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11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6
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其中揉盘底部设有放料阀,多个立柱固定于揉盘边沿,多个立柱顶端固定了一个顶架,顶架上端面装有轴承座,电机固定于轴承座之上,其输出轴与传动轴连接,同时以传动轴的轴身穿过轴承座内置轴承的内孔,揉桶固定于传动轴的末端,其内腔设有多个圆弧状筋板,揉盘上端面设有多个圆弧凸台状筋条,传动轴中段固定安装了横架,横架的多个延生臂上设有螺纹孔,多个压杆以其自身外螺纹穿过螺纹孔并与之形成螺旋传动,压杆下端抵住一个压盖,压杆上端设有手轮,当启动电机进行揉茶作业时,利用筋板与筋条的揉搓代替传统小揉桶沿中心公转的机构,充分利用了揉盘的尺寸空间,使所有筋条在同一时间全部进行作业,提高揉茶工序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
本技术属于茶叶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
技术介绍
揉茶机是茶叶揉捻工序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为了使杀青后的茶叶便于冲泡,需用揉茶机的揉压机构破坏茶叶的细胞组织使其溢出茶汁,同时对茶叶进行造型。现有揉茶机的揉茶方式是通过对压茶盖加压,并以电机驱动揉桶沿揉盘边沿进行旋转,使压茶盖下方的茶叶被揉盘上的筋条摩擦挤压,达到搓揉效果。因此,为使揉桶能容纳于揉盘之上并得到充分旋转,揉桶截面尺寸的设计必须远小于揉盘端面,而每次搓揉作业只能在揉桶底面进行,故而,揉茶工序的产量取决于揉桶截面尺寸,极大地限制了茶叶加工的生产效率;且揉捅沿中心的公转运动会造成较大的离心力,对于设备的传动配合及稳定性都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包括揉盘、揉桶、多个压盖、多个立柱、顶架、轴承座、传动轴、横架、压杆、电机,其中,揉盘边沿设有多个安装孔,并通过固定安装多个立柱固定于底面或平台之上,多个立柱的顶部共同支撑固定了一个顶架,顶架上端面固定装有轴承座,传动轴的轴身穿过轴承座自带轴承的内孔,并以其轴身下端固定连接揉桶,轴身上端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电机通过法兰固定安装于顶架上方,从而可以驱动揉桶旋转;揉桶内腔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弧状筋板,揉盘上端面设有多个圆弧凸台状的筋条,并通过传动轴与揉桶的固定连接,使筋条上端面与筋板下端面存在一个较小的间隔距离;传动轴的轴身还固定安装了一个横架,横架的多个延生臂上设有螺纹孔,多个压杆以其自身外螺纹穿过横架的螺纹孔形成螺旋传动关系,每一个压杆的下端面均抵住一个压盖,其上端设有手轮。当把待揉茶叶加入压盖之下时,通过拨动设置于压杆上端面的手轮,可以调节压盖与揉盘的间隙,从而控制茶叶所受的压力;而后开启电机使揉桶转动,通过筋板与筋条对茶叶不断施加揉搓力,由于筋板与筋条在形态设计上的扭曲方向相反,底层茶叶每次受到挤压的空间都会向中间逼近,导致经过揉搓的茶叶被陆续挤入中央,而后开启揉盘底部放料阀,得到合格的揉茶物料,再经后序处理得到茶叶成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以截面尺寸略小于揉盘的揉桶套合于其上并沿传动轴自转,利用筋板与筋条的揉搓代替传统小揉桶沿中心公转的机构,充分利用了揉盘的尺寸空间,使所有筋条在同一时间全部进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揉茶工序的生产效率。2.通过将揉桶设置在中央,并沿传动轴自转而带动筋板,使整体机构所受朝向四周的离心力处处相等并相互抵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揉桶公转所受的单向离心干扰,本技术具有更加稳固的结构,能有效提高揉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A-A。图中:1、揉盘,1a、筋条,1b、放料阀,2、揉桶,2a、筋板,3、压盖,4、立柱,5、顶架,6、轴承座,7、传动轴,8、横架,9、压杆,10、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包括揉盘1、揉桶2、四个压盖3、三个立柱4、顶架5、轴承座6、传动轴7、横架8、压杆9、电机10。所述揉盘1呈圆盘状,其底部中央设有用于释放茶叶的放料阀1b,其边沿还设有三个带孔的安装座,三个所述立柱4穿过揉盘1安装座固定于地面之上,并与安装座焊接使揉盘1固定;三个立柱4的顶端以焊接方式共同支撑并固定了一个所述顶架5,顶架5的上端面装有所述轴承座6,所述电机10的安装法兰固定于轴承座6上方,其输出轴与传动轴7连接,同时以传动轴7的轴身穿过轴承座6的内置轴承内孔,防止轴身晃动;所述揉桶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传动轴7的末端,揉桶7内腔设有四个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圆弧状筋板2a,揉盘1上端面设有十二个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圆弧凸台状筋条1a,通过传动轴7与揉桶2的固定连接,使揉桶2悬挂于揉盘1之上,同时令筋条1a上端面与筋板2a下端面保持一个较小的间隔距离;传动轴7的轴身中段上还固定安装了一个所述横架8,横架8的四个延生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孔,四个所述压杆9以其自身外螺纹穿过横架8的螺纹孔,并与之形成螺旋传动关系,每一个压杆9的下端面均抵住一个所述压盖3,压杆9的上端设有手轮,使操作者能通过拨动手轮,调控压盖3对于下方茶叶施加的压力。如图3所示,揉桶2的外壁尺寸略小于揉盘1凸台边沿的内壁尺寸,揉桶2内部四个筋板2a的圆弧形态都以顺时针方向扭曲,揉盘1端面上十二个筋条1a的圆弧形态都以逆时针方向扭曲。本技术的工作步骤如下:步骤一:拨动四个压杆9上端的手轮,使四个压杆9带动四个压盖3移出揉桶2内腔,将待揉茶叶均匀加入四个筋板2a所界定的四个空腔之内,而后再次拨动压杆9手轮使压盖3压下,调整压盖3高度对四个空腔内的茶叶施加均匀且适宜的压力。步骤二:启动电机10,通过传动轴7的连接使揉桶2自转,如图3所示,揉桶2与筋板2a都沿顺时针旋转,由于每一个筋板2a都与筋条1a形成夹持区域,这些夹持区域在筋板2a顺时针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缩小,导致处于这一区域内的茶叶不断受到搓揉作用,并逐渐逼近中央;随着揉桶2自转,其他区域的筋条1a也逐步与筋板2a形成夹持区域,使揉盘1上的全部茶叶都能受到充分搓揉,并被筋板2a陆续刮入中央区域,而后打开底部放料阀1b,分批次收集到揉压完毕的茶叶,而后经过发醇、干燥等工序,得到理想的茶叶成品。以上描述,显示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包括揉盘、揉桶、多个压盖、多个立柱、顶架、轴承座、传动轴、横架、压杆、电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揉盘边沿,并放置于地面或工作平台之上,多个立柱的顶端共同固定了一个所述顶架,顶架的上端面装有所述轴承座,所述电机机身固定于轴承座之上,其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同时以传动轴的轴身穿过轴承座内置轴承的内孔,所述揉桶固定于传动轴的末端,揉桶内腔设有多个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圆弧状筋板,揉盘上端面设有多个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圆弧凸台状筋条,通过传动轴与揉桶的固定连接,使揉桶悬挂于揉盘之上,同时令所述筋条上端面与所述筋板下端面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传动轴的轴身中段上还固定安装了一个所述横架,横架的多个延生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孔,多个所述压杆以其自身外螺纹穿过横架的螺纹孔,并与之形成螺旋传动关系,每一个压杆的下端面均抵住一个所述压盖,压杆的上端设有手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接触式揉茶机,包括揉盘、揉桶、多个压盖、多个立柱、顶架、轴承座、传动轴、横架、压杆、电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揉盘边沿,并放置于地面或工作平台之上,多个立柱的顶端共同固定了一个所述顶架,顶架的上端面装有所述轴承座,所述电机机身固定于轴承座之上,其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同时以传动轴的轴身穿过轴承座内置轴承的内孔,所述揉桶固定于传动轴的末端,揉桶内腔设有多个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圆弧状筋板,揉盘上端面设有多个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圆弧凸台状筋条,通过传动轴与揉桶的固定连接,使揉桶悬挂于揉盘之上,同时令所述筋条上端面与所述筋板下端面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传动轴的轴身中段上还固定安装了一个所述横架,横架的多个延生臂上设有均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庆先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浦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