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鲫鱼大红腮病的复合动保产品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91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鲫鱼大红鳃病的复合动保产品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复合动保产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酵母精华10~35份,金银花15~40份,黄芪5~15份,板蓝根5~15份,百部20~5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动保产品能够快速抑制鲫鱼大红鳃病相关病原菌,同时提高鲫鱼机体免疫,高效防治鲫鱼大红鳃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鲫鱼大红腮病的复合动保产品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动保产品。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鲫鱼高密度养殖日益普及,我国鲫鱼大红鳃病呈上升趋势。鲫鱼大红鳃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中后期病鱼常在池边的水面下窜游,尤其是下风口,肉眼可见病鱼的头部和背部发黑,俗称“黑头”,鳃部水肿,出血呈现鲜红色,而一般正常鱼鳃呈现暗红色。解剖病鱼,最明显的症状是肝脏斑点状出血,严重时呈现花斑状或者白色,有时会伴有胆囊肿大,发黑的症状,伴有淡黄色的腹水(空气接触后呈现果冻状),发病后期,病鱼在水面以及池塘四周特别是避风处浮游无力。病鱼死亡后大多体表完好,少数有鳍条基部、体表出血的现象,尾鳍以及各鳍条末梢发白。由于发病的鲫鱼鳃部水肿,呈鲜红色,所以被称之为大红鳃病。大红鳃病的发生高峰期一般在5月至7月,水温在20℃~26℃范围内易发病,主要危害体重250克以下的鲫鱼。该病发病迅速、传染快、致死率高,对鲫鱼养殖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病理分析鲫鱼大红腮病,发现其主要是由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气单胞菌等致病性病原菌所致。早年鲫鱼大红鳃病主要通过抗生素类直接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抗生素长期不规范、不合理使用,由于环境水体抗生素富集导致的病原菌耐受性问题不断恶化,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鲫鱼大红鳃病大面积爆发事件频发,对我国水产养殖业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所以,当前对于鲫鱼大红鳃病的防治主要侧重为水体环境、病原菌和动物本身三方面综合提升,即首先要降低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养殖鱼类的应激,由于鲫鱼出现大红鳃病,鳃部病变造成鳃呼吸功能受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确保池塘溶氧的充足,降低水体溶氧过低导致的鱼类应激反应;其次使用聚维酮碘,蛋氨酸碘等温和的消毒剂外用,配合多种抗生素类动保药品进行治疗抑制病原菌,同时使用修复体质及免疫力的中草药等免疫增强剂提升动物本身抵抗力辅助治疗。中国专利CN201510538567.9公开了一种治疗鲫鱼大红鳃病的中草药复合剂。该中草药复合剂包括板蓝根、大黄、黄柏、黄芩、地榆、当归、赤芍、虎杖、生地、蚤休、紫珠。中国专利CN201510887669.1公开了一种防治养殖鲫鱼出血症的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草药复合剂包括大黄、黄芪、当归、百部、石蒜、射干、苏木、板蓝根、甘草、大青叶和穿心莲。由于水产品中先后出现的诸如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抗生素残留问题,抗生素已经开始在水产饲料中逐步禁用,仅作为现场用药,并且需要严格执行休药期,依然存在耐药性和残留等风险;单一中草药制剂主要还是以免疫增强功效为主,中草药制剂抑菌作用不显著,对于急性、大面积疾病控制难度较大。因此,一种新型的用于防治鲫鱼大红鳃疾病的具有抑菌和免疫增强功效的复合动保产品急需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动保产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动保产品能够快速抑制鲫鱼大红鳃病相关病原菌,提高鲫鱼机体免疫,防治鲫鱼大红鳃病。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鲫鱼大红鳃病的复合动保产品,所述复合动保产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酵母精华10~35份,金银花15~40份,黄芪5~15份,板蓝根5~15份,百部20~50份。优选地,所述复合动保产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酵母精华12~35份,金银花17~40份,黄芪5~7份,板蓝根7~15份,百部25~45份。优选地,所述复合动保产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酵母精华15~30份,金银花20~30份,黄芪5~7份,板蓝根7~10份,百部30~40份。优选地,所述酵母精华是将酵母细胞进行自溶破壁、分离,再经复合酶酶解、干燥后得到的产品。优选地,所述的自溶破壁是将酵母细胞在盐浓度1.0~6.0%、pH值4.0~7.0、温度45~75℃条件,条件下进行自溶破壁。优选地,所述的自溶破壁是将酵母细胞在盐浓度1.5~5.0%、pH值4.0~6.5、温度50~75℃条件下反应15-30h进行自溶破壁。优选地,所述的盐为钠盐,例如,氯化钠。优选地,所述的复合酶酶解是利用碱性蛋白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中的两种以上的酶进行酶解作用。优选地,所述的碱性蛋白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以质量百分比计分别为酵母精华干物质加入量的1.0~6.0‰、1.0~5.0‰、0.1~1.0‰、0.1~1.0‰。优选地,所述酵母为酿酒酵母FX-2(SaccharomycescerevisiaeFX-2),所述酿酒酵母FX-2(SaccharomycescerevisiaeFX-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NO:M20164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的复合动保产品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金银花、黄芪、板蓝根、百部粉碎,过筛,混匀,然后按比例与酵母精华充分混匀即为专用防治鲫鱼大红鳃病的复合动保产品。优选地,将金银花、黄芪、板蓝根、百部粉碎,过40~100目筛,优选地,过80目筛。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的复合动保产品在防治鲫鱼大红鳃病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应用是将所述复合动保产品与基础日粮混合得到的鲫鱼用产品饲喂鲫鱼,优选地,所述复合动保产品在所述鲫鱼用产品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动保产品能够提高鲫鱼机体免疫,高效防治鲫鱼大红鳃病,快速抑制鲫鱼大红鳃病相关病原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动保产品不含抗生素及其它抗菌药物,符合发展无公害水产业,生产绿色水产品的病害防治推测,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菌种保藏信息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菌种酿酒酵母FX-2(SaccharomycescerevisiaeFX-2)于2016年8月1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418,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邮政编码:430072;电话:(027)-68754052。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本文具体提及的所有出版物和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包括描述和公开可能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出版物中报道的化学品,仪器,统计分析和方法。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将被视为本领域技术水平的指示。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动保产品是指供畜、禽、鱼、蜂等人工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和诊断用的特殊商品,主要包括兽药制品、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等)、畜禽用微生态制剂、抗应激类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等,与动物饲料存在区别。本申请中所述的动保产品特指在鲫鱼大红鳃发生或者防止其发生时,通过混拌在饲料中或与其它饲料添加剂等动保产品混拌使用的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不应被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试剂或仪器无特别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鲫鱼大红鳃病的复合动保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酵母精华10~35份,金银花15~40份,黄芪5~15份,板蓝根5~15份,百部20~5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鲫鱼大红鳃病的复合动保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酵母精华10~35份,金银花15~40份,黄芪5~15份,板蓝根5~15份,百部2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动保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酵母精华12~35份,金银花17~40份,黄芪5~7份,板蓝根7~15份,百部25~45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酵母精华15~30份,金银花20~30份,黄芪5~7份,板蓝根7~10份,百部30~4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动保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精华是将酵母细胞进行自溶破壁、分离,再经复合酶酶解、干燥后得到的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动保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溶破壁是将酵母细胞在盐浓度1.0~6.0%、pH值4.0~7.0、温度45~75℃条件,条件下进行自溶破壁,
优选地,所述的自溶破壁是将酵母细胞在盐浓度1.5~5.0%、pH值4.0~6.5、温度50~75℃条件下反应15-30h进行自溶破壁,
优选地,所述的盐为钠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动保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酶酶解是利用碱性蛋白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中的两种以上的酶进行酶解作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发源熊涛李知洪吴朝晖胡俊鹏戴晋军蔡大亮谢智文易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