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234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鳗鱼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一机房,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一机房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一除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一机房,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相连接,第一机房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一除磷装置,第一除磷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组成第一除磷腔室,第一除磷腔室内设有多个出气口,有利于大幅提升装置尾水除磷的效果和沉淀池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鳗鱼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溪滑、青鳝、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鳗鱼养殖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尾水,对尾水合理地治理,对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现有的鳗鱼养殖技术中,通常采用沉淀池对尾水进行沉淀处理,现有的用于鳗鱼养殖的沉淀池存在使用率低和除磷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率高且除磷效果好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一机房,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一机房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一除磷装置,所述第一除磷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组成第一除磷腔室,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内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第一除磷腔室顶部设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上挂设有多个石棉网,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四周包裹有第一薄膜,所述第一机房内设有第一空气泵和储药罐,所述第一空气泵通过管道与多个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储药罐通过管道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多个支撑柱由管道制成,且相连接处设有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绳索设置于第一除磷腔室的顶部,所述多个出气口设置于第一除磷腔室的底部。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储药罐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处设有第一计量泵。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第一计量泵采用隔膜计量泵。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有第一去杂装置,所述第一去杂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收杂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接,且第一电机伸出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收杂体相连接,所述第一收杂体呈锅体状,且开口端朝上。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第三沉淀池底部设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通过管道与第一沉淀池相连接。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处设有第二抽水泵。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第三沉淀池内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装置,所述第一出水装置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出水段、第一过渡段和第二出水段,所述第一出水段和第二出水段均呈喇叭状,所述第一出水段上设有第一放置腔室,所述第一放置腔室内设有水质检测装置。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储药罐包括多个罐体,所述多个罐体均通过管道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上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中,所述多个出气口呈圆盘状。(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一机房,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相连接,第一机房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一除磷装置,第一除磷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组成第一除磷腔室,第一除磷腔室内设有多个出气口,第一除磷腔室顶部设有第一绳索,第一绳索上挂设有多个石棉网,第一除磷腔室四周包裹有隔膜,第一机房内设有第一空气泵和储药罐,第一空气泵通过管道与多个出气口相连接,储药罐通过管道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有利于大幅提升装置尾水除磷的效果和沉淀池的使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第三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第一除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第一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第一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第一机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第一除磷装置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第一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第三沉淀池;4:第一机房;5:第一除磷装置;6:多个支撑柱;7:第一除磷腔室;8:多个出气口;9:第一绳索;10:多个石棉网;11:第一薄膜;12:第一空气泵;13:储药罐;14:第一转接头;15:第一计量泵;16:第一去杂装置;17:第一电机;18:第一连接杆;19:第一收杂体;20:第一抽水泵;21:第二抽水泵;22:第一出水口;23:第一出水装置;24:第一出水段;25:第一过渡段;26:第二出水段;27:第一放置腔室;28:水质检测装置;29:多个罐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一机房,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相连接,第一机房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一除磷装置,第一除磷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组成第一除磷腔室,第一除磷腔室内设有多个出气口,第一除磷腔室顶部设有第一绳索,第一绳索上挂设有多个石棉网,第一除磷腔室四周包裹有隔膜,第一机房内设有第一空气泵和储药罐,第一空气泵通过管道与多个出气口相连接,储药罐通过管道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一机房,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一机房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一除磷装置,所述第一除磷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组成第一除磷腔室,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内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第一除磷腔室顶部设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上挂设有多个石棉网,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四周包裹有第一薄膜,所述第一机房内设有第一空气泵和储药罐,所述第一空气泵通过管道与多个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储药罐通过管道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工作原理:首先将鳗鱼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水打入第一沉淀池内,经过第一沉淀池沉淀后,打开第二抽水泵将尾水打入第二沉淀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一机房,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一机房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一除磷装置,所述第一除磷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组成第一除磷腔室,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内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第一除磷腔室顶部设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上挂设有多个石棉网,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四周包裹有第一薄膜,所述第一机房内设有第一空气泵和储药罐,所述第一空气泵通过管道与多个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储药罐通过管道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一机房,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一机房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一除磷装置,所述第一除磷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组成第一除磷腔室,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内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第一除磷腔室顶部设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上挂设有多个石棉网,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四周包裹有第一薄膜,所述第一机房内设有第一空气泵和储药罐,所述第一空气泵通过管道与多个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储药罐通过管道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柱由管道制成,且相连接处设有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除磷腔室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绳索设置于第一除磷腔室的顶部,所述多个出气口设置于第一除磷腔室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罐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接处设有第一计量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量泵采用隔膜计量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鳗鱼养殖的尾水处理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帅陈大照林锋陈烁陈在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大昌盛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