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619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用于生活污水的应急处理,包括混凝区、絮凝区、反应区、沉淀区和外接管道,所述混凝区、絮凝区、反应区和沉淀区由前到后依次设置,生活污水经由外接管道注入,依次经过混凝区、絮凝区、反应区和沉淀区处理后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生活污水进入装置时水流自身的动力将生活污水与药剂进行混合及搅拌,实现在装置内部不设置动力装置的目的,减少因增设设备带来的故障率;通过回流阀将回流管与进水管连接,利用水流动力实现了污泥絮体的无外接动力回流,保证了污泥絮状的同时,减少了设备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使其处理后能够达到直排市政管网的要求,成为污水处理行业中至关重要的话题。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是化粪池的预处理,涉及餐饮的行业,污水排管前需要进行隔油处理。若排水稳定在排管标准一下,需要进一步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预处理的方法有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有生物处理法。但混凝沉淀工艺反应速度较慢,污泥收集效率较低,出水的净化效果也不佳。同时随着市政管网对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现有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政府部门的排放要求。所以目前大部分生活污水开始使用生化处理的工艺,但该工艺也存在部分问题:一是占地面积较大,所需设备设施种类繁多,空间利用率较低;二是反应速度也相对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才能完成净化。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生产出高效澄清设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等产品,克服了占地面积大和反应速度慢的问题,但其设备组成中仍存在着待优化方面,具体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搅拌环节,需要采用机械搅拌装置使药剂和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反应;二是污泥絮体回流环节,需要采用设备污泥回流泵来实现絮体和原水杂质颗粒的接触和吸附。上述环节的具体问题如下:机械搅拌环节存在以下问题:一,搅拌机体积较大,设备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机械的检修和维修需人工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二,机械搅拌增加了电气控制点,提高了整体系统的电耗和故障率;三,在机械搅拌器的搅拌下水流与搅拌杆同心旋转,流态相对稳定,只有在搅拌叶轮处存在紊流现象,若要达到很好的搅拌效果,需要增加搅拌时间,导致搅拌效率较低;四,絮体结构容易被叶桨打散,影响混凝成效,进而降低处理效率。污泥絮体回流环节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混凝池和沉淀池前后液位一致,若要回流需要增设污泥回流泵,不仅增加了电气控制点,同时增加了电耗;二,增加了回流泵,回流污泥在水泵叶轮的作用下絮体结构被打碎,从而影响了絮体与原水中杂质的接触和吸附的能力,限制了混凝剂的作用、降低了出水的澄清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具有无动力水力混合搅拌和无动力污泥回流的特性,保证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并得益于装置的处理能力强,沉淀池出水的悬浮物和浊度指数较低,保证了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用于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前的预处理,包括混凝区、絮凝区、反应区、沉淀区和外接管道,所述混凝区、絮凝区、反应区和沉淀区由前到后依次设置,生活污水经由外接管道注入,依次经过混凝区、絮凝区、反应区和沉淀区处理后排出;所述外接管道包括进水管、加药管和回流管,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混凝区上,所述加药管分别与混凝区和絮凝区连接,所述回流管设在外部,并与沉淀区连接,所述回流管的末端连接在进水管上。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区包括混凝仓和混合导流管,所述混凝仓通过隔板分割为混凝混合仓和混凝反应仓,所述混凝反应仓设在混凝混合仓的左右两侧,所述混合导流管竖向设在混凝混合仓中;所述进水管与混凝混合仓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混合导流管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区包括絮凝仓和混合导流管,所述絮凝仓通过隔板与混凝仓隔开,所述絮凝仓通过混凝出水管与混凝反应仓连接,所述混合导流管竖向设在絮凝仓中;所述混凝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混凝反应仓连接,所述混凝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絮凝仓内的混合导流管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区通过过水口与絮凝区连通,所述反应区内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絮凝仓的仓壁形成导流槽,所述过水口设在絮凝仓的仓壁上,位于导流槽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包括沉积区、过滤区和溢流区,所述沉积区、过滤区和溢流区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沉积区与反应区连通,所述溢流区上设有污水出水管。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混合仓与混凝反应仓之间的隔板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位于混凝混合仓的底部;所述混凝出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在混凝反应仓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加药管包括加药管一和加药管二,所述加药管一的出口端连接在进水管的出水口处,所述加药管二的出口端连接在混凝出水管的出水口处。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的始端与积泥斗连接,所述沉积区通过排泥阀与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的末端通过射流阀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外接动力;所述回流管上设有透明段。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区包括斜板和滤水板,所述斜板间隔设置在滤水板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导流管悬空设置在混凝混合仓和絮凝仓的内腔中部;所述混合导流管包括直流段和导流喇叭口,所述导流喇叭口相背设置在直流段的上下两端。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利用生活污水进入装置时水流自身的动力将生活污水与药剂进行混合及搅拌,实现在装置内部不设置动力装置的目的,减少因增设设备带来的故障率,同时提高了混合反应的效果;通过回流阀将回流管与进水管连接,利用水流动力实现了污泥絮体的无外接动力回流,保证了污泥絮状的同时,减少了设备投入;设置混合导流管在水流动力作用下,使得仓内污水形成环形回流,利用环形回流将污水与药剂进行充分混合及搅拌,实现了不设置动力搅拌进行污水混合的目的,提高了混合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数量、运行成本及故障率;混凝混合仓和混凝反应仓组成混凝区,在环状回流中实现污水的加药混合和充分搅拌,在混凝反应仓中的缓流中进行充分反应,通过水流的不同流速实现先搅拌后反应,保证污水的充分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竖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前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混凝区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絮凝区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沉淀区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混凝区,11-混合导流管,12-混凝混合仓,121-过水孔,13-混凝反应仓,2-絮凝区,21-絮凝仓,211-混凝出水管,212-过水口,3-反应区,31-导流板,4-沉淀区,41-沉积区,42-过滤区,43-溢流区,431-污水出水管,5-外接管道,51-进水管,52-加药管,521-加药管一,522-加药管二,53-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用于生活污水的排入市政管网前的预处理,其特征是,包括混凝区(1)、絮凝区(2)、反应区(3)、沉淀区(4)和外接管道(5),所述混凝区(1)、絮凝区(2)、反应区(3)和沉淀区(4)由前到后依次设置,生活污水经由外接管道(5)注入,依次经过混凝区(1)、絮凝区(2)、反应区(3)和沉淀区(4)处理后排出;/n所述外接管道(5)包括进水管(51)、加药管(52)和回流管(53),所述进水管(51)连接在混凝区(1)上,所述加药管(52)分别与混凝区(1)和絮凝区(2)连接,所述回流管(53)设在外部,并与沉淀区(4)连接,所述回流管(53)的末端连接在进水管(51)上;/n所述混凝区(1)包括混凝仓和混合导流管(11),所述混凝仓通过隔板分割为混凝混合仓(12)和混凝反应仓(13),所述混凝反应仓(13)设在混凝混合仓(12)的左右两侧,所述混合导流管(11)竖向设在混凝混合仓(12)中;/n所述进水管(51)与混凝混合仓(12)连接,所述进水管(51)的出水口位于混合导流管(11)的底端;/n所述沉淀区(4)包括沉积区(41)、过滤区(42)和溢流区(43),所述沉积区(41)、过滤区(42)和溢流区(43)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沉积区(41)与反应区(3)连通,所述溢流区(43)上设有污水出水管(4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用于生活污水的排入市政管网前的预处理,其特征是,包括混凝区(1)、絮凝区(2)、反应区(3)、沉淀区(4)和外接管道(5),所述混凝区(1)、絮凝区(2)、反应区(3)和沉淀区(4)由前到后依次设置,生活污水经由外接管道(5)注入,依次经过混凝区(1)、絮凝区(2)、反应区(3)和沉淀区(4)处理后排出;
所述外接管道(5)包括进水管(51)、加药管(52)和回流管(53),所述进水管(51)连接在混凝区(1)上,所述加药管(52)分别与混凝区(1)和絮凝区(2)连接,所述回流管(53)设在外部,并与沉淀区(4)连接,所述回流管(53)的末端连接在进水管(51)上;
所述混凝区(1)包括混凝仓和混合导流管(11),所述混凝仓通过隔板分割为混凝混合仓(12)和混凝反应仓(13),所述混凝反应仓(13)设在混凝混合仓(12)的左右两侧,所述混合导流管(11)竖向设在混凝混合仓(12)中;
所述进水管(51)与混凝混合仓(12)连接,所述进水管(51)的出水口位于混合导流管(11)的底端;
所述沉淀区(4)包括沉积区(41)、过滤区(42)和溢流区(43),所述沉积区(41)、过滤区(42)和溢流区(43)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沉积区(41)与反应区(3)连通,所述溢流区(43)上设有污水出水管(4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管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絮凝区(2)包括絮凝仓(21)和混合导流管(11),所述絮凝仓(21)通过隔板与混凝仓隔开,所述絮凝仓(21)通过混凝出水管(211)与混凝反应仓(13)连接,所述混合导流管(11)竖向设在絮凝仓(21)中;
所述混凝出水管(211)的进水口与混凝反应仓(13)连接,所述混凝出水管(211)的出水口位于絮凝仓(2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李军杨建张清云耿政刘锡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水利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