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207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包括脱硫箱,脱硫箱的内部设置有喷淋隔板,喷淋隔板将脱硫箱的内部分隔成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下部腔室内装有用于脱硫的液体,位于液体的液面下方的下部腔室与一油井的井口气体排出口连接,位于液体的液面上方的下部腔室与另一油井的套管环空连接,上部腔室内设置有喷淋盘管,喷淋盘管与外部供液装置连接,喷淋盘管的上方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位于上部腔室的内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硫化氢报警器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还与脱硫塔的进气口连接,脱硫塔的出气口与硫化氢报警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油井内含硫气体直接对外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易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脱硫排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油工程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于井内含有硫化氢的气体进行脱硫处理并可直接对外排放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我国部分采油作业区油井以稠油和超稠油井为主,采用蒸汽吞吐方式进行生产,随着油井吞吐轮次的增加以及各种化学药剂的添加,油井内含硫现象日益严重。而在采油作业过程中,有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对井内的气体进行直排:一、注气没有放喷能力下泵前,井内压力需要外排泄压;二、油井套管内含有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非可燃性气体不能回收时,只能采取向地面直排措施。然而,由于井内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硫(以硫化氢为主),将气体直接排到空气中,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非常容易发生工作人员中毒事故,无法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针对现有技术中油井内含硫气体直接对外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易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气体脱硫排放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脱硫排放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利用硫化氢易溶于水的特性,将井内含硫气体与水进行多次接触,从而达到对含硫气体充分脱硫的目的,净化后的气体能够达到直接外排的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油井放喷时,油井可利用本装置将油井内的压力完全放净,确保油井能够及时下泵,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脱硫排放装置,所述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包括对井内外排气体进行脱硫处理的脱硫箱,其中:所述脱硫箱的内部设置有喷淋隔板,所述喷淋隔板将所述脱硫箱的内部分隔成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所述喷淋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下部腔室内装有用于脱硫的液体,位于所述液体的液面下方的所述下部腔室与一油井的井口气体排出口能通断地连接,位于所述液体的液面上方的所述下部腔室与另一油井的套管环空能通断地连接;所述上部腔室内设置有喷淋盘管,所述喷淋盘管与外部供液装置能通断地连接,所述喷淋盘管的上方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位于所述上部腔室的内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位于所述上部腔室的外部且与硫化氢报警器能通断地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还与脱硫塔的进气口能通断地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出气口与所述硫化氢报警器能通断地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脱硫塔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出气口与第二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硫化氢报警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输气管和所述第二输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硫化氢报警器之间连接有第三输气管,所述第三输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一球阀之间的所述第一输气管上,所述第三输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硫化氢报警器与所述第二球阀之间的所述第二输气管上,所述第三输气管上设置有旁通球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硫箱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下部腔室相连通的排污口,所述下部腔室的底部为由边缘位置至中心位置逐渐向下倾斜的坡状结构,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下部腔室底部的中心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隔板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板状结构,所述喷淋隔板的边缘与所述脱硫箱的内壁连接,各所述导流孔在所述喷淋隔板上均匀排布,所述喷淋隔板的底面与所述液体的液面之间相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液体的液面下方的所述下部腔室内设置有进气盘管,所述进气盘管的一端封口、另一端开设有进气接口,所述进气盘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进气接口与位于所述脱硫箱外部的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进气口快速接头与一油井的井口气体排出口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导向阀、第三球阀和止回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硫箱的外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液体的液面上方的所述下部腔室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通过排液口快速接头与另一油井的套管环空连通;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和第四球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硫箱的外部设置有透明玻璃管,所述透明玻璃管的顶端与所述上部腔室相连通,所述透明玻璃管的底端与位于所述液体的液面下方的所述下部腔室相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玻璃管上设有上考盒和下考盒,所述上考盒和所述下考盒上均分别设置有调压阀,所述上考盒所在高度高于所述喷淋隔板所在高度,所述下考盒所在高度低于所述液体的液面所在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盘管的一端封口、另一端开设有喷淋接口,所述喷淋盘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喷淋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硫箱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缸,所述过滤缸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缸的底部与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盘管的所述喷淋接口连接,所述过滤缸的顶部与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进水口快速接头与所述外部供液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导向阀和切断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外部设置有集气管,所述集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集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气液分离器一侧扩张的喇叭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部设有碰撞隔板,所述碰撞隔板罩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处,所述碰撞隔板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多个第一透气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还开设有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相连通的液体排出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分离隔板,所述分离隔板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多个第二透气孔,所述分离隔板的边缘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壁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隔板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分离棉层,所述分离棉层的边缘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壁粘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硫塔的出气口位于所述脱硫塔的顶部,所述脱硫塔的进气口位于所述脱硫塔的底部,所述脱硫塔的内部设置有氧化铁脱硫层,所述氧化铁脱硫层位于所述脱硫塔的出气口与所述脱硫塔的进气口之间,所述氧化铁脱硫层的边缘与所述脱硫塔的内壁连接,所述氧化铁脱硫层上开设有多个第三透气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液位报警器,所述液位报警器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喷淋盘管所在位置的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硫箱的顶部设置有风向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硫箱的顶部设有测压管,所述测压管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测压管的底端与所述上部腔室相连通,所述测压管的顶端设置有泄压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脱硫排放装置还包括运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包括对井内外排气体进行脱硫处理的脱硫箱(1),其中:/n所述脱硫箱(1)的内部设置有喷淋隔板(3),所述喷淋隔板(3)将所述脱硫箱(1)的内部分隔成上部腔室(101)和下部腔室(102),所述喷淋隔板(3)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301),所述下部腔室(102)内装有用于脱硫的液体(30),位于所述液体(30)的液面下方的所述下部腔室(102)与一油井的井口气体排出口能通断地连接,位于所述液体(30)的液面上方的所述下部腔室(102)与另一油井的套管环空能通断地连接;/n所述上部腔室(101)内设置有喷淋盘管(2),所述喷淋盘管(2)与外部供液装置能通断地连接,所述喷淋盘管(2)的上方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1),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进气口位于所述上部腔室(101)的内部,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出气口位于所述上部腔室(101)的外部且与硫化氢报警器(1402)能通断地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出气口还与脱硫塔(12)的进气口能通断地连接,所述脱硫塔(12)的出气口与所述硫化氢报警器(1402)能通断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包括对井内外排气体进行脱硫处理的脱硫箱(1),其中:
所述脱硫箱(1)的内部设置有喷淋隔板(3),所述喷淋隔板(3)将所述脱硫箱(1)的内部分隔成上部腔室(101)和下部腔室(102),所述喷淋隔板(3)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301),所述下部腔室(102)内装有用于脱硫的液体(30),位于所述液体(30)的液面下方的所述下部腔室(102)与一油井的井口气体排出口能通断地连接,位于所述液体(30)的液面上方的所述下部腔室(102)与另一油井的套管环空能通断地连接;
所述上部腔室(101)内设置有喷淋盘管(2),所述喷淋盘管(2)与外部供液装置能通断地连接,所述喷淋盘管(2)的上方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1),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进气口位于所述上部腔室(101)的内部,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出气口位于所述上部腔室(101)的外部且与硫化氢报警器(1402)能通断地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出气口还与脱硫塔(12)的进气口能通断地连接,所述脱硫塔(12)的出气口与所述硫化氢报警器(1402)能通断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出气口与第一输气管(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脱硫塔(1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脱硫塔(12)的出气口与第二输气管(14)的一端连接,所述硫化氢报警器(1402)设置于所述第二输气管(14)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输气管(13)和所述第二输气管(1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球阀(1301)和第二球阀(1401);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出气口与所述硫化氢报警器(1402)之间连接有第三输气管(15),所述第三输气管(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1)与所述第一球阀(1301)之间的所述第一输气管(13)上,所述第三输气管(1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硫化氢报警器(1402)与所述第二球阀(1401)之间的所述第二输气管(14)上,所述第三输气管(15)上设置有旁通球阀(15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箱(1)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下部腔室(102)相连通的排污口(103),所述下部腔室(102)的底部为由边缘位置至中心位置逐渐向下倾斜的坡状结构,所述排污口(103)位于所述下部腔室(102)底部的中心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隔板(3)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板状结构,所述喷淋隔板(3)的边缘与所述脱硫箱(1)的内壁连接,各所述导流孔(301)在所述喷淋隔板(3)上均匀排布,所述喷淋隔板(3)的底面与所述液体(30)的液面之间相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液体(30)的液面下方的所述下部腔室(102)内设置有进气盘管(4),所述进气盘管(4)的一端封口、另一端开设有进气接口(401),所述进气盘管(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进气接口(401)与位于所述脱硫箱(1)外部的进气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6)的另一端通过进气口快速接头(601)与一油井的井口气体排出口连接;所述进气管(6)上设置有进气导向阀(602)、第三球阀(603)和止回阀(60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箱(1)的外部设置有排液管(7),所述排液管(7)的一端与位于所述液体(30)的液面上方的所述下部腔室(102)连通,所述排液管(7)的另一端通过排液口快速接头(701)与另一油井的套管环空连通;所述排液管(7)上设置有循环泵(702)和第四球阀(70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箱(1)的外部设置有透明玻璃管(5),所述透明玻璃管(5)的顶端与所述上部腔室(101)相连通,所述透明玻璃管(5)的底端与位于所述液体(30)的液面下方的所述下部腔室(102)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璃管(5)上设有上考盒(501)和下考盒(502),所述上考盒(501)和所述下考盒(502)上均分别设置有调压阀,所述上考盒(501)所在高度高于所述喷淋隔板(3)所在高度,所述下考盒(502)所在高度低于所述液体(30)的液面所在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盘管(2)的一端封口、另一端开设有喷淋接口(201),所述喷淋盘管(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喷淋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脱硫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箱(1)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缸(9),所述过滤缸(9)内设置有过滤网(901),所述过滤缸(9)的底部与第一进水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盘管(2)的所述喷淋接口(201)连接,所述过滤缸(9)的顶部与第二进水管(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10)的另一端通过进水口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转阳饶德林黄建武连永唐小军杨立华张伟苏军辉尹淋淋韩笑司马双王瑞东张华先史昆刘春杰李军伟杨金升赵伟赵敬党毕海昌李贺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