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和焊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216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直线驱动机构和焊接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含若干适于装夹待焊管的装夹组件,并带动所述待焊管沿待焊管的中心轴方向运动;所述焊接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压板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待焊管焊接部位的内侧面;所述压板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压板组件从两侧斜向挤压所述待焊管的焊接部位的外侧面,两组所述压板组件之间留有长型焊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直线驱动机构输送待焊接管,利用两组斜向挤压的压板组件与支撑组件的配合将待焊接管的焊接部位夹紧,保证焊接部位精确定位夹紧,压板组件和支撑组件的长度可以无限延长,因此可以适用任意长度的待焊接管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和焊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和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截面为八边形的异形待焊管,待焊管卷成管状后需要将两侧连接边对焊,当待焊管长度较长时(长达4500mm),待焊管的焊接边也很长,现有的焊接装夹装置无法实现待焊管的稳定装夹和定位,并且也没有适合该异形待焊管的一体实现待焊管装夹、输送、退出和拆卸的焊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装夹装置无法应用于异形大尺寸的待焊管的焊接工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和焊接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直线驱动机构和焊接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含若干适于装夹待焊管的装夹组件,并带动所述待焊管沿待焊管的中心轴方向运动;所述焊接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压板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待焊管焊接部位的内侧面;所述压板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压板组件从两侧斜向挤压所述待焊管的焊接部位的外侧面,两组所述压板组件之间留有长型焊接口。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长型焊接口正下方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远离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一端与第一立柱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压板组件上固定有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能够钩住所述横梁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开关门和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连接于固定部件上,所述开关门上具有与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的中间铰接轴、与所述压板组件转动连接的端部铰接轴和适于钩住所述横梁端部的钩槽,所述钩槽和所述端部铰接轴位于中间铰接轴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上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设置有与钩槽配合的限位凸块。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顶部安装有铜垫板,所述铜垫板与所述横梁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有中空的水槽,所述水槽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贯通。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固定框架、压板、连接杆、伸缩弹簧和气囊,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压板,所述气囊位于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压板之间,所述伸缩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并抵在所述固定框架上背对所述压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压板、连接杆、伸缩弹簧和气囊在待焊管的中心轴方向上布置有多组。进一步的,所述装夹组件包括底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固定于所述底板底部的升降组件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与第二滑动座上的第一仿形夹具和第二仿形夹具。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底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一仿形夹具和第二仿形夹具共同夹紧待焊管,所述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之间连接有滑动气缸,所述滑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待焊管的中心轴垂直布置。进一步的,装夹组件还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滑动座铰接于点A,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滑动座铰接于点B,第二连杆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铰接点A与铰接点B之间距离。进一步的,相邻所述装夹组件中的升降组件通过同步杆相连,且每个同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联轴器。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机器人和以上所述的待焊管推送装置,所述焊接机器人通过所述长型焊接口焊接所述待焊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待焊管推送装置和焊接系统,通过直线驱动机构输送待焊接管,利用两组斜向挤压的压板组件与支撑组件的配合将待焊接管的焊接部位夹紧,保证焊接部位精确定位夹紧,压板组件和支撑组件的长度可以无限延长,因此可以适用任意长度的待焊接管焊接。(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待焊管推送装置和焊接系统,所述支撑组件为长条形的横梁,横梁的一端连接锁死机构,当待焊管处于向横梁方向运动状态时,锁死机构打开,为待焊管让出运动空间,横梁的端部从待焊管的末端伸出时,锁死机构锁死,使横梁的端部固定,提高结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待焊管推送装置和焊接系统,所述压板组件利用鼓起的气囊挤压压板,使压板压向待焊管,当焊接结束后,气囊放气收缩,压板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松开待焊管,从而实现焊接部位的自动装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焊接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M-M向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焊接机构的主视图;图7是压板下压状态下,图6的E-E向剖视图;图8是压板上抬状态下,图6的E-E向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装夹组件的侧视图;图10是实施例一中图9的G-G向剖视图;图11是实施例五中图9的G-G向剖视图。图中,1、底座,2、直线驱动机构,3、焊接机构,301、支撑组件,3011、横梁,30111、限位凸块,3012、铜垫板,3013、水槽,302、压板组件,3021、固定框架,3022、压板,3023、连接杆,3024、伸缩弹簧,3025、气囊,3026、连接座,4、装夹组件,401、底板,4011、轨道,402、第一滑动座,403、第二滑动座,404、第一仿形夹具,405、第二仿形夹具,406、滑动气缸,407、升降组件,4071、丝杆,4072、升降电机,4073、同步杆,4074、联轴器,408、第一连杆,409、第二连杆,410、第三连杆,5、长型焊接口,6、待焊管,7、第一立柱,8、第二立柱,9、直线导轨,10、齿条,11、驱动电机,12、齿轮,13、锁死机构,1301、开关门,1302、驱动气缸,1303、中间铰接轴,1304、端部铰接轴,1305、钩槽,14、焊接机器人,15、围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以待焊管6进入焊接机构3时的运动方向为前方,以待焊管6退出的方向为后方。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1上方的直线驱动机构2和焊接机构3;直线驱动机构2包含若干适于装夹待焊管6的装夹组件4,并带动待焊管6沿待焊管6的中心轴方向运动;焊接机构3包括支撑组件301和压板组件302,支撑组件301支撑待焊管6的焊接部位的内侧面;压板组件302设置有两组,两组压板组件302从两侧斜向挤压待焊管6的焊接部位的外侧面,两组压板组件302之间留有长型焊接口5。直线驱动机构2和焊接机构3均放置在底座1上,便于装置的整体搬运,直线驱动机构2整体可以相对底座1作直线运动,并带动待焊管6同步运动,装夹组件4用于装夹待焊管6,使待焊管6固定在直线驱动机构2上,焊接机构3用于焊接部位的装夹,支撑组件301夹在焊接部位的内侧面,压板组件302夹在焊接部位的外侧面,同时压板组件302设置两组,分别从焊接缝的两侧装夹,从而在中间留出长型焊接口5,供焊接设备伸入,两组压板组件302的设置使焊接缝的两侧被稳定夹紧,整体结构对称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直线驱动机构(2)和焊接机构(3);/n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包含若干适于装夹待焊管(6)的装夹组件(4),并带动所述待焊管(6)沿待焊管(6)的中心轴方向运动;/n所述焊接机构(3)包括支撑组件(301)和压板组件(302),所述支撑组件(301)支撑所述待焊管(6)焊接部位的内侧面;所述压板组件(30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压板组件(302)从两侧斜向挤压所述待焊管(6)的焊接部位的外侧面,两组所述压板组件(302)之间留有长型焊接口(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待焊管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直线驱动机构(2)和焊接机构(3);
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包含若干适于装夹待焊管(6)的装夹组件(4),并带动所述待焊管(6)沿待焊管(6)的中心轴方向运动;
所述焊接机构(3)包括支撑组件(301)和压板组件(302),所述支撑组件(301)支撑所述待焊管(6)焊接部位的内侧面;所述压板组件(30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压板组件(302)从两侧斜向挤压所述待焊管(6)的焊接部位的外侧面,两组所述压板组件(302)之间留有长型焊接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焊管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01)包括位于所述长型焊接口(5)正下方的横梁(3011),所述横梁(3011)上远离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的一端与第一立柱(7)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压板组件(302)上固定有锁死机构(13),所述锁死机构(13)能够钩住所述横梁(3011)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焊管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机构(13)包括开关门(1301)和驱动气缸(1302),所述驱动气缸(1302)连接于固定部件上,所述开关门(1301)上具有与所述驱动气缸(1302)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的中间铰接轴(1303)、与所述压板组件(302)转动连接的端部铰接轴(1304)和适于钩住所述横梁(3011)端部的钩槽(1305),所述钩槽(1305)和所述端部铰接轴(1304)位于中间铰接轴(130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焊管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011)的顶部安装有铜垫板(3012),所述铜垫板(3012)与所述横梁(3011)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有中空的水槽(3013),所述水槽(3013)沿所述横梁(3011)的长度方向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焊管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302)包括固定框架(3021)、压板(3022)、连接杆(3023)、伸缩弹簧(3024)和气囊(302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张宇韩辉季磊朱益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