门体4、主体1内部,避免该部分空气在门体4四周扩散,使得用户察觉不了该部分空气的泄露,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口6设置在门体4的底部和/或左侧部和/或右侧部和/或前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口6设置在门体4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口7设置在门体4内侧面的上部;所述主体1前部设置有位于开口上方并与输出口7相对连通的吸风口13,吸风口13与散热腔体10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分别与散热腔体10和主体1外部连通的第二散热通道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通道14的后端贯通主体1的后部并与主体1外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与鼓风腔体9连通的排湿通道15;所述排湿通道15的后端贯通主体1的后部并与主体1外部连通。所述排湿通道15和第二散热通道14构成主体1的双排风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内胆3上方依次设置有均位于主体1内的安装板16、内导风罩17及外导风罩18;所述内胆3内设置有位于安装板16下方的加热器,安装板4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安装板16和内导风罩17之间构成鼓风腔体9,内导风罩17和外导风罩18之间构成散热腔体10,外导风罩18和主体1之间构成电器腔19;所述电机8设置在外导风罩18上并位于电器腔19内,吸风口13与电器腔19连通;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与电器腔19连通的第一进风口20,外导风罩18上设有与电器腔19连通的第二进风口21。所述第二进风口21设置在与电机8相对的外导风罩18上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16上设置有连接在内导风罩17和外导风罩18后部的排气罩22;所述第二散热通道14和排湿通道15均设置在排气罩22上,第二散热通道14位于排湿通道15上部。所述外导风罩18、内导风罩17、排气罩22用于分隔散热腔体10和加热腔体2,避免加热腔体2内部的高温气体与散热腔体10的低温气体混合,有利于降低电器腔19、散热腔体10的温度。所述空气烤箱的加热器进行加热,电机8运行,通过下扇叶12的带动,加热腔体2内的热气体不断地在加热腔体2内部流动,食物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汽通过排湿通道15排出主体1外部,同时,亦有小部分热气体经排湿通道15排出空气烤箱外部,由此实现食物的快速烹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内部并具有加热腔体(2)的内胆(3)及铰接在主体(1)上并位于内胆(3)前部的门体(4),主体(1)前部具有与内胆(3)相接的开口,门体(4)位于开口前部;/n所述门体(4)上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5),第一散热通道(5)具有设置在门体(4)上的输入口(6)和输出口(7);/n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有电机(8)、连接在加热腔体(2)上部的鼓风腔体(9)及位于鼓风腔体(9)上部并与主体(1)外部连通的散热腔体(10),散热腔体(10)与第一散热通道(5)的输出口(7)连通;/n所述电机(8)具有向下依次伸入散热腔体(10)和鼓风腔体(9)的转轴,转轴上固接有位于散热腔体(10)内的上扇叶(11)及位于鼓风腔体(9)内的下扇叶(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内部并具有加热腔体(2)的内胆(3)及铰接在主体(1)上并位于内胆(3)前部的门体(4),主体(1)前部具有与内胆(3)相接的开口,门体(4)位于开口前部;
所述门体(4)上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5),第一散热通道(5)具有设置在门体(4)上的输入口(6)和输出口(7);
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有电机(8)、连接在加热腔体(2)上部的鼓风腔体(9)及位于鼓风腔体(9)上部并与主体(1)外部连通的散热腔体(10),散热腔体(10)与第一散热通道(5)的输出口(7)连通;
所述电机(8)具有向下依次伸入散热腔体(10)和鼓风腔体(9)的转轴,转轴上固接有位于散热腔体(10)内的上扇叶(11)及位于鼓风腔体(9)内的下扇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口(6)设置在门体(4)的底部和/或左侧部和/或右侧部和/或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口(7)设置在门体(4)内侧面的上部;
所述主体(1)前部设置有位于开口上方并与输出口(7)相对连通的吸风口(13),吸风口(13)与散热腔体(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分别与散热腔体(10)和主体(1)外部连通的第二散热通道(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14)的后端贯通主体(1)的后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秀能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格福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