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氨雾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2078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氨雾净化系统,具体涉及环保化学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过滤液,所述筒体顶部通过密封垫固定连接有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筒体、排气管和进气管的设置,利用氨气可溶于水的原理,使排气管与进气管形成回路,完成氨气吸收净化功能,防止了氨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有利于环保,并且保护了人们的人身健康,安全性高,通过负压吸引组件的设置,可调整扇叶转动产生负压的大小,可依据氨水储存罐情况对氨气进行收集,使氨气收集效率高,单位时间内过滤净化效率高,净化洁净率强,效果好,减少了氨气泄露,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氨雾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环保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氨雾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火力发电机组在锅炉给水、凝结水时需要加入一些氨水或联氨水来达到系统水质要求,倒运和储存这些含氨化学药水一般在厂房内进行,这些厂房叫氨间(或联氨间),氨间内布置有氨水储存罐、氨水计量输送泵以及管道和阀门等相关附属设备设施,由于氨水输送的要求,氨水储存罐要求有排空换气功能,满足灌内氨水被输送泵抽走后不至于出现罐体收缩变形和其他问题的要求。因此,大多数氨水储存罐排空气口被直接设计成一个简单盖板,使罐内外空气联通,但由于氨水液体具有挥发特性,导致氨间内氨气浓度逐渐升高时会对过往人员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而少量氨水储存罐排空气口被直接设计成排空管引导室外,这样布置虽然使氨间室内空气清新正常了,但易造成氨间室外周边空气氨气浓度大,使环境污染严重,同样具有不合理性,另外,氨间内输送氨水管道、阀门和法兰等相关设备,由于安装工艺、设备质量、压力冲击、腐蚀老化等问题,也会造成氨气漏泄,会加重氨间内氨雾或氨气的浓度,使其有害性大大增加,严重刺激和伤害人身健康,安全性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现有少量氨水储存罐被安装有氨气净化装置,但现有装置对氨气的收集往往依靠氨气的自然流动,单位时间内过滤净化效率低,氨气经其他途径泄露的可能性大,现实意义低,实用性差,难以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氨雾净化系统,通过筒体、排气管和进气管的设置,利用氨气可溶于水的原理,使排气管与进气管形成回路,完成氨气吸收净化功能,防止了氨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有利于环保,并且保护了人们的人身健康,安全性高,通过负压吸引组件的设置,可调整扇叶转动产生负压的大小,可依据氨水储存罐情况对氨气进行收集,使氨气收集效率高,单位时间内过滤净化效率高,净化洁净率强,效果好,减少了氨气泄露,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氨水储存罐排空气口结构简单导致氨气泄露,伤害人身健康,污染环境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氨雾净化系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过滤液,所述筒体顶部通过密封垫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左部与右部分别通过塑料活接头固定连接有排气管和进气管,所述盖板后部内固定连接有与筒体相互连通的加液管,所述加液管顶部铰接有开关板,所述排气管下部与进气管上部间通过两个塑料弯头固定连接有塑料球芯止回阀,所述进气管底部通过塑料弯头固定连接有视镜,所述视镜左壁内固定连接有多孔管,所述多孔管左端固定连接有堵板,所述筒体右壁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溢流管和下溢流管,所述进气管顶部安装有负压吸引组件;所述负压吸引组件包括负压吸气管,所述负压吸气管下部内壁间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负压吸气管上部右壁内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所述负压吸气管下部左壁内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有负压电机,所述微型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心轴,所述心轴外壁固定套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上壁等距啮合连接有六个从动锥齿轮,所述负压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外壁内等距开设有六个限位槽,六个所述限位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定位轴,六个所述定位轴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叶。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底部与筒体上部相互连通,所述进气管底部均与筒体下部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多孔管下壁等距开设有七对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球芯止回阀的阀芯外壁固定安装有氨含量检测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进气管、下溢流管、上溢流管和筒体外端均通过加强筋固定套接有法兰。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气管下壁与进气管上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六个所述定位轴内端外壁均与从动锥齿轮内壁固定套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筒体、排气管和进气管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氨气可溶于水的原理,可将排气管与氨水储存罐排空气口固定连接,使蒸腾成氨气或氨雾的气体经排气管向下自多孔管下壁的漏气孔进入过滤液内,被充分吸收净化,被净化后的气体可经排气管排出筒体,当氨气或氨雾过多,过滤液吸收净化氨气能力达到上限值后,多余的氨气将在筒体容器内溢出液体表面,通过排气管与塑料球芯止回阀的阀芯接触,氨含量检测传感器接收到氨含量超标信号,经外部控制器将排气管顶部出口关闭,并打开塑料球芯止回阀,使排气管与进气管形成回路,而筒体内已经饱和的过滤液可通过下溢流管排出,后可通过加液管向筒体内补充水源,在过滤液过多时,其液面高度超过上溢流管,液体可经上溢流管直接排出,而未达标氨气可经二次净化,周而复始,完成了氨气吸收净化功能,防止了氨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有利于环保,并且保护了人们的人身健康,安全性高;2、本专利技术通过负压吸引组件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通过发动负压电机转动,使套筒联动带动扇叶转动,对气流产生负压,对氨气进行吸引,通过发动微型马达转动,可使心轴联动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使主动锥齿轮与六个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使定位轴在限位槽内转动,从而调整扇叶的倾斜角度,即调整扇叶转动产生负压的大小,可依据氨水储存罐情况对氨气进行收集,使氨气收集效率高,单位时间内过滤净化效率高,净化洁净率强,效果好,减少了氨气泄露,实用性强,便于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半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排气管与进气管和筒体配合结构半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筒体和溢流管配合结构半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区域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吸引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吸引组件内部传动结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A区域结构放大图。图中:1、加强筋;2、法兰;3、排气管;4、塑料弯头;5、塑料球芯止回阀;6、塑料活接头;7、盖板;8、进气管;9、密封垫;10、筒体;11、堵板;12、视镜;13、底板;14、多孔管;15、下溢流管;16、上溢流管;17、加液管;18、开关板;19、负压吸气管;20、过滤网;21、安装架;22、微型马达;23、负压电机;24、心轴;25、主动锥齿轮;26、从动锥齿轮;27、套筒;28、限位槽;29、定位轴;30、扇叶;31、负压吸引组件;32、过滤液。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氨雾净化系统,包括筒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3),所述筒体(10)内设置有过滤液(32),所述筒体(10)顶部通过密封垫(9)固定连接有盖板(7),所述盖板(7)左部与右部分别通过塑料活接头(6)固定连接有排气管(3)和进气管(8),所述盖板(7)后部内固定连接有与筒体(10)相互连通的加液管(17),所述加液管(17)顶部铰接有开关板(18),所述排气管(3)下部与进气管(8)上部间通过两个塑料弯头(4)固定连接有塑料球芯止回阀(5),所述进气管(8)底部通过塑料弯头(4)固定连接有视镜(12),所述视镜(12)左壁内固定连接有多孔管(14),所述多孔管(14)左端固定连接有堵板(11),所述筒体(10)右壁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溢流管(16)和下溢流管(15),所述进气管(8)顶部安装有负压吸引组件(31);/n所述负压吸引组件(31)包括负压吸气管(19),所述负压吸气管(19)下部内壁间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0),所述负压吸气管(19)上部右壁内通过安装架(21)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22),所述负压吸气管(19)下部左壁内通过安装架(21)固定连接有负压电机(23),所述微型马达(2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心轴(24),所述心轴(24)外壁固定套接有主动锥齿轮(25),所述主动锥齿轮(25)上壁等距啮合连接有六个从动锥齿轮(26),所述负压电机(2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套筒(27),所述套筒(27)外壁内等距开设有六个限位槽(28),六个所述限位槽(28)内均转动连接有定位轴(29),六个所述定位轴(29)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叶(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氨雾净化系统,包括筒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3),所述筒体(10)内设置有过滤液(32),所述筒体(10)顶部通过密封垫(9)固定连接有盖板(7),所述盖板(7)左部与右部分别通过塑料活接头(6)固定连接有排气管(3)和进气管(8),所述盖板(7)后部内固定连接有与筒体(10)相互连通的加液管(17),所述加液管(17)顶部铰接有开关板(18),所述排气管(3)下部与进气管(8)上部间通过两个塑料弯头(4)固定连接有塑料球芯止回阀(5),所述进气管(8)底部通过塑料弯头(4)固定连接有视镜(12),所述视镜(12)左壁内固定连接有多孔管(14),所述多孔管(14)左端固定连接有堵板(11),所述筒体(10)右壁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溢流管(16)和下溢流管(15),所述进气管(8)顶部安装有负压吸引组件(31);
所述负压吸引组件(31)包括负压吸气管(19),所述负压吸气管(19)下部内壁间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0),所述负压吸气管(19)上部右壁内通过安装架(21)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22),所述负压吸气管(19)下部左壁内通过安装架(21)固定连接有负压电机(23),所述微型马达(2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心轴(24),所述心轴(24)外壁固定套接有主动锥齿轮(25),所述主动锥齿轮(25)上壁等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生李文界张忠华郑全冯鑫刘光旭赵久特贺志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口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