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栽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201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4
一种植栽盘装置,包含包括至少两个水盘模组的水盘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挡光盖的挡光单元,及包括至少两个定植盖的定植单元。每一水盘模组具有形成有溢流孔的底壁、两个端壁、两个侧壁、与其中一端壁连接的回流分隔壁、注水挡壁,及溢流挡壁,两相邻的水盘模组的相对侧壁之间界定出至少一热对流通道,所述底壁、所述端壁与所述侧壁配合界定出容室,所述回流分隔壁将所述容室分隔为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所述回流分隔壁与另一端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的连通道,所述注水挡壁的顶端高于所述溢流挡壁的顶端。每一挡光盖能拆卸地设置于各自的水盘模组,并形成有注水孔。每一定植盖能拆卸地设置于各自的水盘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栽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植栽盘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2所示,现有一种在植物工厂内以水耕方式种植作物的植栽盘,包含一界定出一容室101的水盘1、数块并排设置于该容室1内的保丽龙定植板2、一设置于该水盘1的底壁并延伸至该容室101内的溢流管3,及一用于将一营养液5注入该容室101内的注水管4,所述保丽龙定植板2漂浮于该营养液5的一液面501上,每一保丽龙定植板2具有数个可分别供数个植栽6植入的定植孔201。借此,在植物工厂内可将数个此种植栽盘上下层叠地设置于一栽培架(图未示)上,并利用数个照明灯7进行人工光照,以促进所述植栽6的生长,然而,在实际使用时,此种植栽盘却具有以下的缺失:一、如图2所示,由于该水盘1的底壁是呈封闭状,上下层叠的任两个水盘1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并不存在热对流的通道,不易散热,因此,设置在上下层叠的任两个水盘1之间的照明灯7所产生的废热,往往无法即时地上升排出,而会形成热积存,这些热积存会对下方水盘1内的植栽6造成热伤害,不利于所述植栽6的生长,影响收成。二、如图1所示,由于所述保丽龙定植板2均是容置于同一个水盘1的容室101内,因此,所述保丽龙定植板2上的植栽6均是共用同一个水盘1的容室101内的营养液5,如此,一旦其中一株植栽6产生病变时,细菌即可通过共用的营养液5传播到其余的植栽6上,造成所述保丽龙定植板2上的所有植栽6均会受到感染,导致所有植栽6均会被销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植栽盘装置。于是,本技术植栽盘装置,包含水盘单元、挡光单元,及定植单元。所述水盘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互相连接的水盘模组,每一水盘模组具有底壁、两个在纵方向上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横方向延伸的端壁、两个在所述横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纵方向连接于所述端壁之间的侧壁、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壁并与其中一端壁连接的回流分隔壁、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横方向连接于其中一侧壁与所述回流分隔壁之间的注水挡壁,及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横方向连接于另一侧壁与所述回流分隔壁之间的溢流挡壁,两相邻的水盘模组的相对侧壁之间界定出至少一热对流通道,所述底壁、所述端壁与所述侧壁配合界定出容室,所述回流分隔壁将所述容室分隔为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所述回流分隔壁与另一端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的连通道,所述注水挡壁邻近于所述其中一端壁并将所述第一空间分隔为注水区及与所述连通道连通的第一植栽区,所述溢流挡壁邻近于所述其中一端壁并将所述第二空间分隔为溢流区及与所述连通道连通的第二植栽区,所述注水挡壁的顶端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溢流挡壁的顶端,所述底壁形成有与所述溢流区连通的溢流孔,所述水盘模组的容室互不连通。所述挡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挡光盖,每一挡光盖能拆卸地设置于各自的水盘模组,并具有遮住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区与溢流区的挡光顶壁,每一挡光盖的挡光顶壁形成有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区连通的注水孔。所述定植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定植盖,每一定植盖能拆卸地设置于各自的水盘模组,并具有遮住各自的水盘模组的第一植栽区与第二植栽区的定植顶壁,所述定植顶壁形成有数个定植孔。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每一挡光盖的挡光顶壁还形成有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第二植栽区连通的抽水孔。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每一挡光盖还具有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并位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挡壁上方的注水挡光壁,及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并位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溢流挡壁上方的溢流挡光壁,每一挡光盖的注水挡光壁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挡壁之间界定出连通所述注水区与所述第一植栽区的注水通道,每一挡光盖的溢流挡光壁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溢流挡壁之间界定出连通所述溢流区与所述第二植栽区的溢流通道。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每一挡光盖还具有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的挡光端壁,每一挡光盖的挡光端壁横跨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第一植栽区与第二植栽区,每一挡光盖的挡光端壁在所述纵方向上介于所述注水挡光壁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另一端壁之间,并在所述纵方向上介于所述溢流挡光壁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另一端壁之间,所述挡光端壁的底端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注水挡光壁的底端与所述溢流挡光壁的底端。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每一挡光盖的挡光端壁的底端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低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挡壁的顶端,每一挡光盖的挡光端壁的底端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齐平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溢流挡壁的顶端。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每一挡光盖还具有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并在所述纵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溢流挡光壁的端定位壁、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的第一侧定位壁,及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并在所述横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定位壁的第二侧定位壁,每一挡光盖的端定位壁邻近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所述其中一端壁,并位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溢流区内,每一挡光盖的第一侧定位壁邻近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所述回流分隔壁,并位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区内,每一挡光盖的第二侧定位壁邻近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所述另一侧壁,并位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溢流区内。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所述底壁具有位于所述注水区的底侧与所述溢流区的底侧的高位水平壁部、位于所述第一植栽区的底侧与所述第二植栽区的底侧的低位水平壁部,及介于所述高位水平壁部与所述低位水平壁部之间的垂直肩壁部,所述高位水平壁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低位水平壁部,所述高位水平壁部与所述垂直肩壁部配合界定出避位空间,所述回流分隔壁具有壁顶面,所述壁顶面具有与所述其中一端壁连接的高面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高面部的低面部,及介于所述高面部与所述低面部之间的阶面部,所述高面部沿所述纵方向朝所述另一端壁延伸至超过所述注水挡壁与所述溢流挡壁,每一挡光盖的挡光端壁朝向所述其中一端壁的内壁面抵靠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回流分隔壁的壁顶面的阶面部,每一挡光盖的挡光端壁的底端抵靠各自的水盘模组的回流分隔壁的壁顶面的低面部。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所述水盘单元包括三个水盘模组,所述水盘单元还包括间隔模组,所述间隔模组具有数个设置于两相邻的水盘模组的相对侧壁之间并在所述纵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内间隔块,及数个外凸缘块,所述外凸缘块设置于在所述横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水盘模组的外侧的侧壁,所述外凸缘块在所述纵方向上间隔设置。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每一定植盖还具有两个在所述横方向上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定植顶壁的底面并沿所述纵方向延伸的侧凸缘壁,及两个在所述横方向上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定植顶壁的顶面并沿所述纵方向延伸的搬运臂,每一定植盖的侧凸缘壁在所述横方向上位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侧壁的外侧,每一搬运臂与所述定植顶壁的顶面配合界定出插槽。本技术植栽盘装置,所述定植单元还包括数个定植杯,所述定植杯能拆卸地设置于每一定植盖的定植顶壁的定植孔。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本技术利用任两个相邻的水盘模组之间均形成有所述热对流通道的设计,当本技术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栽盘装置,包含水盘单元、挡光单元,及定植单元,其特征在于:/n所述水盘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互相连接的水盘模组,每一水盘模组具有底壁、两个在纵方向上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横方向延伸的端壁、两个在所述横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纵方向连接于所述端壁之间的侧壁、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壁并与其中一端壁连接的回流分隔壁、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横方向连接于其中一侧壁与所述回流分隔壁之间的注水挡壁,及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横方向连接于另一侧壁与所述回流分隔壁之间的溢流挡壁,两相邻的水盘模组的相对侧壁之间界定出至少一热对流通道,所述底壁、所述端壁与所述侧壁配合界定出容室,所述回流分隔壁将所述容室分隔为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所述回流分隔壁与另一端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的连通道,所述注水挡壁邻近于所述其中一端壁并将所述第一空间分隔为注水区及与所述连通道连通的第一植栽区,所述溢流挡壁邻近于所述其中一端壁并将所述第二空间分隔为溢流区及与所述连通道连通的第二植栽区,所述注水挡壁的顶端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溢流挡壁的顶端,所述底壁形成有与所述溢流区连通的溢流孔,所述水盘模组的容室互不连通;/n所述挡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挡光盖,每一挡光盖能拆卸地设置于各自的水盘模组,并具有遮住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区与溢流区的挡光顶壁,每一挡光盖的挡光顶壁形成有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区连通的注水孔;及/n所述定植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定植盖,每一定植盖能拆卸地设置于各自的水盘模组,并具有遮住各自的水盘模组的第一植栽区与第二植栽区的定植顶壁,所述定植顶壁形成有数个定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栽盘装置,包含水盘单元、挡光单元,及定植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盘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互相连接的水盘模组,每一水盘模组具有底壁、两个在纵方向上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横方向延伸的端壁、两个在所述横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纵方向连接于所述端壁之间的侧壁、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壁并与其中一端壁连接的回流分隔壁、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横方向连接于其中一侧壁与所述回流分隔壁之间的注水挡壁,及设置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横方向连接于另一侧壁与所述回流分隔壁之间的溢流挡壁,两相邻的水盘模组的相对侧壁之间界定出至少一热对流通道,所述底壁、所述端壁与所述侧壁配合界定出容室,所述回流分隔壁将所述容室分隔为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所述回流分隔壁与另一端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的连通道,所述注水挡壁邻近于所述其中一端壁并将所述第一空间分隔为注水区及与所述连通道连通的第一植栽区,所述溢流挡壁邻近于所述其中一端壁并将所述第二空间分隔为溢流区及与所述连通道连通的第二植栽区,所述注水挡壁的顶端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溢流挡壁的顶端,所述底壁形成有与所述溢流区连通的溢流孔,所述水盘模组的容室互不连通;
所述挡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挡光盖,每一挡光盖能拆卸地设置于各自的水盘模组,并具有遮住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区与溢流区的挡光顶壁,每一挡光盖的挡光顶壁形成有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区连通的注水孔;及
所述定植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定植盖,每一定植盖能拆卸地设置于各自的水盘模组,并具有遮住各自的水盘模组的第一植栽区与第二植栽区的定植顶壁,所述定植顶壁形成有数个定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栽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挡光盖的挡光顶壁还形成有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第二植栽区连通的抽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栽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挡光盖还具有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并位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挡壁上方的注水挡光壁,及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并位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溢流挡壁上方的溢流挡光壁,每一挡光盖的注水挡光壁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注水挡壁之间界定出连通所述注水区与所述第一植栽区的注水通道,每一挡光盖的溢流挡光壁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溢流挡壁之间界定出连通所述溢流区与所述第二植栽区的溢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栽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挡光盖还具有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挡光顶壁的底面的挡光端壁,每一挡光盖的挡光端壁横跨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第一植栽区与第二植栽区,每一挡光盖的挡光端壁在所述纵方向上介于所述注水挡光壁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另一端壁之间,并在所述纵方向上介于所述溢流挡光壁与各自的水盘模组的另一端壁之间,所述挡光端壁的底端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注水挡光壁的底端与所述溢流挡光壁的底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士昆陈冠男
申请(专利权)人:敬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