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43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水杯,包括杯体以及盖合于杯体上的杯盖,所述杯体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的底部位于外壳内设有厚膜加热板,所述厚膜加热板包括两层层叠设置并用于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发热膜电连接的电源接口,所述电热水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发热膜电连接并向外延伸出外壳的电源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厚膜加热板上直接设置两层可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从而使该热水杯可实现家用、车载两种电源直接接入,无需外配电源转换器,携带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水杯
本技术涉及热水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杯。
技术介绍
在电热水杯结构中,必须将发热体组件通过一定的安装方式固定在内胆的底部或下部,现有的电热水杯一般包括杯盖,杯体,发热体及电源底座,杯体内设有内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热水杯,发热部件只能接入一种电源,其中家用型一般接AC220V,而车载型一般接DC12V/24V,因不能同时兼容两种电源,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需要外配电源转换器,携带和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热水杯,通过在厚膜加热板上直接设置两层可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从而使该热水杯可实现家用、车载两种电源直接接入,无需外配电源转换器,携带使用方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热水杯,包括杯体以及盖合于杯体上的杯盖,所述杯体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的底部上并位于外壳内设有厚膜加热板,所述厚膜加热板包括两层层叠设置并用于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发热膜电连接的电源接口,所述电热水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发热膜电连接并向外延伸出外壳的电源线。进一步的,所述厚膜加热板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由上往下依次叠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与所述内胆的底部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基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内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不锈钢板。进一步的,所述厚膜加热板上设有用于分别连通第一发热膜的两极的第一接电触点和第二接电触点以及用于分别连通第二发热膜的两极的第三接电触点和第四接电触点,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接电触点和第二接电触点电连接,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第三接电触点和第四接电触点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接口与外部的DC12/24V电源连接,所述电源线与外部的AC220V电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线的游离末端设有两芯插头或三芯插头。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底部与外壳的下端之间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源线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为开口,且所述开口处设有盖合的底盖。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的内侧端设有可拆卸的隔板,所述厚膜加热板和电源线分设于所述隔板的内外两侧,所述隔板上设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线孔。进一步的,所述底盖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用于供电源线穿过的U形槽口,且所述底盖的转动端与所述U形槽口分设于所述外壳的两侧。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厚膜加热板上直接设置两层可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且在电热水杯上设置电源接口和电源线两种不同的电源接入方式分别与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电连接,从而使该热水杯可实现家用、车载两种电源直接接入进行加热,无需外配电源转换器,携带使用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另外,在外壳的底部设有容置电源线的容置腔,在不使用电源线接电加热时,将电源线收纳在容置腔内,使该电热水杯具有整体性和美观性的特点,而容置腔底部设置的底盖,可方便电源线的取出与收纳;还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U形槽口,一是可利用该U形槽口可方便打开底盖,二是在利用电源线接入电源中进行加热时,电源线可卡在U形槽口内并穿出,这样可使电热水杯的底面平整,方便竖直放置,避免因电源线的存在而导致电热水杯不好安放。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电热水杯且其下端具有透视窗口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电热水杯的底部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厚膜加热板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正文中如有“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电热水杯,包括杯体1以及盖合于杯体1上的杯盖2,杯体1与杯盖2通过螺纹连接,杯体1包括外壳11和设于外壳11内的内胆12,通过外壳可实现表面的放热功能,内胆12的底部上并位于外壳11内设有厚膜加热板3,厚膜加热板3包括两层层叠设置并用于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31和第二发热膜32,第一发热膜31用于接入DC12/24V电源,第二发热膜32用于接入AC220V电源,外壳11上设有与第一发热膜31的两极电连接的电源接口13,该电源接口13优选为USB接口,电热水杯还包括与第二发热膜32的两极电连接并向外延伸出外壳11的电源线14,从而利用电源接口与外部的DC12/24V电源连接,利用电源线与外部的AC220V电源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厚膜加热板上直接设置两层可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且在电热水杯上设置电源接口和电源线两种不同的电源接入方式分别与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电连接,从而使该热水杯可实现家用、车载两种电源直接接入进行加热,无需外配电源转换器,携带使用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具体的,厚膜加热板3还包括基板33,第一发热膜31和第二发热膜32由上往下依次叠置于基板33上,基板33与内胆12的底部贴合,从而发热膜接入电源后发出的热量通过基板传递给内胆,进而对内胆中的水加热。具体的,基板3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内胆12的底部固定在一起,确保两者紧密贴合,提高传热效果和效率,避免因贴合不密切导致传热不良。具体的,厚膜加热板3上设有用于分别连通第一发热膜31的两极的第一接电触点34和第二接电触点35以及用于分别连通第二发热膜32的两极的第三接电触点36和第四接电触点37,电源接口与第一接电触点34和第二接电触点35电连接,从而通过电源接口可使第一发热膜与外部DC12/24V的电源连通,电源线与第三接电触点36和第四接电触点37电连接,从而通过电源线可使第二发热膜与外部AC220V的电源连通;且第一接电触点34、第二接电触点35、第三接电触点36和第四接电触点37均位于第一发热膜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内胆12的底部与外壳的下端之间设有用于容置电源线14的容置腔15,容置腔15的底部为开口,且开口处转动设有盖合的底盖16,该底盖的外径等于或微大于开口的内径,方便两者套合牢固,通过设置的底盖可方便电源线的取出与收纳。具体的,外壳11的底部设有用于供电源线14穿过的U形槽口17,且底盖16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水杯,包括杯体以及盖合于杯体上的杯盖,所述杯体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底部上并位于外壳内设有厚膜加热板,所述厚膜加热板包括两层层叠设置并用于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发热膜电连接的电源接口,所述电热水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发热膜电连接并向外延伸出外壳的电源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水杯,包括杯体以及盖合于杯体上的杯盖,所述杯体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底部上并位于外壳内设有厚膜加热板,所述厚膜加热板包括两层层叠设置并用于接入不同电源的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发热膜电连接的电源接口,所述电热水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发热膜电连接并向外延伸出外壳的电源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板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发热膜和第二发热膜由上往下依次叠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与所述内胆的底部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内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不锈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板上设有用于分别连通第一发热膜的两极的第一接电触点和第二接电触点以及用于分别连通第二发热膜的两极的第三接电触点和第四接电触点,所述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先明潘家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圜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