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美玲专利>正文

一种鸣笛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438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鸣笛壶盖,包括一盖体以及组设于所述盖体上的一手柄,还包括一中空发声件,组设于所述盖体内表面,所述中空发声件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通孔和一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鸣笛壶盖不仅有效防止蒸汽的泄漏,保证鸣音效果,还避免壶内气压过大而导致沸水从壶内出水处喷出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鸣笛壶盖
本技术涉及炊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鸣笛壶盖。
技术介绍
烧水壶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因无任何提醒装置,经常会因烧水时间过长而导致被烧干。申请号为201520818053.4的一种水沸鸣笛壶盖解决了以上问题,其通过在壶盖内部设有一发声器,使得在水沸腾后,发声器会发生声响以提醒用户。虽然该专利具有水沸腾后的提醒功能,但该专利还存在以下不足:1.其在发声器嵌装于壶盖的结合处上设有密封圈来防止蒸汽泄漏,但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密封圈会出现老化的现象,从而导致漏气,进而影响鸣音效果。2.由于煮沸过程中,壶内气流压力过大,而壶盖的构造无法释放壶内压力,容易导致沸水从壶内的出水处喷出。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鸣笛壶盖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蒸汽泄漏,保证鸣音效果,还可避免壶内气压过大而导致沸水从水壶出水处喷出的鸣笛壶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鸣笛壶盖,包括一盖体以及组设于所述盖体上的一手柄,还包括:一中空发声件,组设于所述盖体内表面,所述中空发声件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通孔和一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孔径相同。作为优选,所述盖体包括一头部、一尾部及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一腰部。作为优选,所述头部为平面设置,其上设有一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且当所述中空发声件组设于所述盖体内表面时,其上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气孔同心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孔比第一通孔直径大1mm。作为优选,所述腰部为斜面设置,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二气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2-8mm。作为优选,所述腰部设有等距排列的三个第二气孔,且每个第二气孔的孔径为2-9mm。作为优选,所述中空发声件为空心圆柱体,其包括具有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面,和由所述下端面向上延伸形成的环侧壁,及设于所述环侧壁上的具有第一通孔的上端面。作为优选,所述下端面和所述环侧壁一体成型,所述上端面焊接于所述头部内表面上。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效效果: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通过将中空发声件焊接在盖体内表面上,能够有效避免中空发声件与盖体结合处出现漏气的情况,保证鸣音效果。2.由于盖体头部为平面设置,使得中空发声件能够更好地与盖体贴合,防止气压流失,进一步地避免影响中空发声件的鸣音效果。3.在盖体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有助于释放壶内的部分气压,以免壶内气压过大而导致沸水从壶内出水处喷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鸣笛壶盖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鸣笛壶盖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鸣笛壶盖中中空发声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端部”、“前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鸣笛壶盖,包括一盖体1、组设于盖体1上的一手柄2,以及一组设于盖体1内表面的中空发声件3。其中,中空发声件3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通孔331和一第二通孔311,且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11孔径相同,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11的直径为2-8mm,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11的直径为4mm。具体地,中空发声件3为空心圆柱体,其包括具有第二通孔311的下端面31,和由下端面31向上延伸形成的环侧壁32,及设于环侧壁32上的具有第一通孔331的上端面33,下端面31和环侧壁32一体成型,可避免中空发声件3存在漏气的可能性;同时,上端面33焊接于头部11内表面上,以代替密封圈防漏气的连接方式,有效避免中空发声件3与盖体1结合处因密封圈老化导致漏气的可能性发生,保证鸣音的效果。盖体1包括一头部11、一尾部13及连接头部11和尾部13的一腰部12;其中,头部11为平面设置,其上设有一第一气孔111,第一气孔111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331的孔径(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孔111比第一通孔331直径大1mm),且当中空发声件3组设于盖体1内表面时,其上的第一通孔331与第一气孔111同心设置,即中空发声件3与第一气孔111形成一蒸汽由内向外散发的通道,且蒸汽在中空处的流速小于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11处的流速;该腰部12为斜面设置,其上设有等距排列的三个孔径为2-9mm的第二气孔121(本实施例中第二气孔121的孔径为3mm),有助于释放壶内的部分气压,以免壶内气压过大而导致沸水从壶内出水处喷出。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通过将中空发声件焊接在盖体内表面上,能够有效避免中空发声件与盖体结合处出现漏气的情况,保证鸣音效果。2.由于盖体头部为平面设置,使得中空发声件能够更好地与盖体贴合,防止气压流失,进一步地避免影响中空发声件的鸣音效果。3.在盖体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有助于释放壶内的部分气压,以免壶内气压过大而导致沸水从壶内出水处喷出。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鸣笛壶盖,包括一盖体以及组设于所述盖体上的一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一中空发声件,组设于所述盖体内表面,所述中空发声件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通孔和一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鸣笛壶盖,包括一盖体以及组设于所述盖体上的一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中空发声件,组设于所述盖体内表面,所述中空发声件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通孔和一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鸣笛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一头部、一尾部及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一腰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鸣笛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为平面设置,其上设有一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且当所述中空发声件组设于所述盖体内表面时,其上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气孔同心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鸣笛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比所述第一通孔直径大1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何美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